公安院校本科二年级刑事技术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时间:2022-10-19 01:06:59

公安院校本科二年级刑事技术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0名公安院校本科二年级刑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测试,与中国青年常模进行对比。回收有效问卷294份,回收率98.00%。结果 公安院校本科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4.29%;公安院校本科生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3项因子分低于国内青年常模(P<0.05);表示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躯体化、强迫状态、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6项因子分低于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P<0.05);表示喜欢警察职业的学生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7项因子分低于不喜欢警察职业的学生(P<0.05)。结论 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容忽视;良好的兴趣可产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关键词】 心理卫生;公安院校大学生;技术类专业;症状自评量表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es c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Sophomore Majoring in Criminal Technique in the Police College. Ba Huajie, Liu Chiping, Yang Chun, et al. Bureau of Changzhou Public Security, Changzhou 213003,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is relative factors of sophomore majoring in criminal technique in Police College and find out possibl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SCL-90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300 sophomore majoring in criminal technique from police college, 298(98.00%) papers were collecte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youth norm of China. Results Incidence rate of psychological-problems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criminal technique in Police College is 14.29%; Scores of 3 factors are obviously lower in sophomore of police college than in youth norm(P

【Key words】 Psycho hygiene; Police college students; Criminal technique; SCL-90

公安院校本科生是未来公安战线的主力军,他们对公安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科技强警战略的有效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学习内容和方式的不同,刑事技术专业的学生较其它专业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学习压力,可能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而,对他们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评估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揭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和规律,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对某公安院校本科二年级刑事技术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某公安院校随机抽取300名本科二年级刑事技术专业学生作为测查对象,回收294份有效问卷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6人(90.48%),女28人(9.52%),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1.07±0.94岁;汉族262人(89.12%),回族、土家族、瑶族、蒙古族各2人(0.68%),满族22人(7.48%);户口:城市172人(58.50%),农村122人(41.50%);独生子女152人(51.70%),非独生子女142(48.30%);表示喜欢所学专业的250人(85.03%),不喜欢所学专业的44人(14.97%);表示喜欢警察职业的268人(91.16%),不喜欢警察职业的26人(8.84%)。所有学生均已通过精神疾病筛查,排除精神障碍。

1.2 方法 采用90项症状量表(SCL-90)[1]作为测量工具。量表共有90项症状,每一症状分为5个评分等级:0=没有,1=很轻,2=中等,3=偏重,4=严重。量表有5项统计指标:总分,总均分,阴性项目数,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量表共有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它项目。学生按统一指导语独立填写量表,为尽量减少学生的顾虑,不要求填写姓名,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1.3 统计分析 量表回收后统一编号,输入惠诚心理测验软件系统5.0,应用SPSS 13.0进行分析,主要统计指标总分和各因子分、中度痛苦水平(因子分≥3)的因子发生率。以SCL-90总分≥160分或任一因子分≥3分为阳性,即视为有心理问题发生[2],并与国内青年常模相比较。根据学生的户口来源分城市和农村,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喜欢专业等进行分类比较。实验数据以±s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公安院校本科生心理问题检出率 在294名被试学生中,有42名(14.29%)存在心理问题,依次为:躯体化、恐怖、偏执各2名(0.68%),强迫状态6名(2.04%),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各8名(2.72%),抑郁10名(3.04%),敌对12名(4.08%),其它(总分≥160分)26名(8.84%)。单项因子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症状占有较高的发生率(见表1)。

2.2 公安院校本科生SCL-90测查结果与全国青年常模[2]的比较 公安院校本科生有3项因子(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分低于国内青年常模,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恐怖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因子分与常模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公安院校本科生SCL-90测查结果不同群体间的比较 公安院校本科生SCL-90因子分不同群体间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户口来源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学生间各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示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有6项因子(躯体化、强迫状态、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分低于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其中躯体化、强迫状态、抑郁、焦虑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强迫状态、精神病性因子分有极显著性(P<0.01)(见表3);表示喜欢警察职业的学生有7项因子(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分低于不喜欢警察职业的学生,其中强迫状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因子分有极显著性(P<0.01)(见表4)。

3 讨 论

调查发现,公安院校本科二年级刑事技术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4.29%,低于国内大学生23.6%的心理问题检出率[3],同时也低于全国中学生常模(21.7%)[4]。公安院校实施的是军事化管理,其学生与地方大学生相比,有严明的纪律管理,接受较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更为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公安院校学生就业率高,可以顺利进入公安战线工作,去实现自己的神圣价值;毕业后的就业后顾之忧较少,使他们学习期间生活轻松,在心理上产生了良好的感觉,这种心理优势对于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很重要的。所以,公安院校本科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但是,14.29%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也不容忽视,部分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症状占有较高的发生率。表示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有6项因子(躯体化、强迫状态、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分低于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P<0.05);喜欢警察职业的学生有7项因子(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分低于不喜欢警察职业的学生(P<0.05)。可见,良好的兴趣爱好可以使学生从学习、生活中找到乐趣,从而心情舒畅,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这里可知:警察本科生的培养中要着力于对他们兴趣的培养,诱导他们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喜欢以后将要从事的警察职业,这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公安院校整齐化一的军事化管理模式下,每一个人形成的都是基本一致的生活、学习和作息方式,接受基本一致的教育,这可能是导致不同性别、不同户口来源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学生间各个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表明,公安院校本科二年级刑事技术专业大学生有着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应本着为公安战线培养更多具有健康心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原则,帮助公安院校本科生全面发展,使其心理发展得更健康,以便发挥其潜能,为公安实战做出更大贡献。为此,建议在公安院校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的同时应着重注意:①加强学员的心理疏导工作,对于少部分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员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使他们逐渐克服心理障碍,走出阴影,正确面对竞争和挑战;②在校内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缓解其精神上的压力,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对本专业和神圣警察职业的爱好;③逐步完善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定期进行心理指导,从而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身健康水平。

致谢:本研究得到了中国刑警学院法医学系张艳苓教授、梁克伟副教授、郑吉龙老师和杜宇老师的热心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4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2]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3

[3]杨征,肖仁富,龚正华,等.症状量表评价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应用结果分析.预防医学杂志,1995,13(1):9-13

[4]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88-90

(收稿时间:2007-09-10)

上一篇:某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与自尊、应对、... 下一篇:辽宁省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