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尝试与思考

时间:2022-10-19 12:19:56

经管类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尝试与思考

【摘 要】本文以内江师范学院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介绍了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总结了改革带来的收获,可以为其他高校的同类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交叉的课程[1]。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这门课无疑是经管类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课程之一。但很多普通本科院校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授课过程中情况都不胜理想,存在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提不起学生兴趣、实验效果不佳等问题。借我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契机,笔者对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尝试

(一)修订课程教学目标

我院的学生大多数是文科生,经管类课程的设计也让他们无法更多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要将他们像系统分析设计人员那样培养,显然是不合适的。其次,经管类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也不太可能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所以,根据我院学生的情况,将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定位在培养学生参与系统流程再造、辅助系统建设和进行系统高级应用的能力。

(二)改进课程教学重点

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管理科学、系统科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考虑到我院每周2学时的理论教学、1学时的实践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基本情况,要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有选择地放弃面面俱到的各种知识点,将教学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发展和现状,着重讲解ERP理论;企业流程再造;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思路,掌握其中关键的知识点。

(三)改变授课方式

在以我校“教、学、做统一”教改思想的指导下,对该门课程的授课方式进行了一些调整。

1.将该门课程的知识分为两部分,通过课外时间阅读能较为轻松掌握的部分和不易理解和掌握的两部分。前部分知识由学生课外自学,后一部分放在课堂中讲解。这种安排既督促了学生的课外学习,又争取了较多的课堂时间进行其他教学形式的尝试。

2.学生分组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教学,每小组4~6人,上课时,同一个小组的组员坐在一起,小组长负责课程任务的分配,有时也会负责给小组成员评分,参与课堂教学的部分成绩将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评定。

3.互动式教学。笔者在讲授的过程中尝试使用了以下几种互动方式:问答式互动――教师预先准备或即兴向学生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可以就讲授相关内容随时向老师提问;鼓励讨论――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看法的时候,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开设讨论课――提前让学生准备指定的知识点,然后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生对学生的授课和提问,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四)改善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一直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环节的短板,课程的实验教学很难和现实接轨,内容缺乏整体性,知识面覆盖低,学生在做过实验后也无法真正获得可以用于实践的能力。在有限的实验条件下,主要对实验项目做出了改进,将原先零散的实验项目合并为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自选一个对象进行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并不要求系统的实现和维护。这样实验的内容既照顾到了经管类学生计算机、编程能力差的特点,又让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了一个较为整体的把握。

(五)改革考核方式

评价重心从期末对学习效果的一次性评价转移到对过程和效果的双重评价;从记忆为考核重点的评价转移到对知识点理解的评价。

具体实施是将期末成绩分为实验成绩、课堂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个部分,其中实验成绩占20%,课堂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30%。课堂成绩分为三个部分:出勤占5%,课堂互动占25%,讨论课占20%。虽然是以小组作为考核对象,但为了避免互动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参与过少,所以主要参与者和小组其他成员的得分多少具有明显的区别。讨论课的得分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主讲得分,一部分是参与得分。参与得分的设定可以避免负责主讲的小组只关注自己的讨论内容而不参与其他小组的讨论。

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效果

在学期结束后,我们对学习这门课程的108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合此次问卷调查和本学期的教学情况,反映出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大大提高

由于课堂活跃程度与期末成绩直接挂钩,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也并不强求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有自己的见解都给予肯定或鼓励。有75%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对他们来说压力不大,在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度比一般的课程提高了很多。

(二)更多的学生抽出课外时间学习该门课程

要参与课堂讨论,尤其是要在讨论课上拿到足够的分数,学生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对这门课程进行熟悉。而在这些学生中,有35.9%的学生花了和其他课程差不多的课外时间学习该课程,45.4%的学生花了更多的课外时间学习该门课程。

(三)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本课程要求要以小组的形式来参与和完成教学,学生要完成好教学任务,就要寻求团队的合作,尤其是讨论课和实验这两个环节,如果团队没有分工合作,其教学任务几乎无法完成。以前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多是独自完成,在课程改革后,有81.5%的学生有常规性的团队讨论,47.2%的学生有经常性的团队讨论,说明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被激发了。

(四)教师出题灵活,学生备考轻松,收获更多

期末成绩所占比例大幅减少,意味着期末考试的成绩高低对总成绩的影响有限,学生重点从期末考试转移到日常学习中来。这样带来两个好处:教师在出题时可以大胆灵活的出题,考查学生掌握的实际学习情况,不用过于担心学生的及格率;学生也不用在期末花两个星期突击考试内容,还原了考试检验学习效果的意义。从学习的效果来看,有60.2%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的收获要比其他课程多。

三、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的思考

经过一学期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改革探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思考和改进。

(一)学生的学习过程仍然很被动

学生习惯了长期以来讲授式的教学模式,这次教学改革尝试,学生并不适应。此次调查显示课程开始的一段时间只有20%的学生是主动学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成绩压力越来越大,有51.4%的学生开始转向被迫的主动学习。这表明考核方式的变化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但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显然仅仅靠一门课程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就要有主动学习的氛围,要让更多的课程改变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越早让他们接触这些教学模式越好。

(二)课堂成绩评定的公平性需完善

为了让学生的课堂成绩尽量公正客观,笔者将课堂成绩册做成电子表格,根据课堂表现实时修改得分,让所有学生看到,学生既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得分情况,又可以对其他人的得分情况进行监督。

从实际操作过程看,课堂成绩的评定往往带有主观性,比如学生回答问题的评分高低如何确定,同一个小组成员的得分如何分配等等。很多判定标准无法进行量化,但学生如果质疑这部分分数该如何解释,怎样才能做到相对客观的评价,这些问题必须要通过制定相对完善的评分标准来解决。

(三)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并未达到理想状态

虽然通过改革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有所改善,但是这种改变大抵是因为想要得到更好的成绩,学习的主观愿望还是很欠缺的,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想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除了严格的规定外,还需要教师通过改变教学理念、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来调动他们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

(四)实践教学还需要大幅改进

这次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虽然也做了一些改进,但是力度还远远不够。目前实验教学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思考,比如该门课程实行的平均到各周的实践课时安排显然无法和课堂教学对应,因为前几周没有实验可做;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基础性软件掌握程度差,应在开始实验前做一些强化性的训练;增加一些体验性实践教学,让学生有较为充分的感性认识;在分组实验过程中要创造相互交流和教师指导的环境;改进实验成绩评分机制等等。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将是下一步改革需要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25.

上一篇:生物化学“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说课方案设计 下一篇:关于对外汉语中汉语委婉语教学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