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道歉有多难?

时间:2022-10-19 12:17:55

高晓松醉驾案和故宫“四重门”(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解雇门)引起了我的关注,原因是高晓松与故宫面对媒体和公众截然不同的态度。

高晓松的态度可用“谦卑”二字形容。尤其是在法庭上,他用放弃辩护的举动,“酒令智昏,以我为戒”的自白,在被判刑之后,“不上诉,再次抱歉:对不起……”的表态,为他赢得了“够男人”“纯爷们”的赞扬。

故宫的态度则可用“傲慢”二字形容。本来,高墙深院的故宫发生失窃事件,就该本着守宝有责、失守担责的态度,站出来向媒体和公众道歉,但故宫一味强调自己保卫如何森严,好像责任在偷盗者太厉害。

等到“错字门”打开,故宫还是一副比谁都有文化的姿态,硬要说“撼”比“捍”更加厚重。直到实在抵赖不过去了,才道歉,但是道歉又明显缺乏诚意,把责任推给了送锦旗的保卫部门。当时我就纳闷,道一声歉怎么就这么难?要是故宫遭遇第一重门时,就老老实实地道歉,可能场面远不会像今天这般被动,第二、三、四重门就打不开了,故宫用自己的傲慢开启了一道道“门”。

高晓松老实道歉固然可嘉,故宫扭捏道歉却让人感到,虽然这些年媒体和公众都在呼吁形成一种“道歉文化”,也确实有一些部门、官员、名人开始学习向公众道歉,但与公众的期望相去甚远,更多时候,道歉不道歉仍然是一个问题。

道歉是基于知错之上的认错,是以真诚的忏悔求得他人的宽恕,对自己是一次心灵的救赎。由此看,道歉首先要知错,然后才谈得上认错。知错的前提是内心里始终有清晰的是非、正义、良知等标尺,这标尺立于人心,是超越时空的价值规范,个人无法规定、无法篡改,只有遵守服从。倘若相信“规矩是人定的”,是非、正义、良知不具有某种超脱的威力,那么是非、正义、良知的标尺就可能因人而变,遵守也将变成见机行事,道歉之事就变成可道可不道,能不道就不道,不道也没有觉得有任何的惩罚和亏欠,那就不道,而非来自心灵内在的神圣约束。

每个人或集体自求修为当然好,但最好不要把自己往圣贤之路上赶,也不要自扮神仙,就把自己当成人就好,既是人,就不免犯错,犯了错就认错道歉,真诚忏悔,改过自新,仍是一个可爱的人。高晓松道歉之后,坏事变好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开放理性的社会容得下知错认错改错的人。

现在有一种倾向,有些官员、名人向公众道歉,就被指沦为一种公关方式和“规避责任”的工具。这有点多虑了,道歉表明认错,认错是否发自内心另当别论,但过失者道不道歉是一回事,公众接不接受道歉是另一回事,不能拿后者来否定前者。道歉是社会惩罚机制的一部分,不经自我真诚认错的惩罚,和经过自我真诚忏悔道歉后的惩罚,纠错效果肯定不同。我们现在应该欢迎更多的道歉,尤其是要求有过失的官员放下身段,真诚地向公众道歉。

上一篇:一个哈佛女生的告白 下一篇:把一切都交给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