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管理故事

时间:2022-10-19 12:12:14

3分钟管理故事

不拉马的士兵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参观演习,他发现有个班的11个人把大炮安装好,每个人各就各位,但其中有个人站在旁边一动不动,直到整个演练结束,这个人也没做任何事。军官感到奇怪,就问:“这个人没做任何动作,也没什么事情,他是干什么的?”大家一愣,说:“训练教材里就是这样编队的,一个炮班11个人,其中一个人站在这个地方,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军官回去查阅资料后才知道这个人的由来:原来,早期的大炮是用马拉的,炮车到了战场上,大炮一响,马就要跳就要跑,一个士兵就负责拉马。到了现代战争,大炮实现了机械化运输,不再用马拉,而那个士兵却没被减掉,仍旧站在那里。

【管理启示】许多企业里也可能存在“不拉马的士兵”,特别是如今大变革大整合的时代,企业改革或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的工作流程或工作方式也发生变化,企业的技术得以革新等等,如果企业因循原来的运作模式,也许就会使一些人力、物力出现“不拉马”现象。这直接占用了企业的资源,使组织运作效能降低,也会大大影响企业内部的公平氛围和员工对公平的感觉。这是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人力资源浪费。

金人的价值

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一模一样。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点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点头默许。

【管理启示】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最基本的素质。

买柴的秀才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面前。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卖柴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走了。

【管理启示】管理者最好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讯息,而且对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实现的目的。

知了的翅膀

一天,孔子带学生去楚国,途径一片树林,看到一驼背老头拿着竹竿粘知了,好像是从地下拾东西一样,一粘一个准。孔子问:“您这么灵巧,一定有什么妙招吧?”驼背老头说:“我用了五个月的时间练习捕蝉技术,如果在竹竿顶上放两个弹丸掉不下来,那么粘知了时它逃脱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如果竹竿顶上放三个弹丸掉不下来,知了逃脱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如果一连放上五个弹丸掉不下来,粘知了就像拾取地上的东西一样容易了。我站在这里,有力而稳当,虽然天地广阔、万物复杂,但我看的、想的只有‘知了的翅膀’。如因万物的变化而分散精力,又怎能捕到知了呢?”

【管理启示】企业员工的培训也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仅仅会做;第二个层次是能做到熟练,就像“竹竿顶上放三个弹丸掉不下来”;第三个层次是要做到不分散精力,看的想的只有“知了的翅膀”。

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谁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可为什么你的兄长们都不出名,而你的名气反而最大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就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然而,真正应该家喻户晓的当是我的兄长们啊!”

【管理启示】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矣。

牧童的智慧

上古时代,黄帝带六位随从到贝茨山见大傀,半途上迷了路,巧遇一位放牛的牧童。黄帝上前问:“小孩,你知道贝茨山要往哪个方向走吗?”牧童说:“知道呀!”于是便指给他们方向。黄帝又问:“你知道大傀住哪里吗?”他说:“知道啊!”“看你年纪小小,好像什么事都知道啊!”黄帝吃了一惊,接着又问道:“你知道如何治国平天下吗?”牧童说:“知道,就像我放牧一样,只要把牛的劣性去除了,一切就平定了呀!治天下不也是一样吗?”黄帝听后非常佩服:“真是后生可畏,原以为他什么都不懂,没想到这小孩从日常生活中得来的道理,就能理解治国平天下的方法。”

【管理启示】公司里有许多领导或“老前辈”总喜欢倚老卖老,开口闭口“以我十几年的经验……”来否定新人的创见,以为后辈太嫩,社会阅历不多,要绝对服从他们。领导或“老前辈”的经验固然值得后辈学习,但年轻一代的新见解和新创见不也值得领导或“老前辈”研究及重视吗?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未画完整的句号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当听众咨询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留下了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员工去填满它。”

【管理启示】事必躬亲是对员工智慧的扼杀,往往事与愿违。长此以往,员工容易形成惰性,责任心大大降低,把责任全推给管理者。情况严重者会导致员工产生逆反心理,即便工作出现错误也不情愿向管理者提出。多让员工参与公司的决策是对他们的肯定,也是满足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要。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和权利,他们会取得让你意想不到的成绩。

骑虎难下的年轻人

有位年轻人要到一个小山村办事,途经一座常有猛兽出没的大山。他沿着山路小心翼翼地走了很长时间,一直没遇到野兽。慢慢地,他放下心来,脚步也轻松了几分。就在这时,一只猛虎突然向他扑来,他赶忙爬到树上。老虎围着树干咆哮不已,拼命往上跳。年轻人本想抱住树干不放,却因惊慌过度,一不小心从树上跌了下来,刚好跌在猛虎背上,他只得抱住虎身不放,受到惊吓的老虎立即拔腿狂奔。正好有几个路人看到了这一场景,有人羡慕地说:“这个年轻人骑着老虎,真是太威风了!”骑在虎背上的年轻人苦不堪言,心里说:“你们看我威风快活,却不知我是骑虎难下,心里惶恐万分,怕得要死呢!”

【管理启示】有时候一些经营者会盲从于媒体的报道,跟随其他企业的经营模式,有时甚至将其作为自己企业的变革目标。通常来说,成功模式的外部表现非常诱人,而其内在往往隐藏着某些别人无法复制的“猫腻”或是核心竞争力。仅从表面判断一个企业的优劣,往往会给人名不副实的印象。艳羡他人成功的荣耀时,或许应该想想他们的尴尬;复制他人的经营模式时,更应深刻分析隐藏在其背后的真正动力。

上一篇:玩天文玩出财富来 下一篇:经济有活力离不开先进文化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