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造性教学设计探究

时间:2022-10-19 11:54:17

小学数学创造性教学设计探究

(邢台市广宗县前旧店中心小学 河北 广宗 054600)

【摘 要】数学,是一门需要良好的抽象思维的一门课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讲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极为必要的。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帮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联想、学会想象,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教学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巧设探索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营造民主氛围,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驱力,鼓励学生探索求异,采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开展创造性的课外活动。

1. 如何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首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直接教授学生怎么样做某一类型的题,并且答案只有一个。这样就使得问题的解题过程和思路有一定的固定性。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不同就会被判不得分。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因此要在这方面做出改革。鼓励学生想一些和标准答案不同的解题思路,只要想到的有道理和有可行性都要给予高度的肯定与表扬。要让学生认为创新是一件值得自己去想,去做的事。

其次要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给学生布置一道题,让学生自己完成,并且要在做完之后自己再出一道这样的题目出来。让学生从出题者的角度看待这道题,一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熟悉类似题目,不会出现问题换汤不换药,可学生就是不会做的问题。

2. 创造性学习要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我在教学统计时,就布置学生调查统计各学生家庭成员所喜欢的电视专栏及收看时间的情况,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的情况,若你是电视台台长,你会怎样安排电视节目。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并提出了非常多的设想。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知识非常有用。”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得到启迪,从而增加学生的思维空间。快乐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倡对数学知识“学以致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是空洞无味的,是具体有趣的,有学习意义的。既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如教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归纳问题,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对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的态度,变我要学为我想学。只有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采用激励性的评价,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才能够让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3. 鼓励学生求异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异”必须富有联想,善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比如在教学生认识四分之一时,让学生在学习了二分之一的基础上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四分之一并画出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有的学生对折成一个长方形,再对折成一个长方形,这样就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画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有的学生是把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这样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画其中的一份也是四分之一。还有的学生是把正方形的纸按对角线对折再对折成三角形,这样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分,画其中的一份也是四分之一。我把这几种不同的四分之一贴在黑板上,这时有学生适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他们画的四分之一不一样,但是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我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小组讨论,使他们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了四份,然后取其中的一份,我们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4. 提倡一题多解,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有一个积累、消化的过程,同时也要促进知识的生长和再生。创造性学习正是知识生长和再生的一种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展,鼓励和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一题多解”就是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联想和提倡一题多解。可以设计开放性的练习,能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提高他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条件开放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给题目补充合适的条件或舍去多余的条件,创设一个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的氛围。学生的思维是多向的,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灵活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全面深入地考查问题,并透过问题的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规律,而且还能从多方面以及多种联系中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

5. 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仅仅单纯的靠课堂教学远远达不到增进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记住过往的车辆,有的学生可以在纸上记下过往的车俩,有的学生会在心里默数,有的是以划线的方式记忆,有的是以记正方式记忆,更有的聪明学生算出每一分钟大致的过往车辆,从而算出一个小时总的过往车辆。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同一问题,解决的方式不同,问题的答案也可能不同,然而学生却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的增进了自己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重视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思维因素,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鑫.略论创造性思维是当代油画发展的不竭动力[J].科技致富向导,2013(29)

[2] 夏.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1(2):45-47

上一篇:幼儿园早期阅读中的合作性教学策略探究 下一篇:如何在初中数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