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读写任务型(议论文)写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19 11:27:09

对读写任务型(议论文)写作的几点思考

1. 教学背景分析

本文是按照市教育局文件《关于实施“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的意见》要求,为了深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高三书面表达练习中做出的一次尝试。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在书面表达的示例中增加了一种新类型,这是借鉴了广东卷的书面表达形式,所以我想在仔细研读近几年广东卷读写任务型和江苏高考试题的基础上,结合这两次江苏其他市质检试卷书面表达的内容,让学生对这种新题型有个准确而深入地认识。

2. 教学内容

因为读写任务型写作中阅读材料涉及到记叙文、议论文等各种体裁,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全部了解和练习到位,所以我选取了阅读材料为议论文的这一类型,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熟悉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3.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了解这种新题型的几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总结写作内容1;概括短文内容的写作方法。

4. 教学过程

Step I General introduction

学案上给出一个示例,要求学生两分钟读题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本篇阅读材料属于_________(体裁),约190词。(2) 读写任务包括写作内容1:_________和写作内容2:__________, 考查学生的_________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组织能力和______能力。写作内容1和写作内容2应为一个整体,故要注意连贯性,这一点从题目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通过小组合作形式下的读题、审题、讨论,学生对这一新题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首先,学生知道了这一题型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写作内容1--概括短文内容和写作内容2--就某一话题发表看法。另外,这两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篇文章。而且,写作内容2对写作内容1有导航作用。除此之外,学生对于2010至2013年广东卷阅读材料的体裁和词数也有了细致的了解。

Step II写作内容

(1) 概括短文内容

1)阅读上面示例1,组内讨论概括短文内容,一人执笔,一人展示。其他组打分。给出评分标准:概括全部主要信息,没有增加无关信息,没有照抄原句,无语法错误,行文规范。这一环节约用去15分钟,超出了预计的9分钟。我挑选了两组进行展示,巧合的是两组学生都遗漏了短文中的同一个要点,其他组在打分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我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概括阅读材料为议论文的这一体裁的内容?顺利实现了过渡,这一步我认为比较成功。

2)总结概括短文内容(议论文)的方法。Step 1: 划出每段主题句或关键词. Step 2: 运用论点(一句)+论据/分论点(两三句)的概括方法。Step 3:关键词整合成句,主题句转换表达方法。学生总结完之后,我又进一步明确了一些概括的技巧,如:① 删除细节,只保留主要观点。②删除具体例子。③使用概括性词汇代替具体的词。④把文章的对话或直接引语的要点改成间接引语叙述。⑤压缩长的句子。

(2) 可用如下句型概括。这一环节,我感觉学生之前有练习有思考,因而在讨论的时候有明确的方向,总结得也很到位,技巧的补充让他们觉得有抓手,有依靠,因此劲头很大。

3)小结:如何概括短文(议论文)内容?此时的小结顺理成章,学生也能把方法和技巧融为一体,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4)练习 2013年广东卷读写任务

小组讨论概括短文内容并展示。接下来的这次练习比较成功,各组在概括的时候都注意到了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要点概括得都比较全面,其中第三组最为出色,一展示就得到了其他组和听课教师的好评,被大家一致评为最高大上的版本。

5.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容量很大,我设计的初衷是考虑到了这种新题型两部分内容的整体性,既想让学生了解熟悉题型,又想让他们扎实地训练两部分写作内容。面面俱到就意味着有些环节的练习就不够充分。比如,写作内容2的谋篇布局上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常州卷组内讨论打分也只能课后进行。思考后我认为可以把这节课再细化拆分为两节,本节课聚焦在新题型的熟悉和写作内容1上,第二节课再着重探讨审题和谋篇布局,可能会更有实效性。

预设这节课时对各环节的时间估计的有些偏差。我本以为学生写了两篇这种题型的文章,应该有所思考和了解了,但是在第一步熟悉题型时才发现居然有学生认为是孤立的两部分,说明学生在审题时仍需要动动脑筋。另外,在概括短文内容时,我给了6分钟(因为江苏卷书面表达的时间要求是25分钟),但是9分钟时仍有小组没有完成。对于江苏卷必须25分钟完成广东卷40分钟的书面表达任务的时间限制我仍需思考可能的解决办法。

李丽娟,韩红梅. 英语阅读策略[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黄颖:低调,就是不给自己贴任何标签 下一篇:值得铭记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