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的十字架下前进

时间:2022-10-19 11:25:25

做开拓者难,做性文化的开拓者更难,一个离婚女人跟着一个男人做性文化的开拓者是难上加难。

胡宏霞,在中国这样忌讳谈性的国度里,扔掉铁饭碗,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

说到性文化,不得不先说被美国《时代》周刊载文评论为“引导中国走向幸福的21世纪六个代表人物之一”的刘达临教授。他今年已70岁,是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亚洲性学联会副主席。1985年开始重点研究性科学,已经发表各类专著70余本,1989-1990年成功地主持了全国两万例性调查,被称为“中国的金赛博士”,20世纪90年代后期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性文化博物馆。本文的主人公胡宏霞,一个把爱献给性文化的女人,是刘达临的助手。正是在刘达临的启蒙引导下,一步步走上了推动性文化,保护性遗产,发展性科学的成功之路。然而,在一个比较忌讳谈性的国度里,一个女性要做性文化的开拓者,把爱献给性科学是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这位1953年出生年近半百的女性,为了推动性文化的发展,扔掉了铁饭碗,还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

博大精深的性文化:让她一见钟情

胡宏霞与刘达临的认识是一个偶然。刘教授的夫人是胡宏霞的同事,1997年,刘教授夫人的腿得了病。好心的胡宏霞听说后主动上门,以自己的技术为她疗伤。刘达临十分感激,为了表达谢意,就把自己刚刚出版的一本新著《世界古代性文化》签名赠送给了胡宏霞,她成了该书的第一位读者。回家后,胡宏霞十分详细地阅读了这本书。刘达临教授从事这项工作的困难是很大的,书中,刘教授写了这项文化研究的重大意义,并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保尔・柯察金的这段话激励自己: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而应该自豪地说,我已经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壮丽的人类解放事业。刘达临在书中写道:“我现在挖掘出一些已被埋没了的祖国文化,给后人留下一些宝贵的东西,我这一生就没有白活了。”胡宏霞被刘教授的这份执着深深打动,也为世界性文化的众多遗产所吸引。

不久,刘达临又诚恳地邀请胡宏霞来到青浦徐泾他自费开设、当时还没有对外开放的小型的中国古代性文化展览馆参观,当时,那里有刘达临十几年来搜集的中国古代性文物和性民俗用品700余件。刘教授亲自作讲解,向她介绍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性文化知识。胡宏霞再一次亲身领略了我国丰富悠久的性文化,对刘教授自费研究并收藏抢救中华性遗产的举动非常佩服,她问:“这七间展室都是你布置的吗?布置得真好。有人帮你吗?”刘达临说:“都是我一个人布置的。”于是,她主动提出希望帮助刘教授做一些工作。就这样,为着共同的事业,两人开始了合作。

离婚,改变自己的命运

有一句俗话说:“女人最怕选错郎,男人最怕选错行。”这两句话虽然不一定很准确,但有一点千真万确,那就是如果当初选择丈夫纯属自己的意愿,那么一旦发现选择失误了,她们就必须付出很大代价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胡宏霞的丈夫原先是一个中学老师,会拉小提琴,英语也很好。20世纪80年代初期,丈夫看着别人下海后,纷纷成了暴发户,于是,他也告别了教师生涯,希望发挥自己的能力,下海经商。但是,他把商海看得太简单,又不很谨慎,于是屡屡碰壁,几次亏本,几次让人骗了钱,还欠下了10多万元的一大笔债务,最后他对此一筹莫展。

为了挽救这个家,胡宏霞开始了各种艰辛的努力。开始时,她一边在医大上班,下班后,还要赶到外滩帮助一家公司打理内务,每天都要做到深夜 11点回家。此外,她还起早贪黑,搞起了多种小副业,身体一天天垮下去了,可是家里的债务也一点点还清了。

面对生活的重压,胡宏霞毫无怨言。她以为自己的这份辛苦可以挽救这个家,但是她的这份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长期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丈夫又做起了使一个妻子不能忍受的事情,她的心碎了。

接触了刘教授后,胡宏霞仰慕他的学识和人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痛苦经历告诉了刘教授。刘教授十分同情她的遭遇,并对她的忍辱负重和奋斗精神十分欣赏,愿意收她这个学生。

为了能够领悟刘教授广博的知识,胡宏霞在业余时间不断地充电,并在刘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可是研究性学是艰难的,人际关系是复杂的,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频繁交往,各方面的猜忌自然会接踵而来。

胡宏霞的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地恶化。她问刘教授自己该怎么办,刘教授说:“对于夫妻关系,中国人历来是劝合不劝离的,我如果劝你离,当然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最好是你的丈夫能改正错误,如果他不能改正错误,那么你就大胆地改变自己的命运吧。”于是她毅然向法院提出了离婚请求。可是丈夫不想离了,胡宏霞不得不把一切东西都留给了他,还为他还清了债务,自己为人妻、为人母20年,带着儿子,只身离开了这个苦苦经营了20年、曾经寄以许多美好希望的家。现在已离婚多年了,儿子也读大学了,可是胡宏霞还是一个人抚养儿子,做父亲的他从来不贴一分钱。

胡宏霞不顾一切的举动,再一次受到了世俗的诟病。周围的人开始在她的背后指指点点,摇头叹息:“这个女人,为了跟一个性学教授从事性学研究,已经到了家庭都不要的地步。”胡宏霞十分痛苦,不止一次地流泪说:“我到底造了什么孽,老天要这样惩罚我?”刘达临鼓励她:“在这个社会上,要想干些事,不可能没有人指指戳戳,你看我十几年来所听的闲言闲语有多少,不是也发展到今天吗?”

扔掉铁饭碗,无悔的选择

1999年,南京路上的新世界百货有限公司看中了刘教授的性文化研究成果,决定和刘达临合作,在南京路辟出专门的门面给刘教授办性文化展览馆。对此,单靠刘教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开始寻找事业的助手。

一直协助刘达临从事性文化研究的胡宏霞成为人选之一。当时,胡宏霞在上海医科大学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已经有29年的工龄。业余时间她帮助刘教授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展览馆开出来了以后,需要全职人员来从事管理和业务研究。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思想斗争,胡宏霞不顾众人的反对,又一次做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放弃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抛弃铁饭碗,辞职出来,投入到性文化的事业中来,成为当时她所在工作单位轰动一时的新闻。在这之前,她多次和刘教授商量过,刘达临对她说:“挖掘五千年的性文化,是值得许多人为之献身的,我希望你能全力投身到这个事业中来。如果只求生活稳定,你现在的单位很优越;如果要有更大的发展,就要不怕风险。你自己考虑决定吧!”最后,她再一次咬咬牙:“我决定了!”

由于世人对于性文化的理解还处于初始阶段,刘教授的展览馆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1年上半年,与新世界的合作也就不得不告一段落。这时,胡宏霞又一次表现出女性的坚韧,她以巨大的勇气和胆识,决定搬出南京路,寻找新支点,经过艰辛的努力与筹备,2001年6月,全新的中国古代性文化展览馆终于在上海的武定路重新站起来了。

活得很苦,也很甜

但是,现实往往是冷酷的,逼人的。刚刚开馆,各项开支很大,而且,知道这个展览馆的人一时还不多,巨大的经济压力都压到了刘达临和胡宏霞的身上。最困难的时候,展览馆的房租都交不出来。大房东是香港老板,看到刘教授交不出房租后,指示上海的经纪人开始逼债。当时,正好刘教授到台湾讲学一个半月,胡宏霞作为法人代表、总经理,不得不开始像当年替家庭还债一样寻找新的出路。

她想尽一切办法找钱。她的血型非常奇特,是AB型中很少见的一种,她曾经多次献血。那天,刚刚送走了逼债的人,正好一位香港的病人(三年前胡宏霞两次输过血给他)急需要血,医院来电,急需胡宏霞这种血型的血400毫升,并愿付较高的营养费。远在台湾的刘教授知道后十分难过,马上阻止胡宏霞,因为胡宏霞终日为馆务而操劳,身体不太好,而且已经中年,如果她的身体垮了,展览馆怎么办?但是胡宏霞说:一则我是医务人员,有救死扶伤的义务;二则,这些钱多少还能补贴些馆里的房租。于是还是义无反顾地前往献血。难关挺过去了,胡宏霞露出了一丝笑容。

周围的人对胡宏霞的认识开始有了转变,人们渐渐理解了这位女性一次次毅然决然的选择。她的故事甚至传到了海外,传到了美国,海外媒体称赞她是个“勇敢的女性”。有一位远赴美国的医生听到了胡宏霞的故事,回国时,特意约了与胡宏霞见面。他看到当年的一个小姑娘今天已经变成了一位成熟的女性,更增加了对胡宏霞的尊敬与仰慕之情。他衷心希望胡宏霞能够随他前往美国,也愿意马上担保让胡宏霞的儿子留学美国。对此,胡宏霞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之所以有了这么多次抉择,就是决心把一生献给这个事业,使后代生活得更幸福美好。我对我从事的事业已经投入了太多太多,我活得很苦,也活得很甜,我希望把终身托付给我热爱的性文化研究,这个决心已是不可改变了。

上一篇:胡特饭店里的眼睛 下一篇:十年相伴 裨益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