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地区农村青年就业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19 11:12:01

衡水地区农村青年就业问题研究

摘 要: 农村青年作为农村的劳动力主体,就业问题不仅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和生存发展,而且事关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作者针对衡水地区农村青年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研,并分析了当前衡水农村青年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青年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 衡水地区 农村青年 就业策略

中国是一个有近10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据农业部统计,在当前农村人口中40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占约83%,所以农村青年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衡水地区地处冀中平原,是传统的农业产区。这就决定了该地区农村劳力的传统就业方式是“下地劳动,靠地吃饭”。但随着新农村的不断发展,农业劳动方式由简单粗放的劳动力投入型向以科技投入为主的精细化管理迈进,现在衡水农村解放出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农村青年的就业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当前衡水农村青年的就业现状

1.就业层次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

当前衡水农村青年就业形式已经不是单一的传统就业,而是呈现出以农业为基础,发展二三产业,以农村为基地,向城镇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农村青年向农业深度和广度就业。在当今衡水农村,传统的代代相传,靠天吃饭的农业劳作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农村青年在受教育程度,新技术学习能力方面有显著优势,在发展现代农业,带头示范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实现科学种植等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二是农村青年向农村二、三产业、乡镇企业就业。农业生产有严格的季节性,在农闲季节,选择家庭养殖、家政服务、旅游服务等二三产业成为农村青年的首选,由于需要兼顾父母养老、子女抚养等家庭责任,在乡镇务工经商就成为本地就业的主要趋势。三是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和向城镇转移就业。由于衡水市地处河北中部平原,交通发达,外出务工也成为农村青年就业的主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些掌握知识技能,勤劳能干的农村青年逐渐在城市的市场经营、基建、服务等行业站稳脚跟,并在京津沪等大城市扎根。

2.就业倾向由务工到择业转变。

前几年农村青年外出打工主要以外出务工就业为主,大多靠自发外出。他们要么跟父辈学,要么靠亲友带、朋友跑,所干的工作体力劳动居多,技术含量低,往往没有规范的用工合同和稳定的劳动关系,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福利待遇不够健全。

近年衡水大力普及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农村青年的文化技能水平也有了普遍提高,许多青年外出务工前已经参加了政府或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技能培训,取得了厨师证、电工证、家政服务登记证、焊工证、工程车辆驾驶证等劳动技能证书,他们外出务工一要比报酬待遇,二要看工作岗位,三要问劳动强度,感觉合适才会去。现在青年就业已经由简单的务工向择业转变。

3.就业身份由打工仔到创业者转变。

新时期的衡水农村青年继承了老一辈虚心踏实、勤劳肯干的优良品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并通过虚心学习、勤奋工作,逐步掌握了先进的技能和管理经验,通过几年打拼积累了部分财富,同时也丰富了人生经验和阅历。近年衡水的投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昔日打工仔成为了回乡创业者。他们利用家乡丰富的自然、人际、社会资源开始创业,并且带动了一大批农村青年就地实现就业。

二、当前衡水农村青年就业存在的问题

1.就业信息缺乏。

目前农村青年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大批人是靠亲朋好友的传帮带外出劳动就业。还有部分青年靠政府的培训中介以劳务输出的形式实现就业,个别人通过网络、新闻等信息媒体获得企事业单位的用工信息。总体来说,现在农村青年信息来源少,有价值的用工信息更少,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用工动态。由于难以实现劳力和岗位的有效对接,许多农村青年只能盲目地走南闯北。

2.就业目标不明确。

农村青年对于外出务工的职业生涯准备普遍不足,许多年轻人由于不愿意重复父辈的泥腿子生活而踏上了打工的道路,他们无一技之长,无上岗资格,对职业更没有明确的打算和规划,就业目标非常模糊。根据笔者对衡水深州多地的调查,将近50%的农村青年认为走一步算一步,如果可能就继续做这份工作;30%认为以后需要回乡照顾家庭父母,工作差不多就行了;只有约20%认为需要努力工作,以后在城里扎根。农村青年自我发展方向模糊,就业目标不明确,会导致职业生活不稳定,进而影响到农村青年进入城市发展的主观努力程度,降低农村青年的职业竞争力。

3.就业技能不够。

从对衡水地区农村调查来看,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就业素质偏低。相对城镇青年,农村青年自身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制约劳动力收入的提高和劳动竞争力的增强。目前当地农村青年受过正规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的只有少数,在城镇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只能从事苦、脏、累、险的劳动密集型岗位,很难被专业技术岗位聘用。调查中约80%的人认为找不到合适工作或担心失业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文化和技术。

三、促进衡水农村青年充分就业的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国计之要。要想实现农村青年的充分就业,就要从政策扶持、组织培训等方面做工作,着力强化和提升就业技能素质,促进农村青年的有效就业。

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就业信息网络化及就业社会化服务。

信息渠道不通畅、社会化服务不足,是目前衡水农村青年就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应尊重农村青年意愿,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提供信息化、社会化服务上来。一是建立健全就业信息网,及时收集和用工信息,使农村青年及时了解用工动态,努力实现岗位与劳动力之间的有效对接。二是通过政府组织,打造衡水本地特色劳务品牌,使农村青年就业强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周围的农村青年就业。三是注重发现及培养就业能人、就业经纪人队伍建设,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实效。四是以县乡为单位,建立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形成劳务输出的产业化,提高劳务输出规模及质量。

2.做好就业培训工作,提高农村青年就业能力。

(1)提高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在充分了解和调研企业及社会用工信息的基础上,针对企业中的紧缺工种的技能需求,进行“定向式”、“订单式”培训。(2)注重培训的实效性。目前衡水地区面向农村青年的技能培训较多,且多数是免费的,但是大部分农村青年由于自主学习能力不够,自制能力差,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没有坚持进行系统全面的技能学习。因此培训工作一定要强调和坚持“实用、实际、实效”原则。(3)培训要多样性。目前,劳动就业部门针对农村青年开展的就业培训较好地体现了多渠道、多平台、多方位的特点,但仍需提高和改进。

3.鼓励农村青年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一个创业者也是一个就业者。另一方面,创业也会创造一定数量的岗位,进而带动就业。可通过以下方面推进农村青年自主创业。(1)进行创业教育,提高农村青年创业意识及信心,为农村青年提供创业指导。(2)积极运用政府职能为农村青年营造政策环境,降低农村青年创业门槛。组织学习培训、典型示范、考察交流、设立基金、小额贷款等方式,为农村有志青年创业提供支持。加强跟踪服务,降低农村青年创业风险。(3)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多样化,既倡导农村青年外出创业,引导农村青年就地创业,还要支持外出的农村青年返乡创业。(4)创办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积极联系农科院校农业专家及科技人员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教学,积极引导农村青年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创业。

参考文献:

[1]宋小康.农村青年就业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0(11).

[2]胡献忠.资源型地区农村青年就业状况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

基金项目:2012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12040B)。

上一篇:注重探究式教学,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下一篇:性格缺陷幼儿的家庭因素和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