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电工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

时间:2022-10-19 10:52:01

关于提高电工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

摘要: 电工课程是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掌握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本文针对电工课程教学现状,就如何提高电工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适当建议。

关键词: 电工 教学质量 建议

电工课程是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掌握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电工课程将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电工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在课堂上有限的授课学时数内将电工的知识全面而系统地讲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而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课堂只讲一些“支离破碎”的“重点”,让学生机械、夹生地消化,那么,不但效果很差,学生没有兴趣,也违背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业务素质的指导思想。如果在电工课程教学中,教师注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则对学生今后其他课程的学习乃至未来相关工作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受益终生。鉴于此,本文提出提高电工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种方法。

一、教师应注重课程设计

在电工基础课程中,电工基础课程内容的重点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方面:各种电路元件的基本特性,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理想变压器、电动机等;电路的基本定理,包括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回路电流法、节点电流法、相量法、三要素法、各种等效变换等。虽然元件、基本定律少,分析方法少,但由以上方面引申的内容较多,包括直流电路、正弦电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等。但教材总有其局限性,它的编写省略了隐含在其中的丰富的思想内涵、思维过程、推导方法和内在的联系。它是以定型化、规范化的形式,以书面的方式将学科知识固定下来。这样形式简单、现成地引申理论,教师如果不认真挖掘其思想内涵,不高屋建瓴、高于教材,而是照搬书本,就会事倍功半。要保证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要讲好课,而要讲好课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精通教材并有相当的专业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以确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并注意加强,根据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中的难点注意化解。

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分析,善于挖掘其内在联系,分析定理定律的关系,这些思想内涵才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素质的闪光点。教学中不图多,要少而精,注意点面结合,把观点教育和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全部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此外在准备每一节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可将教学内容总体归结为几个点,从每个知识点切入,逐步向外扩展,以至覆盖整个教学内容,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讲授一门课,首先要传授知识,其次要注意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知识,正确应用知

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情境

1.巧妙设问,引入课题。

富有情趣的提问,会使学生对学习电工课程产生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高质量的提问,会像一块石子投入到平静的水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和心理的浪花;高质量的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注意。例如,在课程中讲到安全用电时,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大家都学过《雷雨》这篇文章吧,也肯定记得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雨夜,四凤在知道自己的身世后,离开周家,冲进了夜色中,她因碰到断落在地上的高压线而触电,而此时赶到的周冲为了救四凤,伸手去拉她,结果他们双双身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又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有趣的提问使课堂气氛顷刻活跃起来,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之中,学习兴趣也随之高涨。

2.合理设疑,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合理设疑,层层深入,灵活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讲授“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一节时,我先给学生做了旋转磁场带动鼠笼转子转动的演示实验,然后我提出了这样的疑问:(1)鼠笼转子要想转动必须受到什么作用?学生马上回答出是受到了力的作用。紧接着我提出了第二个疑问:(2)鼠笼转子所受的力从何而来?学生们也很快回答出是由于鼠笼转子中有电流存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力的作用。这时我时提出第三个问题:鼠笼转子中为什么有电流存在?学生们一致回答是因为磁场旋转,它切割了磁感线。有了这三个问题的逐步引入,当我最后问学生们:“要使鼠笼转子旋转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旋转磁场。”所以说,教师将有关材料分成若干个有机组成部分,灵活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所提问题有针对性、有坡度、富有启发性,做适时的点拨、提示,唤起学生解答的欲望,授课效果势必不错。

三、重视教学实验

1.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俗话说:“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工基础是研究电磁现象及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该学科的最大特点是抽象。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相互协调作用。例如:学习电阻、电感和电容三种常用元件时,可先讲解其构造、特点,然后利用老旧的黑白电视机主板,让学生寻找各种元件,并记下型号,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元器件的外型、型号,了解元器件的应用,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2.合理设置实训课程,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熟练技能的机会。如让学生动手连接日光灯线路,学生既可以充分理解所学书本知识,又能增加生活实践技能。如有条件,还可以对楞次定律,左、右手定则,旋转磁场等采用学生亲自动手演示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怀着一种好奇心,头脑中不时产生一连串的问号,这样,抽象的电工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深深感受到学电工有趣,学电工有用。

结语

通过课程的学习,可激发学生学习电工课程的兴趣。教师在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电工领域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宰倩倩.提高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07年,第4期.

[2]张亚菊.谈电工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技信息,2008年,第11期.

[3]王斌,韦寿祺,李彩林,提高电工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08年,第3期.

上一篇:对新课程改革下英语测试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让美术系学生爱上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