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房地产公司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时间:2022-10-19 10:36:07

浅议房地产公司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摘 要:本文从管理学和现代经济学的角度,讲述了房地产公司采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适用条件、类型、优缺点,以及需注意的事项。房地产公司的事业部主要分为两大类型:按产品类型划分、按地区划分。事业部制的优点包括加强总部决策中心功能等六项,缺点包括全面管理型人才的短缺等四项。房地产公司采用事业部制需注意总部要加强管理人才培养等四大事项。

关键词:房地产公司;事业部制;优点及缺点;注意事项

现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为了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从2009年以来,政府不断出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特别是2013年年初“新国五条”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强化了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了对投资投机需求的抑制。同时“新国五条”对税费方面的调节,将使市场上流通房源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改善型需求的入市。房地产市场的改变对中国的每个房地产公司提出严竣的考验,如何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保持及拓展公司的业务,对于每一个地产公司的高管人员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企业的理想的组织结构形式是公司的高管人员首先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房地产公司采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适用条件

因为每个房地产公司所依托的市场环境、经营战略、技术特点和管理体制等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要设计一种适合自己企业的理想的组织结构形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企业的高管人员一般都希望某种组织结构形式既满足迅速作出决策的要求,又能保证决策的高质量;既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应变能力,又要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所谓的理想状态。

组织结构形式一般包括: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事业部制、子公司和分公司等几种。房地产公司在创业初期,业务量不大,产品较单一,选择直线职能制、矩阵制,既可以达到加强统一指挥的目的,也能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并能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但是随着房地产公司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房地产公司的产品类型增多,以前公司只作住宅产品,现在随着市场的扩大公司也涉足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领域。具体表现之二,就是房地产公司的业务区域不断增大,由一个城市扩展到全国各个城市,甚至到国外去开发地产项目。

公司产品类型增多及业务区域的扩大,将对房地产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形式提出很大的挑战。如果再用相同的管理模式去管理差异化很大的业务,就会出现管理不适应,甚至出现管理混乱。为此必须选择一种能适应、促进多元化业务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于是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就应运而生了。可以说,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必要结果,更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二、房地产公司事业部的类型

房地产公司事业部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划分的事业部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至今,已由最初上世纪九十年代单一的住宅产品,发展到现在拥有多样、丰富的产品类型: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住宅楼、商业楼、写字楼外,近十年之间,相继涌现了旅游地产、体育地产、养老地产等多种类型地产项目。

因每种领域的地产项目要求的标准、技术特点、销售群体等均不相同,如果房地产公司采用一种管理模式来管理多种类型的地产项目,势必会造成管理的低效、业绩的低迷以及管理的混乱。这样依据产品类型来划分事业部就势在必行。

当然也不是开发一种新类型的地产项目,就要成立一个事业部,这样会造成人员、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在新类型地产项目开发初期,可在原有事业部的框架下成立一个特别小组,随着新业务的拓展,再考虑成立项目公司。当新业务量不断增大时,再考虑是否成立新的事业部。

2.按地区划分的事业部

现今的中国房地产公司,还只在一个地区做地产开发项目的企业已不多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任何一个房地产公司,都想着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开发自己的地产项目,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赚取更多的利润。

随着房地产公司的开发区域越来越广阔,只在开发项目当地设立一个项目公司,已不能满足总部管理的需求。总部与项目公司相距很遥远,总部管理人员不可能长期呆在项目公司所在地进行监督、管理,总部对项目公司的各种决策也可能失之偏颇。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区域划分事业部就很有必要。房地产公司可依据地理方位划分事业部,比如可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华南等事业部,各个事业部统管本区域内的所有地产项目。

三、房地产公司事业部制的优点及缺点

1.房地产公司事业部制的优点

(1)加强总部的决策中心功能。把更多的权力到各个事业部,可使总部的管理人员摆脱大部分日常事务。成立事业部后,事业部会有自己的职能部门,区域内的日常工作会由事业部的职能部门完成,总部职能部门只需对重要问题进行决策,每年定期对事业部进行抽查。这样,总部的最高管理层就能集中精力进行公司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战略规划,总部的职能部门也能集中精力进行部门制度、管理建设,使总部成为强有力的决策中心。

(2)容易适应企业的扩展和多元化发展。事业部容易适应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的扩展与业务多元化发展的管理要求。房地产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多元化发展的结果,会形成很多业务板块,各业务板块间的协同效应会减弱、联系度会降低,再用直线管理模式去管理,会出现管理错乱的现象。

(3)有助于培养专业管理人才。事业部专业化管理平台能使个人的技术和专业化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房地产公司事业部一般情况是针对专业化事项设置的,专业化的设置有助于最大限度的发掘个人的潜能,为企业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提供了平台。

事业部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企业单位,事业部负责人都要独挡一面,担负一切管理职能的活动,既要有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等,这对培养通才型的管理人员大有好处。

(4)有利于协调事业部内部工作。事业部内部的财务、人事、经营等相关职能活动,都归属事业部负责人管理,各职能部门协调起来比较容易,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5)加强与当地市场的对接。事业部直接面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容易洞悉当地市场的变化,了解市场需求,开发出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地产产品。并且,在当地市场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能第一时间想出解决方案,问题处理也会比较妥善、实际。

(6)有助于形成集团内部良性竞争机制。事业部是集团企业的利润中心,事业部负责人承担利润责任,有利于事业部负责人业绩的评价。利润完不成时,一般不会出现总部管理过多,或者受到总部过多牵制等推诿理由,因此评价起来较简单。

各个事业部的业绩评价有助于形成集团企业内部良性竞争机制,对各事业部之间可以进行对标管理。事业部之间有比较,有竞争,特别是联系度高点的事业部之间会有市场机制的约束,有价格竞争,这种比较和竞争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进一步发展。

2.房地产公司事业部制的缺点

(1)全面管理型人才的短缺。随着事业部的业务拓展,事业部需要更多的具有全面管理才能的人才,而这类人才往往不易得到。这样,可能给事业部的管理带来隐患。

(2)可能造成总部管理的失控。事业部有一定的独立权力,加上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这样总部对事业部高层管理人员有时就会难以控制。

(3)构成机构的臃肿、管理人员的浪费。企业集团与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叠,构成机构的臃肿、管理人员的浪费。对总部的各职能部门,例如人事、财务等,事业部往往不会善加利用,以至总部一些服务不能获得充分的利用,造成总部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不饱满,人员闲置。

(4)难以维持集中工作的高效率。总部与事业部分权式管理,分权式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梯度,提高了管理的层次。但是,对于集中的经济服务工作,总部和事业部难以维持其高效率。

四、房地产公司采用事业部制需注意事项

1.总部要加强管理人才培养

因为事业部管理人才的短缺,总部就要建立相应机制加强管理人才培养,为事业部输送优秀的管理人员。房地产公司的总部可仿效国内商业地产龙头万达地产,事业部的高层管理人员招聘进公司后,先在总部集中工作、培训三个月,待熟悉公司管理体制、工作流程后,再由总部高管对这些新进员工进行评价,评价合格者派往各事业部的项目公司担任要职,不合格者派去别的低层次岗位。

在事业部制管理模式下,企业总部在很大程度上像一所大学,结合各个事业部的特点,专门培养综合管理人才,之后再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解决事业部全面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

2.总部要加强对事业部的控制

总部要加强与事业部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对事业部地产项目建设全程的监控,同时要加强总部和事业部的制度建设,要避免对事业部的管理失控。

3.要加强总部与事业部职能部门的交流

总部职能部门人员和事业部职能部人员要加强沟通,加强业务联系,减少信息不对称,避免人才浪费。总部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与事业部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可以交叉任职,加强业务联系,互通有无,减少因闲置造成的人才浪费。

4.总部要协调好各事业部之间关系

总部要强化企业集团整体意识,做好各事业部之间的协调工作。在强调内部竞争的同时,总部既要鼓励事业部取得成绩,又要协调事业部之间处理好关系,以维护企业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

五、结论

大型房地产公司采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有不少优点,也有一些缺点。房地产公司在选择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同时,要清楚地知道其优缺点,扬长避短,强化管理,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集权与分权的管理制度,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管理模式,这对企业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徐东伟等.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浅析 .期刊论文《经济师》.2010.

上一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与管理模式 下一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