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寒山区玉米丰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19 09:56:36

吉林省高寒山区玉米丰产栽培技术

摘要 玉米生产与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关系密切,发展和提高玉米生产能力关系重大。根据高寒山区的玉米生产状况,提出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精细整地、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玉米丰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为保证该区域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玉米;选种;播种;田间管理;施肥;吉林省;高寒山区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095-01

吉林省高寒山区地处中纬度内陆山区,属北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多雨、气温潮热,春秋两季干燥,无霜期多在110 d左右,有效积温在2 100~2 800 ℃,海拔400~800 m,土壤属白浆土或灰棕壤。年平均降水量大于700 mm,多集中于7—8月。该区域玉米单产长期徘徊在5 000~6 000 kg/hm2,因此玉米生产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产量潜力[1-2]。为提高吉林省高寒山区玉米产量,总结该区域玉米栽培的经验,提出玉米丰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为玉米生产实现增产(高产、优质)和低耗(省工、节本)的技术集成提供科学依据[3]。

1 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

根据种植区域的海拔高度、地貌状况以及品种的特性选用玉米品种[4]。玉米种植区域的海拔高度大于600 m,选用早熟品种伊单54、伊单56号等,搭配吉单18、瑞兴11。玉米种植区域的海拔高度在400~600 m,选用取用中早熟品种通单24、伊单59、原单68、吉单519等,搭配九单14、农大516、伊单54。玉米种植区域为沿松花江的气候区[5-6],选用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先玉335、吉单198、原单68,搭配农大516、吉单536。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一是晒种。播种前选晴天,晒种2~3 d。二是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20 mL对水200 g。拌种用药液量是种子用量的1/10,拌种后闷种6~12 h。三是种子包衣。在播种前7 d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放置在阴干通风处。四是温水浸种。用75 ℃的温水浸种5 min后,再用30 ℃水浸6~12 h,然后闷种24 h,以促进发芽。在玉米播种的中后期用发芽种子进行催芽播种,要求土壤含水量在20%~25%。

2 精细整地

一是旋耕灭茬。封冻前或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旋耕、施底肥并且起垄,深耕10~15 cm。二是精细整地。要求土壤细碎,地面平整,无大土垡架空,灭茬后根茬长度小于5 cm。

3 播种育苗

一是适时播种。沿江气候区的最佳播种期为4月20—30日;海拔在400~600 m的最佳播种期4月25日至5月5日;海拔在600 m以上的山地最佳播种期5月5—15日。二是播种方法。①等行距点播。可用便携式播种施肥器播种,株距33~34 cm,每埯播种2~3粒[7]。②大垄双行地膜覆盖。起底宽120~130 cm、顶宽90 cm的宽垄。如采取缩垄增行的种植方式,应打成底宽90~100 cm、顶宽70 cm的宽垄,即将原60~65 cm的3条垄合并成2条宽垄。起垄后及时镇压保墒。选用选用耐密型、半耐密型玉米品种,熟期可比当地主推品种生育期晚5~7 d,种植密度可比普通种植方式增加10%~15%。③塑料袋或纸袋育苗。用40%~50%的腐熟过筛细厩肥,50%~60%的肥沃细土,即厩肥、肥土各1/2,加1%磷肥混合拌均匀即可。用装好营养土的高10 cm左右、直径6.5 cm的营养袋进行催芽播种[8]。④营养块育苗。将配好的营养土加水调成稀泥,平铺在苗床上,床底垫薄膜,营养泥厚6~8 cm,后切割成5 cm的小方块,在方块中间点种育苗。在3叶前带土移栽或补缺苗,注意移栽期不能过晚。三是种植密度应合理。在播种时,根据气候、土壤墒情、种子发芽率预测育预备苗量,肥力低的地块应当稀植,肥力高的地块应适当密植。一般保苗5.0万株/hm2。

4 田间管理

一是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三叶期进行疏苗,四叶期进行定苗。待苗长至2.5叶时,带土移栽补缺苗,补苗后及时浇水,覆土保墒,缓苗后及时追施速效肥料。二是穗期(拔节至抽雄)管理。大喇叭口期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22.5 kg/hm2对水进行叶面喷肥。

5 合理施肥

底肥施用农家肥15.0~22.5 kg/hm2与三元素复合肥37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混合,施入耕层25 cm。肥料与种子一定要隔离,避免烧伤种子而影响出苗。在五至七叶期结合中耕除草施用苗肥,施尿素150 kg/hm2。在大喇叭口期或十三至十五叶期,结合深耕培土施用穗肥,施尿素300~450 kg/hm2。

6 病虫草害防治

对玉米锈病、玉米大叶斑病、小叶斑病及细菌性等病害的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750~1 125 g/hm2、10%世高水分散粒剂750 g/hm2、65%代森锌1.125~1.500 kg/hm2、15%粉锈宁800~1 0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300倍液防治;还可使用70%甲基硫菌灵、75%三环唑、405稻瘟灵、进口富士一号、50%代森铵等杀菌剂防治[9]。防治初期于五叶期进行,第2次防治在大喇叭口期。用38%阿特拉津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喷药用于清除杂草。在玉米生长期杂草多时,用20%百草喷施玉米行间,不可将药液落到植株上。

7 参考文献

[1] 王振华,张林.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生产限制因素及对策[J].玉米科学,2008,16(5):147-149.

[2] 尹枝瑞.旱粮作物高产栽培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7-44.

[3] 李维岳,才卓,赵化春.吉林玉米[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29-347.

[4] 方向前,杨粉团,付稀厚,等.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吉单198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4):199-202.

[5] 潘巨文,宋玉文,于晓丽,等.全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学术研讨会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82-288.

[6]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7,27(4):296-297.

[7] 方向前,边少锋,孟祥盟,等.不同株型玉米单产达12000 k量构成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5,30(6):13-14.

[8]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等.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四密25”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浅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183-185.

[9] 方向前,曹文明,于世伟,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1(1):119-120.

上一篇:2010—余茭4号大区对比试验 下一篇:6个杂交辣椒品种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