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疑激起千层浪,不尽思流滚滚来

时间:2022-10-19 09:37:0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古希腊鲁塔克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启发、引导。教师在课堂上要敢于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和手,让他们敢想、敢问。面对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成为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为此,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创设学生质疑的氛围,使学生乐于质疑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因此,老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生在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良好的课堂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创设学生质疑的氛围,就是要创设适宜于学生质疑的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大胆、积极地质疑。因此,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积极给与鼓励、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二、打破传统的教师、教材权威观,使学生敢于质疑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他们崇拜教师,推崇教材,认为教科书、老师的话绝对没错,无可置疑,跟教科书、老师的话不一致就是谬误。这样导致了学生对教师所说的全盘吸收,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张扬学生的个性。作为对时代精神的回应,老师的教育方式也应是平等的、民主的,尊重学生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质疑。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改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为之“搭桥铺路”,就一定能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对同一信息,要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思考的习惯。然而,学生的学习疑问是伴随着学习过程产生的,它可能产生于学习过程的任何阶段,这就要求教师研究学法,适时点拨,“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如:

1.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来解答疑问。如碰到生字不理解,可以查字典;词语意思不理解,可先运用工具书查查它的字面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想想它在课文这一特定语境中的作用;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自己的疑惑,小组之间交流质疑。

2.研读课文时,首先要指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浅显的问题个别点悟;普遍性的难题集体研讨,教师当众点拨;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各抒己见,自读自悟;答案需具体分析概括的,可化大为小,层层剥笋,启发学生逐步思考,逐揭谜底。其次要引导全体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讨论。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引导学生讨论时要形式多样,可以采用同桌讨论、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不同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对讨论还可以有所分工,每人选择对问题一个方面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把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倾听学生的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并能给予相应的指点。

四、引导学生分析已有信息,使学生勇于释疑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方是长进”。所以,质疑并非目的,解疑才是最终结果。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质疑后,教师要引导他们认真分析已有的信息,勇于自我释疑,得出相应的结论。如《陌上桑》中的使君的形象,学生们就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认为《诗经》有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使君只不过是一个正常的青年男子对自己心仪女子的追求。从“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一句可以看出使君的彬彬有礼,而不能简单地说使君调戏罗敷和提出的要求。也不能凭一句“宁可共载不”就说使君有肮脏的灵魂。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了他们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独特见解,只有这样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才会真正提高。

上一篇:打造初中思品快乐课堂 下一篇:如何看待政治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