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率10Hz下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

时间:2022-10-19 09:26:59

[摘要]目的 研究高频率10 Hz下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在维持原有药物治疗种类和剂量基础上接受2周10 Hz rTMS治疗,其中真刺激组刺激经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部位,伪刺激组进行伪刺激,每周5次,共10次,并随访2周后情况,分别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来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 接受治疗2周后,两组的PANSS评分相比于治疗前明显降低(P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6(a)-0065-04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ifferent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in the treat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 of chronic schizophrenia.Methods 96 cases of chronic schizophrenic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5 were divided into 48 cases of true-stimulation group and 48 cases of pseudo-stimulation group,two groups were all in maintaining original kinds of drug therapy and dose based on received 2 weeks,10 Hz rTMS treatment,which controls stimulation by the 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in true-stimulation,the pseudo-stimut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pseudo stimulation.The efficacy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 (PANSS)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2 weeks.Results Two weeks after treatment,the two groups of PANSS score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comparative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Key words]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Schizophrenia;Negative symptoms;Safety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1-2]。一般的抗精神病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患者社交功能减退或缺失、缺乏意志、注意障碍、退缩等,给家庭生活及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3-4]。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目前最新的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精神疾病。由神经影像学资料可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与左侧前额叶皮质相关[5]。有研究称,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6]。本研究讨论10 Hz频率下的rTMS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并验证其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且本研究已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8例。真刺激组,男性2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为(41.0±5.7)岁;平均病程为(6.3±2.8)年;平均住院次数为(2.4±1.6)次;平均药物剂量(折合氯丙嗪等价剂量)为(350±55)mg/d。伪刺激组,男性3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42.4±4.2)岁;平均病程为(6.8±3.3)年;平均住院次数为(2.7±1.2)次;平均药物剂量(折合氯丙嗪等价剂量)为(350±50)mg/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的规定,且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家长的同意下进行。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同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中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概念;②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阳性症状因子总分

1.3排除标准

①装有心脏起搏器等rTMS治疗禁忌证者;②有暴力、冲动、自杀等消极行为者;③有癫痫发作史、精神发育迟滞、脑器质性疾病以及严重躯体疾病者;④妊娠期的妇女;⑤有电休克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史者。

1.4方法

两组患者仍然使用原有的抗精神病类药物,同时维持药物剂量不变。将真刺激组加入10 Hz的rTMS的治疗,采用Magstim公司生产的Magstim Rapid型rTMS治疗器,并使用Magstim 70 mm动态风冷线圈给予治疗。治疗部位选择左侧DLPFC,治疗频率选择10 Hz,强度选择110%的运动阈值(MT),每个序列持续2 s,间隔时间为1 min,刺激20个序列,治疗时间为2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连续5 d,共治疗2周。伪刺激组采用反转刺激磁头,即rTMS假刺激,水平翻转rTMS治疗仪的刺激磁头,与头皮成180°以产生无效刺激。其他参数的设置和疗程与真刺激组保持一致。研究过程中,所有受试的患者以及评估人员均不知晓具体的分组情况。

1.5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2周结束及随访2周末后的情况,由受过专业培训且不参与治疗的2名有经验的精神科医生(量表的评定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下列指标的评价。①量表的评分标准:采用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以及一般精神病理分来评分,各个条目均由无任何症状到极其严重症状,按照1~7级进行[7],以此来评估受试患者的临床症状。②临床的疗效:以起效、进步、无效3个标准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总有效=起效+进步。③安全性的评估:本次治疗中使用需要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来评估治疗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受试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分别行肝肾功能、血常规、脑电图、心电图检查各一次,并在治疗前后测量血压以及心率。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及一般精神病理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PANSS总分及其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和一般精神病理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PANSS总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对治疗2周后的情况进行随访,随访结果发现,PANSS总分等4个项目的分数较治疗2周后的结果均出现了一定的反弹,但结果仍然好于治疗前(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42%,伪刺激组的总有效率为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均未有异常病症发作,偶尔出现短期性的头部不适,其中真刺激组2例,伪刺激组1例。两组受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类型之一就是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现有的研究认为其病理过程与患者的边缘系统、DLPFC退化及皮质萎缩有关,导致患者机体中多巴胺功能下降[8~10]。现在临床上的治疗大多以抗精神病的药物治疗为主,传统抗精神病的药物对这类患者的阴性症状效果欠佳,同时产生较多副作用;非典型抗精神病的药物通常对阳性症状可以产生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对阴性症状的疗效始终不理想,因此在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方面比较困难,急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11-13]。

近几年来,学者开始尝试使用rTMS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或者辅助进行治疗,已有部分患者症状有所缓解[14-17]。但也有研究认为高频的刺激在改善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同时,可能会加重其阳性症状,从而增加诱发癫痫的风险。本研究发现,真刺激组在用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后效果显著,且在阴性症状有所改善的同时,并未加重受试精神分类症患者的阳性症状,由此可以推测,原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加上rTMS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

TMS是一种新的技术,在人头颅的特定部位给予磁刺激,1985年由Barker等率先创立。rTMS技术基于电磁转换原理,在颅外刺激大脑的特定部位,由此引发相关皮质的神经细胞电活动功能。研究表明,阴性症状的严重与否和左侧前额叶功能或结构障碍存在密切的关系,其中刺激参数是影响干预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刺激频率

上一篇:关于加强山地营造林工程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癌症治疗离不开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