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2-10-19 08:50:48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和对策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高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改变这种状况,探索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与途就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学生 传统文化 学校教育 提高素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融合发展起来的。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大学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当前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一、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部分高校领导缺乏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因而没有建立起制度化的教育机制,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一是部分高校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立性,认为传统文化是为思想政治理论服务的,只是单纯地为思想政治理论提供教育资源。二是部分高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教育机制来保障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认为传统文化课可有可无,有的只是作为副课或选修课。高校教育注重学生专业课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忽视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因为大多数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多以就业、考研、公务员考试为导向,根本没有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课程的位置。三是部分高校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比较肤浅,没有真正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教师作用发挥不够。教师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而且也肩负着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因此,任课教师一定要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就是宣传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是目前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不愿意承担这门课程,愿意承担专业课或特色课。二是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不甚了解,对传统文化教学的方法单调,教学内容死板,不能做到融会贯通,打动学生,与学生产生共鸣。三是部分教师在传授专业课的同时,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课程内容中,不能把传统文化贴切合理的引入课堂。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不能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3.校园文化建设不完善。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使大学生无时无刻感受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然而,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绩裴然,各具特色,但是还有一定的问题。一是部分高校警句名言很多,但是宣传传统文化的内容少,力度不够。二是部分高校突出了地方历史文化的特色,但非常肤浅,多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开始时轰轰烈烈,后来冷冷清清,没有把传统文化精神根植于学生内心,有虎头蛇尾之嫌。三是功利化与商业化明显,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宣传。四是高校组织报告、征文等活动,学生从中受益,素质得到升华,但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少。

二、采取的对策

大学生是富有朝气和充满活力的群体,承担着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因此,高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一定要探析出一条强化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完善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推广与普及。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应将传统文化教育提上日程,将其纳入教学计划。提高传统文化课程的地位,加大传统文化课程开设课时数,由选修课变为必修课或专业课。在保证传统文化课开设的同时,增加一些包括传统文学、古典艺术、美学、书法、绘画等知识在内的选修课程。同时,把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也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任务要求。因此,开设传统文化有关课程,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和内容,一定会使传统文化课结出丰硕的成果来。

2.强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战场,是师生沟通最主要的来源。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要积极主动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把传统文化合情合理的引入课堂,以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这就是要求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搜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自己要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使传统文化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深入到学生的脑海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使传统文化入耳、入脑,共同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使枯燥的课程生动化,抽象内容形象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目的。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一是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突出地方历史文化的特点,自觉抵制商业化的不良倾向,建立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建筑,凸显传统文化的学校人文景观。二是利用图书馆、宣传橱窗、校报、黑板报、横幅、标语等大力宣讲传统文化,通过学校广播、社团、媒体等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时刻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三是高校可以举办讲座、开展传统文化竞赛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益。校园文化建设是对课堂学习的升华,使大学生多渠道了解传统文化,充实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传统文化的素质。

4.重视社会实践。学校应拓宽平台,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大学生只有多渠道了解传统文化,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为地方经济服务,推动文化传承创新。邢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底蕴深厚,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如邢台梅花拳、沙河藤牌阵、隆尧秧歌、邢台太平道乐、邢台梨花大鼓、历史名村、南和牌坊、历史名人、风俗轶事等。只有搭建起实践平台,就能使大学生进行很好的实践与锻炼,这样的教育模式更能让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内心。

总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积极践行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朱萌,张立成.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

[2]隋喜军,赵明杰.用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N].人民政协报,2015-3-19(8).

[3]樊娟.新生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及其应对[J]. 中国青年研究,2009(7).

[4]童思思.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融合的理论依据[J].理论前沿,2014(9).

[5]张丽平,吴海霞.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调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8,(9).

上一篇:浅谈中职学校微信营销的设计应用 下一篇: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