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胀的劫贫济富效应及对低收入者的影响

时间:2022-10-19 08:35:25

论通胀的劫贫济富效应及对低收入者的影响

摘要:自亚洲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经济便进入了快车道,商品价格也随之快速上涨,居民长期面临通货膨胀压力。通货膨胀不仅会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还产生劫贫济富效应,对低收入者造成严重影响。鉴于此,从形成机制和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两个方面对劫贫济富效应进行分析,并对低收入者提出了应对的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劫贫济富效应;低收入者;财富再分配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191-02

一、引言

近十余年来一些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过快上涨,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加剧,也对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形成了日渐沉重的压力。如2002年,房价达到3000元,平方米的城市寥寥无几,油价2.7元/升,猪肉价4.5元/斤,2011年,房价超过10000元/平方米的城市比比皆是,油价7.2元/升,猪肉价格近20元/斤。购买力下降速度堪比跳水,究竟是谁动了我们的钱?是通货膨胀,这一看似冰冷的学术用语,其实无处不在,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是一个人人都应关心的问题,因为物价过快上涨能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财富缩水,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但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关心通货膨胀问题的层面也不同。对于普通的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者来说,如何认识通货膨胀的风险?通货膨胀对于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呢?首先,我们要认清以下三个问题。

1 通货膨胀的门槛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主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国CPI是一篮子居民消费品价格增长率的加权平均数,其中也包括房价支出,但是所占比重并不是很大,反映其指标设计得并不科学。2010年,统计局公布的全年的CPI增长率是3.3%,有不少学者认为至少应当加2个百分点,说明学者对数据的质疑;201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也远高于年初制定的4%的目标;2012年1月到9月CPI分别为:4.5%、3.2%、3.6%、3.4%、3.0%、2.2%、1.8%、2.0%、1.9%,说明随着下半年经济形势的恶化,CPI指数也随之下降,通胀的压力减小。

2 通货膨胀能否回避

事实上,若不是给自给自足的世外桃园人士,作为一个社会人便不可拒绝通胀闯入你的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社会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在中国,由于全球化和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通货膨胀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必经之路。数据显示,从1990年1月到2009年12月,我国CPI月平均值为4.81%。

3 通货膨胀对低收入者有何影响

通货膨胀对低收入者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劫贫济富效应上,通胀会带来明显的财富再分配现象,从表面上看,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大家手里的钱都在贬值,谁也不比别人少吃亏。但实际上,每一次通货膨胀都是一次劫贫济富的过程,因为它会转移和再分配财富,使一些人或利益集团侵吞他人财富,使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这正是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反而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这些年的经济繁荣有相当部分是通货膨胀推动的,在此过程中,财富呈现出向富人转移的趋势。下面对劫贫济富效应的形成机制加以论述。

二、通货膨胀劫贫济富效应的形成机理

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过量发行货币引起的,表现为货币购买力持续下跌,购买相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或服务现在要比以前支付更多的货币。之所以会出现过量发行货币是因为管理者试图通过增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虽然他们明白由此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但为了保证增长和就业,发行更多货币有时成为唯一的选择。当代各国都实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制度,增加货币发行并不是直升机在全国上空撒钱,使每个人同时得到新增货币,也不是一次性均匀地投入经济体系中的每个经济主体。按照增发货币模式,不论在哪个国家,新增货币首先会流入政府部门。在中国,新增货币除以政府投资形式流出外,会最先流入政府照顾的行业或企业。被政府以为应当优先发展的行业或接近政府、接近权力的企业会最早得到增发货币,他们将其用于投资或消费,会抬高其所投资、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如此便会产生通胀,老百姓只能忍受通胀带来的货币贬值的痛苦。很多人都想在通货膨胀来临之前购买固定资产贵重金属或艺术品之类的商品来保值,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运,因为通货膨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管理者为防止其引起金融体系甚至社会的不稳定,必然要进行调控,由此财富洗牌进入一个新阶段,能提前掌握调控方向和节奏的人成为财富洗牌的赢家,而普通百姓不可能提前掌握这些信息。

三、通货膨胀对低收入者的影响

在我国,农民,包括传统农民、民工,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大学生是主要的低收入群体。

1 通货膨胀对农民的影响

(1)对传统农民的影响

对农村中的传统型农民来说,他们依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与市场的联系不大,对价格也不是很敏感。因此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上涨不会增加他们的生活成本,由于他们积蓄不多,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存款。所以通货膨胀与他们关系不大,也不会受什么影响。这样的传统农民如今不多了,主要是留守的空巢老人。

(2)对民工的影响

通货膨胀使农民工的实际工资和工资增长率下降,生活水平也难免下降,一部分民工向农村回流,短期内劳动力市场失衡,劳动供给减少,从而出现“民工荒”现象。事实上,在通胀的背景下,民工回农村种地也不是理想的选择,因为种植农民最终也难逃通账之害,近年来的农产品贱卖、卖不出去的例子不胜枚举。

2 通货膨胀对城镇低收入居民的影响

中国80%以上的城镇居民属于中低收入群体。我国的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呈枣核型,非常不平衡,通货膨胀将使得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公平。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在轮番涨价的通货膨胀中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甚至在通货膨胀中获得一些收益,但城镇低收入居民往往只有工资收入(或者养老金收入),而工资收入的增长不仅总是落在通货膨胀之后,而且增长的幅度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因此,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就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3 通货膨胀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据有关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的月收入来源有家庭、勤工俭学、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助金及其他方面,其中来自于家庭的占了96.53%,其他的各项收入之和不足4%,这说明增加来自于家庭的收入是大学生应对通货膨胀的最有效途径。但这并不代表通货膨胀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可以仅仅依靠家庭来源收入的增加而消除,因为很多大学生其来自于家庭的收入并不能及时有效增加,部分贫困生甚至会减少。大学生应对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困难是认知程度普遍不高,很多大学生对通货膨胀缺乏充分的了解,这与政府和学校在这方面的宣传不足有关,这样很容易引起部分学生对物价上涨的恐慌,增加不稳定因素。

四、结语

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对通胀及其劫贫济富效应要有清醒的认识,为什么自己勤劳却不富有。在通胀时期,最好不要把留存收入存到银行,因为银行利息低于物价上涨率,存进银行,实际上收益为负。适当进行投资,使货币资产得到保值增值才是明智选择。

上一篇:基于企业技术扫描的技术机会识别研究 下一篇: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