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

时间:2022-10-19 06:15:18

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

摘 要: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出发,阐述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应进行文化教学。同时指出在文化教学中,应适时引入中国文化,把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 口语课堂 文化对比 教学研究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同时是一种文化。从语言的自身特点来看,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文化造就了丰富的语言,并因此产生了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本身的结构上,还体现在其内含的语义上。各种不同的语言词汇之所以丰富多彩,正是由独特的文化背景造成的。因此,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学习相应的文化。具体来说,学习外语,就必须了解相应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本身。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也是在学习一种文化,文化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是语言使用的“上下文”(Context)。“跨文化”是指两种文化的交叉作用及相互影响。外语教学涉及母语,也涉及所学的某种外语,所以说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过程必然涉及两种文化。外语教学不仅向学习者传授目标语的民族文化,掌握其语言、风俗、宗教、礼仪、价值观、生产方式等方面的知识,而且把本国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通过不同的交际形式输送。

二、教学大纲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

在我国不同时期颁布的外语教学大纲中,都有涉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论述和规定。例如,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在教学性质和目标部分提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1)。”“教学要求”只是把跨文化交际作为教学内容,对于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没有提及,对于跨文化交际如何在教材中落实也没有更具体的说明。2011年启用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十分明确地提及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课程设计思路部分作了这般描述:“这一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设计课程总目标和分级目标(教育部,2011:5)。”文化意识的内容被分类为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于跨文化交际的要求提得最简单,只是把跨文化交际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于“文化”、“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得最为具体,但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似乎没有明确的看法。

三、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

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英语应该更多地被看做交流的工具,而不是空洞的语言学形式。因此,现有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应该增加文化教学。教师应将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学生通过学习后,能用所学的英语语言描述自己熟悉的文化生活、风土人情,可以用英语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理念,并且直接感受本土文化与英美文化的差异,避免两者间的矛盾。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恰当引入英美文化的知识,并适时引导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英美文化的不同,同时学生可以领略到语言是文化的体现。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的第一册第五单元为例,谈一谈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英美文化的教学。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饮食文化,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通过中西方饮食的对比,了解中西方的饮食文化,进而了解饮食文化在语言中的体现。

首先,让学生讨论中国的传统早餐,如稀饭、油条、豆浆、包子、面条,等等,教师则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的传统早餐,如煎蛋、培根、牛奶,等等。其次,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在重要节日时的传统饮食,如端午节时,家家户户会准备粽子等,在中秋节,家家会吃月饼,而在春节这个重要的节日里,家家都会准备不同的食物,依照地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英美国家的人在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会吃些什么,如圣诞节通常会吃火鸡大餐,在万圣节餐桌上肯定会有南瓜,并会举行一系列和南瓜有关的活动,等等。

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那么自然而然地饮食也体现在语言中。如汉语中人们常说:不要好高骛远,不要一口吃个胖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相对应的英语为:Don’t bite off more than you can chew.倒霉的人喝凉水也塞牙,英语为:He who burns his mouth on milk will blow on yogurt(酸奶)when eating it.When things don’t go right,even halva will break your tooth.An unfortunate man would be drowned in a tea-cup.我们通常说的烫手的山芋,英语为:The issue has become a hot potato.其他的还有:不能完全相信他(You’d better take what he says with a grain of salt.);于事无补(Don’t cry over spilt milk.);不要自视太高(Don’t act as if you are a big potato.)等等。

四、英语课程中文化教学对师生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师要将文化信息传授给学生,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要掌握、熟悉英美国家文化,具备较强的文化差异敏感性,同时对中国本土文化要精通,有较好的汉语文化修养。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和教学条件下,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融入文化教学。其次,要培养学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学生的语言学习不能停留在背诵单词和课文的阶段,应该更多地接触英美文化。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查询他们关心的文化知识,通过观看英美国家的原版电影和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培养对英美文化的兴趣。同时,尽可能地寻找机会同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人进行交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就应坚持不懈地大量阅读有关资料,研究其文化差异。使用语言切忌望文生义,只有深入了解英美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才能顺利进行交际,并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最后,教师应改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由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授型转变为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导师型,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起引导和监督作用,给学生尽可能的自由,让学生发挥学习自主性,学习他们想了解的文化知识,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满足课程教学的要求,又能提高文化教学的质量。

五、结语

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应将语言教学同文化教学相结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引入英美文化,和中国的文化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文化和另一种文化交流的过程,仅仅学习抽象、单调的语言知识,难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只有在英语学习中适时地引入英美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才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并逐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外语界,2013,06.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上一篇:“互联网+女性”开创新的商业文明 下一篇:一家19年的老店变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