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诊治体会

时间:2022-10-19 05:56:14

坏死性筋膜炎诊治体会

[摘 要]:目的:通过对两例临床患者病例分析探讨坏死性筋膜炎(NF)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两例患者采用扩创引流,全身应用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中医辨证治疗。结果:两例患者一次性治愈,随访一年无复发。结论:早期诊断坏死性筋膜炎(NF)早期治疗预后好。

[关键词]:坏死性筋膜炎 诊治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坏死性软组织感染,一般大医院每年可见1~2例,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往往死于败血症和毒血症,感染主要侵犯筋膜,但无肌肉坏死。早诊断,早治疗,早期彻底引流是关键,本院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两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结合文献,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分析,将其特点与诊治特点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例,具体资料如下:

病例1:男性,68岁,06年5月4日入院,临床表现:肛周红肿疼痛10天,神志昏蒙,高热,纳呆,大便未解,小便留置导尿中。体温:39.4℃,病变范围:肛周红肿波及范围至两侧坐骨直肠间隙、肛管前后深间隙、会阴、骨盆直肠左右间隙。辅助检查:WBC36.1×109/L,N 90.7%.Hbg 141g/L.RBC 4.49×1012/L,血糖5.8mmol/l,尿糖(-)。

病例2:女性,47岁,06年8月10日入院,因恶性淋巴瘤进行化疗治疗,伴有糖尿病。临床表现:肛周红肿疼痛2天,神清,纳差,睡欠佳,高热,大小便调。体温:38.7℃,病变范围:截石位9点位可见红肿范围大约5×4cm大小。辅助检查:WBC3.6×109/L,N 76%,Hbg 10lg/L,RBC3.5×109/L,血糖7.2mmol/l,尿糖(+)。

该两例患者均入院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CT,肛周B超、X摄片。其中男性患者X线摄片可发现皮下气体,CT检查均发现皮下组织有不同性质的改变。两例住院时间分别为46天、20天,该两例病人经治痊愈出院。

2 治疗及结果:

入院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急行清创手术,切除坏死的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充分减张,置管引流,范围广泛者,大而且深者,两侧切开对口拖线引流。术中见皮下组织变黑或呈灰黑色,脓汁及渗出液多且粘稠,渐向远处延伸部位的坏死组织颜色逐渐变浅,脓汁及渗液亦变稀薄而量少,皮下气肿波及整个病变区域。坏死物、脓汁及渗出物恶臭或嗅腐败气味。术后脓培养及病检。给与抗生素、平衡液、对症支持治疗;同时使用双氧水、甲硝唑、生理盐水冲洗换药,早期给予红油膏纱条蘸取八二丹、九一丹脱腐生肌,后期采用生肌散白玉膏促进伤口愈合。术后8周创面愈合痊愈。

3 讨论

NF是一种由细菌经皮肤粘膜破损入侵皮下组织、筋膜的急性坏死性感染。1924年Meleney首先报告。又称为Fournier's综合征或Foumier坏疽者,实际上该坏疽为NF。1952年Wiloson将这种皮下组织浅层筋膜的进行性坏死统称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该病起病急骤,病变发展相当迅速,死亡率甚高。

3.1 病因:

本病致病菌大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以及肠道内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和链球菌,特别是脆弱类杆菌、消化链球菌,且常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坏死性筋膜炎大多发生于阑尾炎切除术、结肠手术后或会手术后,但小切口或患者合并糖尿病和动脉硬化时,或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者更易发生。本文两例患者男性因过食辛辣食物诱因,一例因化疗术后免疫力下降诱发。发病机制由需氧菌和厌氧菌协同作用,兼性菌先消耗了感染组织中的氧气,降低了组织的氧化还原电位差。细菌生长的酶使H2O2分解,从而有利于厌氧菌的滋长和繁殖而致。感染沿着筋膜及皮下组织迅速广泛地潜行蔓延,由皮下组织广泛感染而并发皮肤血管网栓塞,使皮肤发生缺血性坑道样坏死。又因病菌能通过局部伤口侵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并发败血症或毒血症,甚至导致感染中毒性休克。

3.2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参照Fisher诊断标准:(1)皮下浅筋膜广泛坏死伴潜行性坑道状损害;(2)全身中毒症状;(3)未累及肌肉;(4)伤口血培养未发现梭状芽胞杆菌治疗方法;(5)清创时皮下微血管栓塞。本病当与气性坏疽相鉴别,后者是梭状芽孢属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多见于肌肉丰厚部位的严重创伤和手术后,常以伤口剧烈胀痛开始,随后皮肤、肌肉大片坏死,患者组织水肿,脓性分泌物中含有气泡、恶臭,并有严重的毒血症状,此要与坏死性筋膜炎相区别。

3.3 治疗

3.3.1 一经确诊,及早切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手术原则是早期切开引流,多切口、大切口,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切口处筋膜可予以切除,切除时筋膜边缘无渗血,浸没下肌肉组织血运丰富,无明显异常为度。切开范围一定要达病变的最边缘,深及肌间隙,置纱条引流置管冲洗。为保证术后创面能较快愈合,尽量减少对肌肉的损伤,可采用双股7号丝线对创引流,作多个切口时,每个切口长度不应该超过5cm,各切口间保留一段正常皮肤,长度在5cm以上,以保证皮肤血运。这样切口不会因两侧皮肤弹性回缩而出现大皮肤缺损,而影响功能。

3.3.2 每日换药:创面宜用双氧水、甲硝唑冲洗。使组织氧化还原电位差升高,形成不利于厌氧菌生长的微环境。早期配合采用红油膏纱条蘸取Jk---丹、九一丹脱腐生肌,及时清除渗液、脓液及坏死组织,减少毒性物质及细菌毒素吸收。待创面肉芽鲜活,给与红油膏纱条蘸取生肌散白玉膏,棉垫垫压促进创面愈合,肛内塞甲硝唑泡腾片。

3.3.3 抗生素治疗,可采用林可霉素、甲硝唑、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治疗,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应预防性使用米雅类药物。

3.3.4 对症支持治疗,纠正电解质平衡、控制血糖、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有低蛋白血症者可补充人体白蛋白,营养差者可给与胃肠外营养。

3.3.5 高压氧治疗,应用高压氧治疗,可大大提高体内血氧含量,提高氧分压及氧的有效弥散半径,缓解局部缺血、缺氧,促进组织细胞的能量代谢,胶原蛋白合成代谢,成纤维细胞的再生,使侧支循环加快,改善创面营养状况,从而促使新鲜肉芽组织和上皮细胞的生长,加快创面愈合。在高压氧环境下,可增强机体免疫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杀灭细菌的能力增强,厌氧菌不能繁殖,因此,脓液减少,机体吸收毒索减少,患者体温较快恢复正常。另外,高压氧能有效地消除损伤区域的水肿(水肿减轻,从而打破组织缺氧一水肿之间的恶性循环)。由于水肿消退,组织外液的吸收,组织压力逐渐降低,毛细血管受压减轻。微循环逐渐改善。使组织缺血、缺氧得到进一步纠正。刘庆峰”通过对两组病人疗效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高压氧综合治疗糖尿病并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有确切疗效。

3.3.6 中药治疗:坏死性筋膜炎,中医认为属于“陷证”。陆金根教授认为坏死性筋膜炎初期证属热毒炽盛,津液受损,给与凉血清热解毒,养阴复津,以犀角地黄汤合一贯煎加减,拟方如下:水牛角60g 赤芍30g 丹皮12g 生地30g 苍术12g黄柏15g 黄连6g 黄芩15g 生黄芪60g 麦冬12g 玉竹12g 知母12g 芦根30g 生甘草3g陈皮3g 谷麦芽15g。中期属邪热未清,阴伤未复,治以养阴清热,凉血安神,拟方如下:玄参12g 生地30g 麦冬12g 知母12g 川石斛 15g 玉竹12g 朱茯苓30g 黄柏12g 黄连6g 紫花地丁30g 银翘(各) 30g 赤芍30g 丹皮12g 夜交藤15g 生甘草4.5g 角针9g。后期证属气血未复,毒邪留恋,治以气血双补,驱邪外出。拟方如下:生黄芪30g 太子参15g 炒白术12g 茯苓12g 当归12g 大白芍15g 生熟地(各) 15g 角针15g 陈皮9g 姜半夏9g 谷麦芽(各) 15g 黄柏12g。

上一篇:民族医药若干问题思考 下一篇:壮族医药卫生习俗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