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延边地区语言教育政策

时间:2022-10-19 05:34:24

谈延边地区语言教育政策

【摘 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开展双语教育方面,坚持“精化朝语,强化汉语”,朝鲜族学生双语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也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朝鲜族 双语教育 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020-02

一 延边朝鲜族学校语言教育发展历史及现状

1.延边朝鲜族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

延边的语言教育包括了汉语、朝鲜语和英语三语教育,本文主要谈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的汉语和朝鲜族的双语教育。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延边地区的教育方针根据适应新时期需要进行了调整,延边的双语教育逐渐得到了实施。1980年州政府召开第二次朝鲜语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朝鲜语是延边地区的第一通用语。1981年10月延边州制定的《全日制中小学教育计划试行草案修正意见》中指出“从初中开始开设外语课……”从1988年起延边改革中小学学制,在不同类型的15所学校、70多个班级开展了朝汉双语教育实验,探索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的最佳模式。到1994年,全州八个县市基本上都开设了外语课。1995年,将汉语文教学起始年纪从小学二年级改为小学一年级,汉语文教学将入门阶段的教学由“先文后语”改为“先语后文”。2001年9月,延吉市在双语基础上普及了小学英语从一年级开设。2002年5月,《朝鲜族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通过,其中对课时安排做出了调整,将朝鲜语文的比率减少到20%~22%,汉语课时适当增加。2003年,朝鲜族学校进行了第四次课程改革,将小学阶段的汉语教学比过去增加了258课时,朝鲜语课时减少41课时。2004年,吉林省朝鲜族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调整后,朝鲜语和汉语和外语的课时比率分别为14.6%、16.3%、7.9%。同年,根据新课改精神制定的《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朝鲜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朝鲜民族作品、中国作品、外国作品所占的比例应为40%、40%、20%。”2003年,新编汉语教材出版发行。2008年起,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全面使用。与此同时,在朝鲜族学校于不同阶段进行了MHK(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试点。总之,延边州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朝鲜族学校的语言教育,在各级朝鲜学校的积极参与下,延边朝鲜族语言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双语教育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正在蓬勃发展

近年来,延边州本着“科研先行,实验开路”的原则,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全州16所州级双语实验校为重点,进行了一系列的双语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第一,进行了中小学朝文、汉语课时比例调整计划。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自然减少朝文课时,适当增加汉语课时,使朝文、汉语学科在课程计划中所占比例分别达到15%和16%。第二,坚持以“朝鲜语文”为基础和先导,转变课程理念和教学方式,积极倡导“先语后文”的教改模式,大力强化口语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进行了朝鲜语“浸没式”实验,包括朝鲜族朝、汉、日、英多语实验;朝汉文混用教学实验;民族语高中转用汉语授课实验。除汉语言课堂教学外,尝试在其他教学中渗透汉语。在数学、体育计算机及心理课中实行双语教学,使学生的双语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通过这一改革措施,以学科渗透为主阵地,活动课为辅导,提高了双语学科教学的质量,为今后双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二 延边语言教育发展趋势的几点认识

第一,双语教育在今后将会得到持续发展,人们对朝、汉双语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与过去相比将更加深刻。在民族教育发展较快的延边地区,朝、汉双语并重的语言观念将逐渐成为主流。朝鲜族学校的汉语教育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的。根据“精化朝语,强化汉语”的原则,朝鲜族学校汉语教育遵循了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近些年来,汉族汉语文教师的加入使朝鲜族与汉族汉语文教师共同担任汉语课程教学任务,共同切磋,集体备课,使汉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接受系统的汉语教育,朝鲜族学校的学生完全有能力达到朝鲜语、汉语“朝汉兼通”的语言能力。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朝鲜族迁徙到东部沿海地区与汉族同胞共同杂居,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汉族同胞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同胞移居到朝鲜族聚居地,双语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不断显示其重要作用,这些都为延边双语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二,延边地区的语言教育,由于汉语文地位的提高,母语(朝鲜语)教育在某些地方受到了冲击,轻视、忽视母语的现象也渐渐出现。语言学习不仅是语法词汇的学习过程,而且是两种文化、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碰撞与交流的过程,在汉语学习中母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母语对少数民族而言不仅仅是交际沟通、传递信息的工具,还是民族认同的象征,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情感的依托。中国的民族语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有其不可忽视和取代的作用。但目前延边汉语文教学中最实际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高考拿高分,很多毕业生存在较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加之,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的大量流动和人口负增长,导致朝鲜族学校生源日益减少,使得部分朝鲜族学校不得不关闭或合并。据延边教育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延边州专设朝鲜族小学121所,初中40所;而到了2011年仅剩下小学27所,初中17所。据统计,延边地区汉族学校中朝鲜族学生比例1998年为小学生3.6%,中学生6.16%;2011年为小学生10.7%,中学生13.6%。可见,朝鲜族语言发展的危机在教育领域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影响了朝鲜族的语言和文化传承。

三 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双语教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双语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为语言学、民族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在延边地区以张贞爱等教授为代表的学者针对三语教育的语言正负迁移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证研究,但对在少数民族中小学如何提高汉语教学水平,为双语甚至三语学习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基础研究的很少。在民族学校系统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双语教育是“各少数民族群众的需求与愿望”,是“提高民族教育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而,通过延边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用科学的态度指导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教育,加大科研力度,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努力揭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研究解决新问题是我们今后面临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马岳勇、董新强.少数民族文化语境中的新疆双语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2]滕星.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与方法[J].民族教育研究,1996(2)

上一篇:特色化民办大学发展路径 下一篇:啦啦操对中等专业学校女生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