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碇步 第4期

时间:2022-10-19 05:33:01

[课时] 1课时

[教学年级] 小学四年级

[教学任务分析]

《过碇步》是流传于浙江温州楠溪流域的民歌,词调淳朴、旋律轻快,并且用方言演唱,曲中出现了很多学生不理解的“兜抬”、“船额”、甚至碇步本身,这些都成为本课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拓深。为此教师采用多媒体的辅助,使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并通过讲碇步、念碇步、唱碇步、看碇步、走碇步及拓碇步一系列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认识了碇步并表现了碇步的艺术。

[教学目标]

一、 学会用方言念、唱永嘉歌谣《过碇步》,并用鹅卵石敲打伴奏音型。

二、 聆听音乐并学会艺术化地走碇步,创编过碇步的多种步伐及形式。体验音乐与动作的协调性。

三、 了解碇步的由来(原始的桥)与作用,体验楠溪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准备]

一、 教师准备与课相关的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二、 教室地面布置纸碇步,并选用家乡的民俗用品――红绸带、红布袋、红扁担作为道具。

教学反思

寻找远去的足音

――《过碇步》

一堂音乐课应实现教师“在音乐课堂中探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内部思维过程”的追求,应不满足于课堂表面的“平易”和“流畅”。在设计《过碇步》一课时,我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创造活动。充满浓郁乡土风味的地方教材,富有深厚永嘉楠溪文化底蕴的地方歌谣,很容易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有了这样的心理铺垫,学生的参与活动就变得主动,变得更有创造性。为使永嘉碇步更好地响彻滇池湖畔,在现场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教学设计:

一、 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欣赏美,热爱美,向往美,创造美。以《正大综艺》栏目形式量身定做特别节目――楠溪之旅,开设“世界真奇妙――楠溪风光”、“楠溪碇步――原始的桥”、“文化瑰宝――楠溪音乐”、“走向世界――楠溪碇步”四个环节,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把握乡土教材歌曲《过碇步》的音乐内涵。在尾声中我对孩子们提出了 “寻找运去的足音,多唱家乡的歌谣”也是引导学生对美的探索与追求。

二、 以课件为辅助,扩大教学容量,有效地进行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优美的永嘉山水,陌生的碇步、船额、兜抬、红布袋等等,或图片或道具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带来了视听新感受。

三、 以创造为目的,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音乐课应在创造中挖掘它的美育功能。在走碇步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的创造力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师生同乐更有利于创造欲望的激发和创造潜能的挖掘,同时又给他们一个可以尽情展示的舞台。

四、 以合作与竞争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造热情,感受学习的愉悦。课堂音乐教学,实际上是学生在自主基础上的一种合作学习,既尊重个性,又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以此而出的走碇步的各种形式和步伐,必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精品。

《过碇步》一课是希望通过学习乡土音乐培养学生浓厚的乡情!虽然学生对永嘉较为陌生,对于碇步也不熟悉,但并没有影响他们接受楠溪音乐。遗憾的是时间太短暂,无法把昆明本地的乡土音乐融入到教学中来,与楠溪音乐进行比较,也许留下一点遗憾等待更多的老师去挖掘更丰富的地方文化,也是我和《过碇步》一课给大家最深挚的祝福。

胡颖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城北小学

上一篇:行进的脚步 下一篇:瑞士学校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