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腰椎夹脊穴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9 04:52:05

电针腰椎夹脊穴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索电针腰椎夹脊穴对根性坐骨神经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挑选本科84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2例,实验组患者给其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体针治疗方法,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电针腰椎夹脊穴;根性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

坐骨神经痛隶属中医坐臀风和腰腿痛范畴,古代医书多将其归类因寒导致,当代医学指出该病出现多是和肾虚,寒湿及血瘀等有关,其中久坐办公、运动量少者居多,其气血运行受到阻滞,停留在腰部经脉处,因血气不通而引发痛感,病发时呈现腰腿痛症状,风寒湿三气交融,在中医学当中属痹症范围。患者肝肾亏损,致病原因众多,如腰肌劳损,腰部闪挫和外伤等[1]。坐骨神经分布与走向和足少阳胆经及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存在密切关联,因此临床方面选穴将此二经作为主要对象。腰椎夹脊穴内临脊里督脉,外靠足太阳经,夹脊穴和两脉相通。应用针刺夹脊穴方法能够起到疏通经脉和调理脏腑等理想效果。但是临床证实不同针刺方法临床疗效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为了进一步了解电针腰椎夹脊穴对根性坐骨神经痛治疗效果,笔者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对42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采取电针腰椎夹脊穴治疗的方法予以治疗,取得非常不错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科收治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84例,所有患者与其家属都已知情同意。其中男性46例,女性38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是(41.37±2.31)岁。并将这部分人员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病程2w~7年,平均病程(1.44±0.33)年。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腰椎骶化7例,腰椎肥大增生13例。两组患者无论性别,年龄与患病情况,或文化程度与家庭背景方面都不具备差异性,存在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其腰椎夹脊穴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体针治疗方法,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进行对比。实验组:主穴通过CT检查判别腰椎间盘突出的具置,依次于L3~4、L4~5和L5~S1间隙旁边开一寸左右选择夹脊穴。穴位皮肤经75%酒精常规性消毒,再选取0.30mm×70mm-95mm毫针对穴位进行深刺,针尖至椎间盘突出的横突以下位置,存在酸麻肿胀及针感往下肢传导为宜。配穴可考虑选取环跳穴,L4~5病变者考虑选择悬钟穴和阳陵泉穴;L5~S1病变者选择承山和承扶。选取G6805电针治疗机予以治疗,波型为断续波,强度根据患者忍受度随时调整[2]。选择环跳,夹脊穴和下肢配穴同时构建两组电针,也就是夹脊穴-承扶穴,环跳穴-承山穴;或夹脊穴-阳陵泉穴,环跳穴-悬钟穴。对照组:依据不同情况选择阿是穴,三阴交,昆仑穴,承山穴,悬钟穴,阳陵泉穴,委中穴,承扶穴,殷门穴,环跳穴,秩边穴,关元俞以及大肠俞。两组患者均需治疗1次/d,1个疗程为10d左右,治疗阶段嘱咐患者多在硬板床上休息。采取尼莫地平的评分方法,即疗效指数等于治疗前的积分与治疗以后积分的差比上治疗以前积分乘以百分之百。治愈为疗效指数超过95%;显效为疗效指数在70%~95%;有效为疗效指数在30%~70%;无效为疗效指数不超过30%。疗效判别标准:治愈为不存在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直腿可以抬高超出70°,肌力和肢体感觉基本正常;显效是不存在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直腿可以抬高超出60°,局部和患侧小腿还存在麻木痛觉;有效是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明显减少,直腿可以抬高大约45°,肢体存在部分疼痛感同时肌力较低;无效是症状与治疗以前相比未明显改善或者进一步恶化。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调研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利用?字2检验,检验结果用P表示,P

2结果

两组不同治疗方法都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实验组其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坐骨神经痛为依据坐骨神经方向一段及全段放射性痛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有继发性与原发性之分,干性与根性之分。坐骨神经分布与走向和足少阳胆经及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存在密切关联,因此临床方面选穴将此二经作为主要经脉选穴。腰椎夹脊穴内临脊里督脉,外靠足太阳经,夹脊穴和两脉相通[3]。针灸方法对疼痛进行治疗,临床与机理研究较为深入,应用针刺夹脊穴方法能够起到疏通经脉和调理脏腑等理想效果。临床方面对根性坐骨神经痛进行治疗电针疗法要比普通毫针疗法具有更好的效果,存在止痛快,疗程短等优势。选择腧穴的时候夹脊穴与神经根处离得较近,相关研究证实对大肠俞深刺能够起到对L5神经后支直接刺激的效果,有效对周围神经兴奋性进行抑制,并达到刺激几岁放出化学递质,基于该化学递质参与进而镇痛的理想效果。电针能够刺激内源性阿片类物质释放,其镇痛效应更为稳定也更为长效,也可能由于该原因使得本实验组患者依从性与满意度更高。坐骨神经痛隶属中医坐臀风和腰腿痛范畴,古代医书多将其归类因寒导致,当代医学指出该病出现多是和肾虚,寒湿及血瘀等有关,其中久坐办公、运动量少者居多,其气血运行受到阻滞,停留在腰部经脉处,因血气不通而引发痛感,病发时呈现腰腿痛症状,风寒湿三气交融,在中医学当中属痹症范围。患者肝肾亏损,致病原因众多,如腰肌劳损,腰部闪挫和外伤等。电针腰椎夹脊穴近脊的神经根,对疏通经络更为有益,另外它还具有消炎止痛理想效果[4]。

综上所述,采取电针腰椎夹脊穴治疗方法,在根性坐骨神经痛临床治疗中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很小,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应当得到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宪彤,陶星,马铁明.辨证分型针刺与电针及推拿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04:23-26.

[2]周光辉,梁桂生,钟秋生.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疗效评价[J].光明中医,2009,02:297-299.

[3]周长斗,胡朝耀,龙喜.电针与骶管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05:32-34.

[4]谭彦龙.平衡针结合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坐骨神经痛25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9:20-21.编辑/丁一

上一篇:英语课如何创设情境和激活学生思维 下一篇:试述消化内科常见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分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