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深处是吾家

时间:2022-10-19 03:53:09

大渡河波涛汹涌,卷着历史的黄沙奔腾而去,却带不走屹立在两岸的震后重生奇迹。

四川省汉源县位于大渡河中游。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纵贯全境,有数不尽的风流人物,道不完的今古传奇。

进入21世纪,汉源遭遇两场灾难:“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县;“4・20”芦山强震受灾县。

面对疮痍满目的村落,汉源人以大渡河的气魄重建家园。他们依托适合水果生长的资源,实施统一规划成片连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村相融”致富之路。

短短两年多时间,汉源这块遭受创伤的土地,便以一张格外美丽的面孔,无比动人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1

春到了,三月的汉源,一天一个艳阳天,10万亩梨花开了,开满了九襄坝子。花叠花、花连花、花裹花,开得前呼后拥,开得铺天盖地,开得无边无际。

10万亩梨花的腹心,有一个三强村,村子人多地少,他们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大力发展生态花果经济,建成了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2014年,接待游客1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0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12052元。

花香农居是三强村的重建聚居点,有20家重建户,气派的三层小楼,有吃有住有休闲,游人住进去,完全融入梨花之中。门前闻花香,开窗摘花朵,坐在阳台望去,远山的梨花尽收眼底。

三强村走出的路子,是汉源县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新村变景区,民居变景点,产品变商品,果园变公园。

九襄坝子的梨花还未尽兴,双溪乡申沟村的桃花又开了。

火红的桃花,从沟底到半坡到山顶,开得一束束、一团团、一片片,像一把把燃烧的火炬,照红了天映红了地。一座座三层楼房掩映在桃花丛中,宽阔的街道上挤满各色各样看花的人。

以前的申沟,真正是“深沟”。一条大沟缺水少土,多的是沙子和石头。沟两边山坡是一块一片的荒地。全村424户人家,散落在沟边和坡上,年年岁岁靠天吃饭,强壮的男人竟穷得娶不上媳妇。

“5・12”汶川大地震,申沟是重灾村。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如何有机结合?乡政府提出“十六字”工作思路:以花为媒,以果交友,旅游兴村,产业富民。

申沟丰厚优质的红沙土,最适合白凤桃生长。村民们开荒,买苗,栽树,修渠引水,荒沟荒坡荒山变身万亩桃园。

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村民们的新居有庭园,有坝子;崭新的村落,有街道,有绿化;变了模样的申沟,还建了很多农家乐。喝的茶水是山泉,吃的蔬菜是自产,连猪肉、鸡鸭也是原生态。观花品桃季节,申沟村游人如织,农家乐溢出的菜香,随清凉的山风飘得很远很远。

申沟村火了,一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0万元。

2

只见在连绵起伏的果林中,新修了一条盘山公路,取名“百里果蔬长廊”。

长廊起点在清溪镇,镇上有个永安村。过去村民的日常花销,全靠去小煤窑打工,挣的是“玩命钱”。一年里,总有两三回悲伤笼罩村子,那是挖煤工在窑下丢了性命。

现在的永安村是远近闻名的大樱桃基地村。5月的阳光下,缀满枝头的大樱桃圆得似珍珠,红得赛玛瑙。采摘大樱桃的日子,村里呈现一派繁荣。大人小孩,手提竹篮,摘果,运果,穿梭在林间,行走在山道上,荡起一串串笑语,撒下一路路欢歌。

2014年,永安村的大樱桃收入:30万元以上6户,10万元到30万元364户,5万元到10万元180户;5万元以下的15户,被嬉为贫困户。

来永安村收大樱桃的老板,竖起大拇指惊叹:“小洋楼住起,小汽车开起,小日子过起,那叫一个舒坦。”

沿着“百里果蔬长廊”前行,就来到大田乡胜利村。

胜利村栽的是红富士,是苹果里最优质的品种。有人称是“金苹果”,因为卖价7元一斤。又有人叫“红将军”,因为是果中统帅。

到了收获的季节,红艳艳的苹果压弯摇动的枝条,这座岭是苹果,翻过岭还是苹果。村民们忙着摘苹果,客商们忙着装苹果,平坦的乡间公路运送苹果的车辆排成长龙。

在胜利村5组,有一个20亩的幸福果园,果园的主人是华中军。

10年前,幸福果园还是一片荒地,种的是豆子,全年收入只有几千元。眼前这里挂满红红的苹果,每个平均6至8两重,卖价在每斤6到8元。华中军乐呵呵地说:“这样的价钱保守些估计,会卖上25万元。”

春天,果树开花,花在村中,村在花中;秋季,水果成熟,果在村中,村在果中。这就是今天的汉源!

3

“清溪风口茶马道,蹄声远去岁月老。”

清溪镇是汉源的一座古城。它始建于汉代,唐时初具规模,清朝达到顶峰。据地方志记载,在鼎盛时期的清代,城内有9街18巷,设有衙署、考棚、文庙祠宇28座,还有牌坊、楼亭18座。山梁上那长长的接向天边的小路,就是茶马古道。

出产于清溪镇的“贡椒”,以“子母椒”称奇,椒果上长着一颗小花椒,奇异的形态好似母亲背着儿子。“子母椒”油重粒大,色泽丹红,芳香浓郁,醇麻可口,是花椒中的冠军。早在唐代元和年间,清溪花椒便选作了皇室贡品。直到清光绪29年,才结束了这段“辉煌”的历史。

清溪花椒,美在品质,美在厚重,饱含大山的质朴,嵌入山里人的情怀。

它长得低矮,遍身是刺,没有树的高大,更没有花的娇艳;它对生长的条件,一点也不苛求,不与稻谷争良田,不同玉米抢厚土,长在荒坡石岗,沟坎地边,有一缕阳光,一滴雨水,就能立身安家;无论是入皇宫、上餐桌,还是当香料、作药用,它都不在乎,只知道在大山里生长、开花、结果。

一千多年的阳光,一直照着花椒的生长。

一千多年的山风,一直吹着花椒的芳香。

全县栽种花椒10.21万亩,干花椒年产量1700吨,年产值1.83亿元。

花椒采摘的时候,走上一处山冈看去,起伏的坡坡岭岭都是高高矮矮的椒树。身边吹着凉爽的清风,迎面扑来满鼻的椒香。

椒农们在花椒树下忙活,不时地,有悠悠的山歌飞来:

红红太阳照北坡,坡上采椒妹子多,

卖了花椒去割肉,哥喝酒来妹唱歌。

这幸福的歌声越过清溪,越过汉源,越过川西南,传到了大山外的远方…… (责任编辑:王锦慧)

上一篇:2015上海国企50强与民企50强对比分析报告 下一篇:什么时间运动减肥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