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时间:2022-10-19 03:16:50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摘要】近年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且病情较重,发展快,早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防治并发症有积极的意义。现对我院自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共收治的7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18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55-01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程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的肺部炎症。MP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它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

病因学:本病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胸膜肺炎样微生物”,为已知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的最小者,能通过细菌滤器,需要含胆因醇的特殊培养基,在接种10天后才出现菌落,菌落很小,很小超过0.5mm。病原体直径为125~150mm,与粘液病毒的大小相仿,无细胞擘,故呈球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多形态,革兰氏染色阴性。能耐冰冻。37℃时只能存活几小时。其发病机制主要由于支原体穿过宿主呼吸道黏膜表面的黏液纤毛层,黏附于黏膜上皮细胞上,此黏附作用与肺炎支原体表面的P1蛋白的末端结构有关。当此黏附因子附着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时,释放的有毒代谢产物可导致纤毛运动减弱,细胞损伤。

发病机制: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可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应答先出现特异性IgM抗体,然后出现IgG抗体,持续较长时间。鼻咽部局部产生的分泌性IgA抗体,能有效地抑制肺炎支原体与呼吸道上皮结合。呼吸道IgA抗体比血清中抗体对宿主的免疫状态有更直接关系。在感染防御上局部抗体甚为重要。局部免疫除IgA外,局部细胞免疫也发挥作用。因为初次感染使幼儿致敏,促使再次感染时发生较重的临床表现,表明本病与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机体产生超敏反应的关系。病理改变主要为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管壁水肿增厚、有浸润斑。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有黏液甚至脓性分泌物。镜下所示为急性细支气管炎伴有间质性肺炎。肺泡内可见有少量水肿液及巨噬细胞。细支气管壁有水肿、充血以及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腔内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及细胞残片。附近的肺泡间隔内有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重症可见弥漫性肺泡坏死和透明膜病变。诊断标准:持续剧烈咳嗽,X线可见远较肺体征为著;白细胞大多正常或稍高,血沉多增快;体温38℃~40℃,热型不定;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青霉素类治疗无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6例均符合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标准,其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8个月~9岁,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

1.2 临床特点:全部病例入院前发病时间1~7d,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咳嗽。其中高热40例,多为弛张热及不规则热;咳嗽多为阵发性干咳,伴胸痛18例;轻度腹泻14例,大便最多5次/d,呈黄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恶心、呕吐5例,纳差14例。体征主要有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小水泡音52例。

1.3 X线检查:76例均为胸部正位片,可见单侧或双侧肺纹理增多、增粗,肺门阴影增大,结构不清,边缘模糊。

1.4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正常62例;血沉增快8例;冷凝集试验结果1∶64为阳性,入院时首次抽血化验冷凝集试验阳性29例,结果最高达1∶512,阴性者第2次复查18例阳性,第2次复查仍是阴性者第3次复查9例阳性。

1.5 治疗:入院后,26例给予红霉素10~20mg/(kg•d),42例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静滴抗感染治疗,并给予适当退热及其他对症处理,病程10~22d。8例2岁以下患儿在头孢霉素治疗5~7天后,疗效欠佳改用阿齐霉素治疗。

2 结果

76例患儿退热时间4~7d,62例治愈出院,11例好转出院,院外继续口服药治疗。

3 讨论

目前,支原体肺炎已成为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婴幼儿期和儿童期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期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较典型,但病程长,肺外并发症较多,婴幼儿发病年龄越小,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越不典型,发热且以高热为多,喘憋症状明显,但支原体感染年龄有趋小倾向,应引起重视。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蛋白质丰富,因此,选用干扰蛋白质合成的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本组病例在未确诊前均使用过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疗效欠佳。确诊后改用阿奇霉素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疗效。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时强调疗程3~4周,停药过早容易复发。但阿齐霉素静脉制剂说明书对16岁以下儿童使用的安全性未予明确,为避免不良反应发生,能口服治疗则不用静脉滴入,能静脉滴入-口服序贯则不长程静脉滴入。

4 预防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平时见散发病例,全年均有发病,以冬季较多。约每隔3~7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其流行特点为持续时间甚长,可达一年。除肺炎外,还可表现为支气管炎、气管炎及咽炎。不少门诊病人症状较轻,如不做血清学检查,极易漏诊。近年来国外对肺炎支原体疫苗进行了不少研究,制备了灭活疫苗及减毒活疫苗。应注意休息、护理与饮食。必要时可服小量退热药,及服用中药。其他对症疗法也与支气管炎节所述相同。支原体对四环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红霉素为首选药物,剂量30mg/(kg•d),口服一日三次,可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肺部阴影,并可缩短病程。红霉素疗程2~3周。此外美欧卡霉素、利福平和乙酰螺旋霉素亦有疗效。重症患儿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预后良好,虽病程有时较长,但终可完全恢复。很少出现并发症,仅偶见中耳炎、胸腔渗出液、溶血性贫血、心肌炎、心包炎、脑膜脑炎及皮肤粘膜综合征。但偶可再发,有时肺部病变和肺功能恢复较慢。其他对症疗法也与支气管炎节所述相同。支原体对四环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红霉素为首选药物,剂量30mg/(kg•d),口服一日三次,可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肺部阴影,并可缩短病程。红霉素疗程2~3周。此外美欧卡霉素、利福平和乙酰螺旋霉素亦有疗效。重症患儿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预后良好,虽病程有时较长,但终可完全恢复。很少出现并发症,仅偶见中耳炎、胸腔渗出液、溶血性贫血、心肌炎、心包炎、脑膜脑炎及皮肤粘膜综合征。但偶可再发,有时肺部病变和肺功能恢复较慢。

作者单位: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东海医院

上一篇:病毒性心肌炎重症患者临床诊治经验讨论与总结 下一篇:涂阳肺结核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