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10-19 03:00:30

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思考

曾经做过一项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题,在对目前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的时候,我吃惊地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例如,不名原因的紧张、焦虑、自私、对家长有看法等。这些学生在不远的将来会走向中学走向社会,这些心理问题也会带给学校和社会很大的问题。目前,我们学校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很弱,许多学校都重视文化课的成绩,对心理辅导只是纸上谈兵。根据目前的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学生所接触的重要环境之一就是学校的校园环境。目前,我国对教育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大,对学校的建设也很重视,许多学校已经能够重视自己的自然环境,从我校的情况看,虽然我们的地理位置不是十分好,而且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并不十分的充足,但我校对自然环境的布置却很到位,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室内外环境。首先,从教室内的布置看,颜色对比适当,既有学校统一安排的专栏,包括学习园地,成长园地及法制园地等,也有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自行设计的栏目板块。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的成长环境温馨舒适。室外的操场不是很大,但也利用了有限的空间设置了绿地,为学生安置了小桌椅,课后学生可以在上面下棋,玩耍。此外,学校的横幅标语会及时地更换,总会给学生以激励。

在校的学生心理问题是方方面面的,有的学生存在考试的压力,有的学生则由于家庭的问题存在心理矛盾,学生有了心理问题,有了委屈往往不愿与自己的同学和老师说,这就要求学校给学生一个倾诉的空间,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开设心理课是学校进行心理辅导的主渠道,心理课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认识其自身的心理问题,并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目前,在我国各中小学校都有专门的心理老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以辅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有些学校对心理辅导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问题有专门的心理档案。学校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变化,给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罗杰斯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的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克服教师中心的思想,又要扬弃学生中心的思想,以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现代教学观为基础,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英国弗拉尼埃尔曾预言:教师的权威不是建立于学生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改变评价方式。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德国教师的教师”的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应学习和借鉴英国教育的优点,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教师不应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不能太求全责备,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1.真诚。在辅导活动中真诚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辅导教师的真诚,可以为受辅导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范例,使他也能放下思想负担,自由自在的表达心中的喜悦,悲伤焦虑和恐惧。教师的真诚可以增强受辅导学生对他的信任,减少沟通中的混淆,提高沟通的质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减少师生双方的精力消耗。2.尊重。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缺点很多,令教师厌烦的学生的时候,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的确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此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很重要。我们应该承认受辅导的学生是有潜能、能改变的,即使他目前的行为表现不佳,但他能接受教师的辅导就说明他有健康成长的前景。3.多加奖励。小红星、卡片等都可以作为奖励的内容。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望的行为时,我们就应该发给奖品做为奖励,这样可以使学生逐渐习惯与需要的延缓满足,心理上变得成熟。

三、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学生的心理变化和问题往往在家庭中更容易体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目前,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有许多家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父母的家庭问题常常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给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心理都引起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与家长共同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如学生的入学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学生成长的每一步,家长的语言、行为、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有些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不愿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对男女交往产生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教师要对孩子加以指导,教会其社交技巧,不要过多指责、约束孩子,要让孩子在社交中增强自信。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一课,应引起高度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多方面给学生提供心理指导,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文摘周报,2003.

[3]张世富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邱炳武主编.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科学出版社.

[5]郑维康主编.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2006级教育硕士)

上一篇:解析儿童的秩序感 下一篇:关于职业教育中的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