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为设计插上现实的翅膀

时间:2022-10-19 02:42:47

智能家居:为设计插上现实的翅膀

关于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它最早叫做聪明屋(smart home),是利用电脑、网络和综合布线技术,通过家庭信息管理平台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个总系统。首先,它们要在一个家中建立一个通讯网络,为家庭信息提供必要的通路,在网络的控制下,实现对所有家庭网络上的家电以及其他设备的控制和监测。其次,它们还要构成与外界的通讯通道,实现与家庭以外的世界沟通信息,满足远程控制。

以上解释可能过于专业,关于它带来的日常生活体验,我们不妨这么描述:早上八点,卧室响起轻柔的音乐唤醒主人。八点十分,烤箱自动运行烘烤好面包。关上门的刹那,安防系统启动。九点至十八点离家期间,只要拥有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仍可看到家中情形并控制所有电器,可提前开启热水器和空调。十九点打开家门的刹那,灯光自动亮起,门禁提醒并播放访客录影。二十点坐在沙发上仅用一个遥控器,调节光线、打开音响、降低室温、提高湿度……

只要你愿意,这套智能系统还可以继续细节化,营造室内疗养气候、监测电辐射情况、全自动烹饪系统等等,21世纪科学技术的缜密系统和先进程度,似乎已经到达“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程度。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智能家装系统已经投入使用,1984年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位于美国康涅迪格州,当时只是对一座旧式大楼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采用计算机系统对大楼的空调、电梯、照明等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并提供语音通信、电子邮件和情报资料等方面的信息服务。让它广为人知,并身体力行将这种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则是比尔•盖茨,1995年在他那本著名的《未来之路》中花费大量篇幅描绘了他在建中的豪宅是“由硅片和软件建成的”并且要“采纳不断变化的尖端技术”。1997年他位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湖畔的住宅完工,成为迄今为止最著名的智能家居典范之作。(如图比尔•盖茨的智能化住宅)

智能家居科技在中国

相信很多设计师和普通读者一样,在90年代了解到有关智能家装的时候,觉得遥不可及。可短短几年,各大城市中从事智能化家装施工的公司比比皆是,系统也臻于完善。智能家居技术在我国主要运用于灯光调节、安全防范、家电控制这三大系统,基本可实现远程与本地遥控。当然这只是最基础的配备,完整的智能家居技术是一个庞大而完全的的家居问题解决方案,而且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定制。合理需要只要存在,就会有相应的解决方式,细化程度与价格成正比,全都上不封顶。

中国市场上从事智能化家居科技研发、制造与安装的有三类企业。最早的是一批国外公司,比如美国Vantage、美国ABB、德国莫顿,美国GE、澳洲奇胜等,一般别墅配置价格最少10万元,舒适型一般也需要几十万元。近年来,许多国内公司自主研发或是通过也掌握了相应技术,主要集中在视听、照明和门禁系统的开发,价格较为低廉,甚至有些产品只需千元即可安装,不过万元以下功能相应也较单调。由于技术、资金有限,国内有联盟和独立厂商两种营销模式,如“深圳智能家居推广联盟” “上海智能化产品供货商联盟”为了技术集成、价格体系、服务保障取得利益最大化,结成联盟;典众、家美馨、雨读等厂家则可以独立提供全部的智能系统产品。最后一类企业,本身已经是国际知名家电制造商,除了传统的家电制造之外,他们也预见到未来的家居发展模式,利用原有品牌、技术等多发面优势,开拓智能家居系统这块新的市场领域。西门子智能家庭方案于2006年中国推广销售。2002年,海尔家居智能技术平台系统研发成功,2009年又推出“U-home”多智能影音屋。

目前,智能家居更多地应用于别墅、公共建筑或是高档社区中。限制其普及主要原因集中在“价格昂贵、系统复杂、不切实际”三方面。相信随着参与厂家的增多,价格一定会下调。但是作为普通公寓来说,在有限空间内充斥着大大的电板与摄像头肯定不是件愉快的事情,仍有待进一步的技术研发。

许多开发商,正好利用了智能家居系统在普及方面的限制和公众对其越来越浓厚的好奇,在开发的社区或楼盘中应用上某些技术,如宽带入户、楼栋电子眼、自动门禁等,以此来增加卖点、增值空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都涌现出一批“高智能社区”,如北京的北辰绿色家园小区、深圳的红树西岸等,大批量的楼宇智能化成本不算高,每平方米的铺线成本仅10至15元,但楼盘每平米增幅则可达到200-1000元不等。小投入换来这样的大回报,使得有开放商、媒体预言,住宅信息化、智能化将会是未来楼盘开发的重要趋势。(如图红树西岸智能家居系统示范案例)

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智能家居系统涉及到通信、自动化控制、软件开发等多个科学技术领域,与一向被归类为艺术领域的室内设计似乎没有多大关联。但是,身处信息时代,无论是哪种行业都必须掌握一定的科技常识,更何况它是未来家居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室内设计领域,巧妙而适当地应用智能家居科技,各种新技术、新材质的混合运用,可以为设计带来真正的自由灵感,为艺术梦想插上现实的翅膀,创意不会被任何技术所替代,但必须以强大的技术为支撑,才会得以实现。许多以往的难题伴随着智能系统的完善迎刃而解,许多新的问题也伴随着智能系统的加入而产生。比如灯光设置问题,以往不同类别、瓦数的灯,通过暗槽藏光,或者改变摆放位置等方法,虽然在同一空间内营造出光影效果,但不能随着业主的生活、心情状态而更换。现在只需安装一套智能照明系统,突破了单个光源的控制,而是场景模式营造。通过遥控器就能调节所有房间的灯光,随意进行场景式组合,并具有亮度记忆功能,大大简化了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虽说智能化系统一般运用于面积、层高宽裕的豪宅,但是在中小户型中某些单个技术亦能发挥奇效。中小户型很多空间属于重叠区域,需要发挥多种功能,那么空间中的家具电器也要物尽其用。看到过一些设计师在此类住宅的客厅与餐厅,或是客厅与卧室之间,运用一扇可360度旋转的活动门,门上安装液晶电视,通过遥控门的角度,供多个空间观看。活动门技术含量并不高,造价也不贵,却灵活而充分利用了空间,并增添了时尚气息。(如图香港天豪设计有限公司作品)

但是,目前看来智能家居系统与室内设计的结合仍处于初步阶段。国内某些厂家开发的技术系统只考虑到功能,外观粗陋,而且无法随着不同居室的色彩、风格倾向进行变更,安置在家中影响设计效果。因此摆在室内设计师面前的问题,将是如何将这些冰冷的器械隐藏或是改头换面,使之融入整个家居氛围,最好的方式自然是设计师与厂家之间的充分对接与沟通。2006年米兰设计周期间,扎哈•哈迪德与邦可丽耐公司联手推出“Z”岛厨房,一方是以前卫、大胆著称的设计师,一方是在业内以科技革新和实验精神而闻名的材料厂商,其间还融汇了意大利、法国的最新科技成果,才诞生出这间充满了未来感的智能化厨房。流畅利落的曲线外型、数字化面板控制、完备功能的合理化设置,成就了一间堪称完美的智能家居空间。(如图Z-Island)设计、材料、科技的理想平衡,对于三方都提出了新的、更加苛刻的要求,似乎又生成了一个产品设计与室内设计相结合的问题。

设计师谈智能家居

智慧型社区的发展

文岳国际设计工作室负责人陈岳夫

近几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迅速,而且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步骤也愈发忙碌与紧张,很多家庭成员都必须将大多数时间奉献于工作,家庭琐事也很难在外进行,譬如说希望夏天回到家就有凉凉的冷气吹拂,冬天到家则感觉温暖舒适;或是三代同堂的家庭在安全方面的考虑,担心老人家单独在家行动时发生意外问题,可以马上求救等等,这些都是这前几年逐渐普及的初级智能型住宅的基本设备。

所谓的智能型住宅,其实就是应用高科技的技术,使家居生活更为人性化与方便。这些相关的科技不单是只涉及一般家电用品的产业,也逐渐跨足住宅建筑的市场,将科技发展的内容同步运用在住宅设计中,并渐渐收到重视。这就是近年来开发商为了提高住宅价值一直强调智能型住宅的原因。

这两三年来,发展更为多元化。由于大型社区的不断开发建设,为了居民的安全,很多社区都设有中央管理室,这使得管理处与业主的互动机能增加许多。譬如说,确定来访的客人可以透过对讲机屏幕确认,更甚者还要业主事先登录访客数据,在经过计算机的辨认后才可能得以进入;或是利用现代网络的便利,社区与特定的医院或诊所联线,业主可以透过网络得到简单的诊疗,而无需因为轻微小病就得跑一趟医院。还有利用计算机电路的设计可使家中灯光以最省电的方式达到节能减碳的效果,或是依照时间来创造光线的气氛,让你在家中也可以感受到户外的光影变化。这些都可说是进一步智能型社区和住宅发展的趋势。

这些智能型住宅的产品对于室内设计也开始产生许多的影响,因为大部分产品,必须在前期设计的时候就与业主协商好,或是在建筑进行当中就事先跟建筑商敲定,不论是产品的功能或是事先预埋管线,牵涉的范围比以往要广阔很多。

举例来说,像是最容易使用的灯光控制,设计师在知道业主希望使用相关设备时,可能影响到天花板的设计以及业主所期待的效果是否可以达成。由于这些设备上的面板往往会大许多,所以设置在壁面的方位与管线的埋藏必须要仔细考虑。还有保全系统,除了客户对系统具体功能的选择外,往往这些设备会影响美观,身为设计师都必须事先提醒业主会有哪些不可避免的不完美。

不过在现阶段许多的智能型住宅的配备多附加在建设公司的前期设计当中,所以当业主选定屋子之后,设计师也必须先与业主对屋况做全盘的了解,才不会在设计或施工时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管线移动,增加费用外还会对管线所产生的破坏。

在未来,不管是社区的建设、保全业的服务内容或是电信业的发展都将会再进一步做多方合作,除了基本保障小区的安全外,服务领域的多元化可以让更多业主受惠,忙于家务的主妇可以足不出户享受便利,透过小区网络就可订货送菜,一通手机透过保全追踪可以安心知道小朋友的行踪,远程的视讯医疗或是实时派遣清洁打扫等都让家里每一个成员更为方便。住宅所拥有的智慧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不过这些便民科技也一直在发展当中,日新月异,初期总是新鲜昂贵的,因为尚无法大量制造与普及化,但是在可预期的未来,这些各式各样的家庭智慧配备都会成为房产公司提供购屋的重要选项,业主们的选择范围更广,所需的智能装备也会更加完备。(如图北京依莲轩格调智能小区)

可以实现的梦想――智能型住宅

文TBDC台北基础设计中心总执行设计师黄鹏霖、TBDC台北基础设计中心驻青岛副总执行黄士华

智能型(自动化)住宅希望能提供人们一个舒适、安全、便捷以及高效率的生活空间,期望能达到一个社区资源、环境、设备整合、共享与集中管理。目前智能型建筑广泛应用于需求效率与信息的办公空间,自动化的发展,带动用户对于居住质量的需求提升,而有了所谓的住宅智能化系统。市场上智能型住宅强调重点为“对环境监测、住宅安全、生活舒适与便利”。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工业自动化、家庭信息化以及小区网络化的三项需求,智能型住宅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也造就了目前建筑行业所谓的3A说法,即BA(楼宇自动化)、OA(办公自动化)和CA(通讯自动化)。

住宅须装设计算机集中控制管理,联机各种电器和设备,可以透过无线电、无线网络或是红外线链接,无线网络的使用将是未来趋势,对内对外的带宽问题皆因光纤网络技术的普及而消失,许多电子产品也支持使用无线网络,在各个角落都可以上网与调整系统,而家中的电子设备可透过无线接收器或是本身的无线接收功能,与系统链接。想象一下,在电视上浏览美食网页或节目,点选喜好的产品,就能立刻下单;冰箱通知牛奶快要过期,只要按一个钮,厂商就会按照需求将牛奶送至家中,透过自动化可将生活琐事简单化,并可以精准控制结果。

就目前的科技发展而言,智慧住宅不仅是在家电上的控制,也不只是室温的调节和灯具的开关。而以人性化为考虑,着重于使用者与智能化住宅互动设计,业主可通过因特网透视系统观察家中状况,或是结合保全概念,透过相关设备实行行动,如启动/ 关闭警报系统、灯光、燃气、电源等。除了透过因特网方式可监测家中情况,还能透过自动传送简讯到业主的移动电话,以告知家中的各种设备(如照明、环境控制、智慧家电)状况,智能型(自动化)住宅就是透过网络串连成一个智能型的建筑神经系统。

除了科技功能,能增添美感与生活情趣,可透过系统就能控制灯光照明、窗帘与其他家电,可依使用情况设定情境模式,如吃饭时需要的灯光与电器,或是看电影时需要黑暗的环境以及依季节控制暖气、室温、湿度等,都可透过一个控制钮达成,完全可以依照个人化的设计,智能型住宅的未来居家形态油然而生。(如图TBDC台北基础设计中心作品)

智能型住宅和传统住宅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的家电及设备不但能独立操作,也可相互连结控制,如此的操作方式不仅省力、省时,更可以做省电节能控制,允许住户以系统整合的方式来管理。同时具备能收集和传达信息的通讯能力,能及由自动化系统的运作,来提升住宅的环境质量与安全建筑空间的整合设计,形成智能型居住空间。

TIP:使用自动化系统需与设计师做充分沟通,并可请设计单位作为沟通媒介,与厂商讨论相关设备位置与做法,因布线与安置皆较一般水电作业复杂,有许多衔接点必须特别注意处理,建议寻找具有自动化系统知识的设计单位,可使设计与自动化系统完整的融合,并隐藏于空间之中。

家庭智能化离我们还有多远?

文逸伦联创国际设计总监尉建,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家居观念从以前只注重享受现代化物质与浪漫情趣,转为追求“以人为本”的方便舒适生活。在这时顺势而生的“家庭智能化”系统,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家居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在智能家居建设时,针对业主常提出的一些问题,同时结合公司工程中一些家居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情况(如图九溪玫瑰园别墅),总结了几点心得体会。

所谓“智能家居”与“智能装修”

通常,智能家居都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等硬饰,同时容纳系统、结构、服务、管理等部分,且还一并囊括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这五项重点居住环境的优势。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切实从业主实际生活角度全面考虑,包括:温度、适度、光照、声环境、室内洁净、水质清优、休闲愉悦、信息畅通等。让业主在居住时,不仅身体享受恰到好处的生活环境,就连情绪因素也都早已考虑其中。因为运用完美的高科技以及艺术发展的综合技艺,让业主在居住过程中充分享受当代科技文化带来的成果。

而所谓智能装修就是以现有科技营造以“视听娱乐、环境监控、信息处理、综合布线、家居安防、照明、节能”等多个智能化子系统构成的"享受空间"的过程。

“智能家居”适用人群

“宅男宅女”――是时下一类足不出户的人的称呼,他们引领了一种“恋”家情结,将“家”的地位在这个时代上升到了极致。“OL”――OFFICE LADY,通常这类女性白领最痛恨夏季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 这两类是当今都市人群的典型代表,智能家居系统也格外符合他们的生活需求。所有电器通通只需一个遥控器便能调节;足不出户也可缴纳电费、购买用品……这种“智能家居”带来的住家模式,会使“将宅文化进行到底”的口号成为现实。

“OL”每天下班前通过办公室电脑打开家里的空调;最喜欢的背景音乐也已轻轻奏起;同时,电饭煲煲饭程序在前一天便已设定,回到家就可吃上香喷喷的米饭……轻松而富有轻调的生活亦是白领女性的梦想。

家庭智能化系统在身边

很多业主对家庭智能化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它十分昂贵,或觉的没什么必要,离自己还有很远的距离,但其实情况并非如此。

首先,选择“智能装修”是生活品质的提高,而并不等于是奢侈消费的举动。事实上,“智能家居”系统与一些奢侈品相比,此系统并没有想象中的高不可攀。作为设计师,一般会建议业主根据自己的需要加入智能装修设备,可以做全套系统也可部分使用。因为有了它的加入必定能大大提高业主的生活品质。其次,我认为智能装修是具有远见的,如果说智能装修的的花费是一种投资的话,这种为生活的健康、舒适、安全投资的回报是长期有效的。

上一篇:在自然居室中呼吸 下一篇:绿可木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