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纸质图书利用调查分析

时间:2022-10-19 02:09:10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纸质图书利用调查分析

摘 要:文章通过对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3级、2014级学生办理借阅证人数、借书人数、借书册数、平均借书量、借书人数比率、个人借书量、借阅图书类型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发现两个年级学生均有近50%的学生没有到图书馆借过图书,2014级学生平均借书量小于2013级学生,同年级本科生平均借书量小于专科生,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纸质图书;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2-0082-03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掌握新技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技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1]。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2],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纸质图书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中占有很大比例,对大学生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完成大学学业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新升本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年级学生纸质图书的利用状况,笔者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3级学生、2014级学生为例,统计分析其借书人数比率、平均借书册数、个人借书数量和借阅图书类型等情况,以期提高大学生图书的利用率。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研究内容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2年被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3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笔者就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3级及2014级本科生、专科生第一学年办理借阅证人数、借书人数比率、平均借书册数、个人借书数量、借阅图书类型等情况,分析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大学生在获取图书文献信息方面的特点,探讨提高大学生图书利用率的对策。

1.2 调查方法

笔者采用统计分析法,利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图书馆使用的现代电子化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MELINETS)的统计功能,对2013级本科生、专科生,2014级本科生、专科生第一学年借阅的纸质图书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时间: 2013级(以下简称“13级”)学生,从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纸质图书的借阅情况;2014级(以下简称“14级”)学生,从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纸质图书的借阅情况。统计来源:“现代电子化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MELINETS)”的流通日志。

2 两个年级学生借阅图书情况统计

2.1 两个年级学生借书人数比率和平均借书册数统计

笔者统计了13级、14级学生的办证人数、借书人数、借书册数,计算了两个年级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借书人数比率和平均借书册数比,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不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14级学生的借书人数比率和平均借书册数比都低于13级。就同级学生而言,专科生的借书人数比率和平均借书册数比均高于本科生。

2.2 两个年级个人借书量统计

笔者统计了每个学生借书的册数,是按借书量1~5册、6~10册、10册以上范围统计对应的学生人数,计算各借书量范围学生人数占总借书人数的比率,具体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不论是本科还是专科,一学年借书5册以下的学生占总借书人数的一半以上。14级本科生借阅5册以下图书人数最多,占总借书人数的74.62%。两个年级借书6~10册的学生人数占总借书人数的16%~24%,借书超过10册的人数仅占总借书人数的8%~21%。13级专科生借书超过10册的人数最多,占总借书人数的20.32%,14级本科生借书超过10册的人数最少,仅占借书总人数的8.89%。

2.3 两个年级学生借阅图书大类统计

2.3.1 本科生借阅图书类型统计。笔者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22个大类统计13级、14级本科生借阅的图书大类的册数,用每一大类册数除以各大类册数总和(表中总计)即为大类借阅率。从表3可以看出,13级本科生借阅了22大类图书中的16类图书,有6大类图书基本]人借阅。14级本科生借阅了22大类图书中的19类图书,有3大类图书无人借阅。两个年级本科生都没有借阅的图书大类是N类、P类和U类。两个年级的本科生借书量排在前9位的图书大类相同,分别是I、H、B、K、S、T、J、O、F类,这9类图书的借书量之和在13级本科学生中占总借书量的94.61%,在14级本科学生中占总借书量的95.17%。两个年级本科生借书大类排列第一位的都是I类,排列第4位的都是K类。

2.3.2 两个年级专科生借阅图书类型统计。笔者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22个大类统计13级、14级专科学生借阅图书的大类册数,计算大类借阅率。

从表4可以看出,两个年级的专科学生都借阅了22大类图书中相同的20类图书,有2个大类图书没有学生借阅,分别是E类和N类。两个年级的专科学生借阅率排在前9位的图书大类相同,分别是I、H、B、K、S、T、J、F、C类,这9类图书的借书量之和在13级专科学生中占总借书量的95.36%,在14级专科学生中占总借书量的94.18%。两个年级的专科生借阅的图书大类排列第一位的都是I类,排在第9位至12位的相同,均为C、Q、G、R类图书。

3 讨论

3.1 14级学生的借书数量和借书人数比率均低于13级

经笔者统计分析,两个年级的学生第一学年均有将近50%的学生没有到图书馆借过图书,说明学生到图书馆借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14级的学生,不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借书数量和借书人数比率均低于13级学生。笔者分析还发现,同一年级的本科生借书量和借书人数比率小于专科生。

3.2 个人借书册数与借书人数成反比

两个年级个人借书量5册以下的人数均占各自借书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借书数量在6~10册的人数位居第二,借书量10册以上的借书人数占借书总人数的比率最小。14级本科生借书1~5册的人数比率最高,13级本科生次之,13级专科生借阅人数比率最低。借书册数10册以上的借阅比率最高的是13级专科生,其次是14级专科生,借阅比率最低的是14级本科生。由此不难看出,专科生的个人借书热情大于本科生,利用图书馆学习课外知识的主动性强于本科生;14级的学生不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利用图书馆的主动性和频率,均低于13级学生。

3.3 本科生和专科生阅读倾向相同

本科生和专科生借书最多的大类都是文学(I类),占借书总量的一半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学习有所放松,有过度追求闲适、娱乐的趋势。本科生和专科生所借图书前9类除1类不同外,其他8类完全相同。本科生借阅的前9类图书中,O大类图书的借书率排列比较靠前,这是由于本科生第一学期开设的高等数学是必修课,所以相应的O大类教学参考书被本科生借阅得较多。而专科生的高等数学是考查课,考试及格相对容易,所以借这一类参考书的数量要相对少一些。笔者认为,对于两个年级均未借阅的N类图书或借阅率较低的图书,图书馆可以选择少买或不买。

4 采取措施

4.1 各类专业认知提前介入,引导激发内在阅读需求

学校引领与本校专业有关的行业、企业和专业认知提前介入,引导学生接触了解各相关专业的企业家、研发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使学生熟知应用技术型人才所需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从而激发其内在的阅读需求。

4.2 优化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

两个年级学生所借的前9类图书分别是I、H、T、J、S、K、F、B、O、C类。根据这一结果,图书馆可以完善馆藏文献资源购置计划。在深入开展馆藏图书利用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于零利用率或利用率极低的图书,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馆藏文献大类配置比例,优化馆藏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实用价值更高的图书。

4.3 变自发阅读为必需阅读

编制读者必读书目,纳入学生学习积分。图书馆应结合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在充分征求有关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意见后,确定一些书目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必读书目,学生阅读考核合格后计入学分。

4.4 主动服务读者,提高阅读兴趣

P者认为,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有效措施是:①举办读书工程指导活动,教授学生阅读方法[3]。②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成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读书信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③图书馆与院(系)结合开展读书智力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可以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想象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读书热情,促使学生走进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

参考文献:

[1]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指导意见[Z].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2015〕148号,2015年11月30日.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Z].教育部文件.教高[2015]14号.

[3]何杏金.试论提高图书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以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6):85.

(编校:马怀云)

上一篇:何云昌和他的“啊昌”式坚守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