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例儿童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19 01:51:55

342例儿童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麻疹的流行病学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法对我院收治的342例麻疹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麻疹的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3岁以下的婴幼儿为高发人群。不典型麻疹明显增多,农村发病人数高于城市,未预防接种者发病率高于已做预防接种者。结论:儿童麻疹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应加强麻疹监测力度,实施强化计划免疫策略是今后的工作方向。

【关键词】儿童麻疹;流行病学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3-1923-02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

现将我院儿科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麻疹病例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42例麻疹患儿。男女比例为1∶0.6,其中2001年40例,2002年48例,2003年83例,2004年54例,2005年117例。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麻疹临床诊断标准[1],并做血清学检测证实。

1.2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临床特点:符合典型麻疹临床表现267例(占78%),非典型麻疹75例(占22%)。典型麻疹中有预防接种史29例(占11%),无预防接种史219例(占82%),接种史不详19例(占7%)。非典型麻疹中有预防接种史47例(占62%),无预防接种史21例(占28%),接种史不详7例(占10%)。非典型麻疹主要是小婴儿,其中2例为新生儿,主要表现发热明显,体温<38 ℃,发热与出疹间隔时间<2天。

2.2麻疹患儿年龄分布:见表1。

2.3麻疹地区分布:各年度麻疹患病人数均为农村高于城市,但城乡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3讨论

麻疹是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在麻疹疫苗问世之前,麻疹曾在世界上造成多次大流行。随着计划免疫的深入开展,麻疹控制工作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我国麻疹的发病率已从疫苗前时代的766/10万降至目前的10/10万左右[2]。近年来,麻疹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而且临床表现也由典型麻疹向非典型麻疹转化,因此有必要强化儿科医生对麻疹的认识,并了解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最终消灭麻疹提供科学依据。

麻疹是我国计划免疫项目之一,凡接种过疫苗的个体患病的可能性很小。根据本资料显示,本地区麻疹发病人数逐年上升,农村更高于城市,其中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占71%。因此麻疹的发病人数上升反映本地区计划免疫工作仍需完善,尤其是农村尚有部分地区为免疫空白。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工作不规范,漏种现象仍很严重,从而导致易感人群积累,使麻疹的发病人数升高。本资料中尚有部分已接种疫苗者仍患麻疹,分析其发病与免疫失败或免疫力衰退有关,提示尚需重视疫苗接种的成功率。疫苗管理不当可造成无效接种率升高,因此应加强疫苗的管理及正确的注射方法,尽可能避免及减少免疫失败。

本组从年龄特点分析,近年0~8个月组是重要的发病人群,值得我们关注。2001~2005年,0~8个月组发病人数呈升高趋势,2005年0~8个月组患病人数是2001年的6倍,占同年总患病人数的33%。我院住院麻疹患儿最小发病年龄为28天,临床表现均为非典型麻疹。

我国最初制定计划免疫中将麻疹疫苗接种时间定为出生8个月初种,7岁复种。当时主要考虑育龄妇女绝大多数有自然感染,母亲感染麻疹后可将母体内的麻疹抗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而起到保护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状况的改善以及麻疹疫苗的接种,现今相当部分育龄妇女并未患过麻疹,人工免疫获得的抗体水平低于自然感染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逐年下降,使胎传抗体水平降低,出生8个月的婴儿便失去抵抗麻疹感染的能力而发病。而现行的计划免疫程序8个月起始,因而不足以消防8个月以下的免疫空白[3]。所以是否有必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调整免疫策略,对高危人群、育龄妇女适时进行强化免疫,提前麻疹疫苗初次免疫时间[4],以减少婴儿麻疹的发病率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2.728.

[2]吴霆.中国防治麻疹的历史和现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 21(2):144.

[3]张庆灵,余玉韶,梁雪英.麻疹基础免疫起始月龄的探讨[J].中华流 行病学杂志,2000,21(2):146.

[4]熊苑,刘作义,裴伦.儿童麻疹37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 科杂志,2003,18(3):172.

收稿日期:2007-04-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HPLC法测定青霉素V钾片的含量 下一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