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外婆的南瓜派

时间:2022-10-19 12:54:29

我外婆是世界上最擅长烘烤派的人。所以当她打电话给我――她所认识的最出色的侦探――说她有一块派失踪了,我知道事态很严重。

我赶忙来到外婆家寻找线索。因为用过烤箱,厨房依然温热,空气中有奶油和糖的味道。当我以一个拥抱来向外婆表示问候的时候,我意识到我已好久没来看她了。

“从头开始吧。”我说。我拉一张凳子到洗碗池跟前,外婆正在那儿洗碗碟。

“我直接把这个铁盘里的派切成六小块儿。”她说着,给我看那个铁盘。现在只剩下一些渣子了。

“派肯定失踪了。”我说着,捏起渣子往嘴里塞。

外婆用鼻子吸了吸气。“萨米,是南瓜的。”

“一块南瓜派!”我喊道,差点儿从凳子上跳下来,“我最喜欢的派。这比我想的严重多了。”

我从衣袋里掏出小本子和一支铅笔,“好了,您最后看见这块派是什么时间?”

“你是说整个派?”她问。

这个问题让我感到意外,但我只是点了点头。

“派是我今天早上烤的。”外婆说,“然后门铃响了。是那个为我耙树叶的很不错的小伙子。”

“就像我怀疑的一样。”我一边说一边把“耙树叶的人”几个字写在笔记本里,“是他把派偷走了。”

“噢,亲爱的,不。”外婆说,“他只是想告诉我他干完活儿了。他干得很漂亮,我给了他一小块儿派。”

我将“耙树叶的人”划掉,从新的一页开始。“然后发生了什么,外婆?”

外婆一边思考我的问题,一边往水里挤了更多的洗洁精。五彩斑斓的泡泡儿在空气中飘浮着。

“当我端着给小伙子的那一小块儿派来到外边,邮递员正好赶到。她告诉我她从马路对面就能闻到那派的香味儿。”

“啊哈!”我一边说一边在我的小本子里写下“邮递员”的字样,“在您忙着招呼‘耙树叶的人’的时候,邮递员溜进屋内偷走了南瓜派。就跟我怀疑的一样。”探案工作稍有进展,我感到非常满意。

外婆摇了摇头:“不,我自己给了她一小块儿南瓜派。她用不着偷。”

“接着讲。”我说,对于不得不排除另一个嫌疑人我感到有点儿担心。

“然后电话响了,是我的邻居格罗莉亚・凯彻姆。你认识吧,那位养猫的女士?”

我点点头,在我的小本子里写下这个名字的简写形式“G・K”。

“她是一个极其可爱的人。每天打电话给我,看我是否需要什么。于是,我邀请她过来和我一起喝茶、吃南瓜派。她女儿也来了。”

“外婆!”我说,“没有人偷南瓜派。它失踪了是因为您把所有的小块儿都送人了。”

外婆显得若有所思。

我举起一只手,掰着手指向她说明:“一小块儿给了耙树叶的人。另一小块儿给了邮递员,这是第二小块儿。您和凯彻姆夫人各吃了一小块儿。那又是两小块儿,这就四块儿了。她女儿吃的那小块儿是第五块儿。”

“总共有六小块儿的。”外婆提醒我。

“嗯。”我说,“还有别人到门前来过吗?”

“没有。”她说。

“还有人打过电话吗?”

她摇了摇头。

我搔了搔头。这确实是一个谜。

“也许是凯彻姆夫人的一只猫。”我说,“您发现地板上有猫爪子印儿吗?”

外婆咯儿咯儿一笑。

“也许在您不注意的时候,一个怪物把它偷走了。您听到有奇怪的声音从放笤帚的壁橱里发出来吗?”

外婆把脸藏在她的手帕后面。我看不出她是在笑还是在擤鼻子。

我得寻找更多的线索。

我拉开冰箱的门儿。外婆把什么东西都往冰箱里放:饼干,薯片,面包,小甜饼。她说这样东西更保鲜。

“这块南瓜派是怎么回事?”我打开一个盒子问。

外婆显得很惊讶。“那是哪儿来的?”

“我在中间一层隔板上发现的。”我说。

“这不是太蹊跷了吗?”她说着,从我手中接过南瓜派。好大的一块派。“就是它,好啦。”

外婆将它放进烤派用的铁盘,固定在烤箱中。“我就稍微加热一下。忙活了小半天侦探工作,你一定饿了。”

在南瓜派加热的时候,我琢磨这个案子。我认为真正的未解之谜是,外婆说南瓜派失踪了,是不是就为了让我来探望她一次?

当我为此向她求证的时候,她给了我一个吻,说我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侦探。

这个我可以说是吧。我确实找到了南瓜派,并且它很好吃,就像我怀疑的一样。

常回家看看

为了寻找外婆丢失的南瓜派,“我”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侦探,寻找着证据,尽力思考。到最后,谜底才水落石出:外婆想让“我”寻找的不是那些丢失的南瓜派,而是“我”的探望,“我”的亲情,“我”的温暖。

外婆,总能让我们回忆起幸福的童年。当我们调皮捣蛋的时候,她总会用慈祥的笑容看着我们,仿佛在说:“孩子,尽情玩吧!”当我们悲伤哭泣的时候,她总能拿出我们意想不到的零食,哄着说:“孩子,来吃吧!”当我们生病在床的时候,她总是能陪在我们的床前,安慰说:“孩子,很快就会好的!”外婆和蔼的微笑,外婆温暖的怀抱,外婆那渐渐老去的背影,总能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们成长历程中永不磨灭的印记。

然而,渐渐长大的我们与老人们相处的时间少了,和他们说的话少了,那种对外婆怀抱的渴望也少了。家里或许只剩下他们,他们安静、寂寞地生活着。他们也一样会想念亲人,也许他们也想过用各种方法让我们多回家看看,但他们没有文中的“外婆”那样机智,更多的中国“外婆”选择守望,守望在孩子们回家的路上。

我们可以多听听那首《常回家看看》,多读诵思乡思亲人的古诗,带着自己真诚的心,常回家看看!

主编小助理 吴 漾

上一篇:梦已被染绿 下一篇:当杂志吃了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