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贝克曼重排反应工艺改进

时间:2022-10-19 12:29:13

阿奇霉素贝克曼重排反应工艺改进

[摘 要] 本文着重讨论了关于红霉素A6,9-亚胺醚的合成方法,并对其工艺进行了改进,从而降低了成本并减少了污染排放。

[关键词] 阿奇霉素;红霉素6,9一亚胺醚;合成;贝克曼重排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erythromycin A6, 9 - iminoether method, and its technology has been improved, reducing costs and reduce pollution emissions.

[Key words] Azithromycin; Erythromyxin A 6,9-iminoether;Synthesis; Beckmann rearrangement

阿奇霉素[1](Azithromycin)是在红霉素结构上修饰后得到的一种大环内酯类广谱抗生素.它的开发解决了红霉素因酸缩酮化形成8,9-脱水红霉素-6,9-半缩酮而失效的问题,提高了血药浓度,增强了疗效,延长了半衰期,减少了用药量和副作用,已被列入未来十年的畅销药物之一[2~6]。因此,开展阿奇霉素合成工艺改进研究[7]是我国阿奇霉素生产企业的当务之急。

1 红霉素A(E)肟的贝克曼重排反应

红霉素A(E)肟分子的大环上共有4个羟基,其中肟羟基的亲核性最强,因此他最容易与对甲苯磺酰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对甲基苯磺酸酯(A)及氯化氢;化合物(A)经贝克曼重排得到碳-亚胺离子(B),化合物(B)是很不稳定的中间体,其活性中心C-9位碳正离子可能被体系中的水或分子内C-6,C-11位羟基进攻,分别生成红霉素内酰胺、红霉素A6,9-亚胺醚、红霉素A9,11-亚胺醚三种异构体。红霉素A6,9-亚胺醚是合成阿奇霉素的关键中间体。

图1 红霉素A(E)肟贝克曼重排反应过程

2 研究目的和内容

2.1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排放。

2.2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侧重于工艺改进,即通过对重排工艺中二氯甲烷用量的减少,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排放。

2.3实验部分

2.3.1主要原料和试剂

本实验所用水均为纯化水。

2.3.2试验用仪器及设备

2.3.3实验方法

按投硫氰酸红霉素为100g计。

传统方法:室温下,2000ml四口瓶中加208ml水、624.3ml二氯甲烷及红霉素A(E)肟盐,在18~20℃,用20%NaOH调节水层至pH=12,搅拌1小时,分层,将二氯甲烷层转入到3000ml四口瓶中,加入813ml水,冷却至0~5℃,加入11.6g碳酸氢钠,加入100g对甲苯磺酰氯。TLC跟踪反应,2小时后反应基本完全,用醋酸调节pH=5-6,分层,水层转入到2000ml四口瓶中,18~20℃,滴加20%NaOH溶液至pH=12,室温搅拌2小时,过滤。产品于60℃烘干。

改进方法:称取肟盐为Mg,2L四口瓶中加入Mml二氯甲烷、Mml水及肟盐,在18~20℃,用20%NaOH调节水层至pH=12,搅拌1小时,减压将二氯甲烷蒸出。过滤,得Ng。

2000ml四口瓶中加入813ml水,冷却至0~5℃,加入11.6g碳酸氢钠,滴加100g对甲苯磺酰氯和100ml二氯甲烷的溶液,滴加15分钟左右。TLC跟踪反应,2小时后反应基本完全,用醋酸调节pH=5-6,分层,水层转入到2000mL四口瓶中,18~20℃,滴加20%NaOH溶液至pH=12,室温搅拌2小时,过滤。产品于60℃烘干。

2.3.4实验数据

2.3.5数据分析及结论

平均折纯得料量改进方法为66.2g,传统方法为66.1g,基本持平,其中有两组数据传统方法较改进方法高,有两组数据显示改进方法较传统方法略高。

因此可以由此得出改进方法是可行的。此方法降低了二氯甲烷的用量,有效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污染排放。

3 展望

目前,在国内阿奇霉素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与国外有着较大差距的情况下,要促进阿奇霉素产品的市场充分发展,应该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水平。

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低成本的阿奇霉素合成新工艺,能解决贵族药品平民化的问题,必将推动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阿奇霉素的生产工艺条件,实现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和环境更友好性是今后研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BrightGM,NagelA A, Bordnor J,et al. Synthesis,in vivoactivity of novel 9-deoxo-9a-aza-homoerythromycin A derivatives; a new class ofmacrolide antibiotics, the azalides[J]. JAntibiot, 1988, 41(8): 1029-1047.

[2] Gabrijela K,Gorjana L,Slobodan D,et al.Synthesi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Omethylazithromycin derivatives[J].Antibiot,1992,45(4):527.

[3] Peters DH,Friedel HA,Mclavish D.Azithromycin carovieiv of its antimicrobial activity,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and clinical efficacy[J].Drugs,1994,44(5):754.

[4] Centellas Vctor,Garcia Rafael,Poch Marta,et al.Macrolides[P].WO0100640,2001-01-04.

[5] Yang Bing-wei.Intermediate for azithromycin[P].WO9426758,1994-11-24.

[6]万献尧,毕丽岩.阿奇霉素[J].日本医学介绍,2004,25(7):297-299.

[7]史颖.新型红霉素衍生物的合成――阿奇霉素新工艺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6-19.

上一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探讨 下一篇:右室梗塞常规12导联心电图改变及其诊断价值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