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2-10-19 12:22:39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针对本单元教材“珍爱我们的家园”的内容专题和“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学习目标,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本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品读,充分地揣摩、感悟文本,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智慧,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课件,一起欣赏西雅图的美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 板书课题。

3. 教师读课题:先读一遍,重读“神圣”二字;再读一遍,重读“这片土地”。

4. 理解“神圣”的意思。(指极其崇高而庄严)

5. 让学生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出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同学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做上标记。

2. 检查自学的情况。

(1) 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2) 检查读书情况,读一读难读的句子,选一两句最拿手的读给大家听。

(3) 再读课文(教师借机正音),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赏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大段(1—3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哪些语句给了你美的感受?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想边找边画线。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说不出来的,就读给大家听。

(3)小结:这3个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份圣洁呢?

2.欣赏品悟,具体感受并理解“神圣”。解读第二大段(4—8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4—8自然段,从文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写一两句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并作出汇报。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3) 课件出示:这一大段分别描述了人类与____、____、____等事物间的血肉关系。

(4) 指名学生回答。

(5) 分小组朗读课文。就作者提出的这一观点,小组讨论并要提出具体可感的实际例子,然后派代表发言。

(6) 小结:这一大段作者从河水、空气、动植物这三个方与人类的休戚与共的关系说明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

3. 解读第三大段(9—11自然段)。

(1)学生默读9—11自然段,思考:这几个小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2)小组讨论,汇报,总结。

(3)小结:这一大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与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

四、整体感知,升华情感

1.听全文录音,看一看课文相关录像。

2.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3.文中哪一自然段或哪一句话能引发你的感想呢?说一说,写一写。

五、作业

1.抄写并背诵你喜欢的句子、段落。

2.课外阅读《鸟魂》、《我的山谷曾如此绿》、《离太阳最近的树》、《家在黄河边》。

教学反思

为了使学生们受到印第安酋长的感染,我紧紧地抓住“神圣”一词做教学的链。在开课伊始,我通过一系列西雅图的图片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看完图片后指名学生谈对对“神圣”的感受,这样既检查预习效果又有利于学生披情入文。教学中,读中感悟,理解“神圣”。这是本节课要突破的重点,于是默读、指名读、自由读,课堂上书声琅琅。反复读课文的4—8自然段后,学生们充分感悟到:谁也没有权利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没有权利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相反,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所以,孩子们意识到:保护这片土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赶快行动起来,珍惜资源,爱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更加和谐。

同时,课文大量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与热爱:要善待这片土地上的河流,善待空气、善待动物……感受这片土地的壮美与圣洁。在讲读这些文字的时候,除了让学生激情朗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外,我还适时补充了西雅图的图文资料,使学生在直观与资料背景中感悟这片土地的神圣。在教学中,我通过课件展示人类屠杀动物以及污染环境的图片来创设情境,将文本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感受身边的不良现象,增强他们环保的意识。

(责编 韦 雄)

上一篇:关注“三点”,追求有效课堂 下一篇:浅谈在教学中把握优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