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词语教学的“三个度”

时间:2022-07-01 07:14:27

把握词语教学的“三个度”

作为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词语从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必须要打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新课标中提到,“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词语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平等对话、通过阅读来使学生掌握词语,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词语,提高对词语的应用能力,使教学活动获得更好的效果。

一、通过品读感受词语的广度

在汉语中,有很多的字、词都会有其特定的意思,往往会使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即词语的广度。而品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特定的语言环境、特定的文本或语句,经过精心的组织,引导学生去品读文本,感受词语的广度。例如,教学《夹竹桃》一课时,文章里面的“和煦”“盛夏”“深秋”几个新词,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意思,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有人能阅读下上面的这段话吗?

(在抽了些学生读了后,效果都不好,学生没能读出文章的意境,语言平淡无奇。)

师(引导):孩子们,大家说说春、夏和秋这三种季节从气候上有什么不同?

生:区别在温暖,酷热和凉爽。

师:对,说得很好。那么,刚才他们的朗读有什么可以提高的地方呢?

生:要读出这三个季节的天气特点。

师:恩,你很棒。

经过这样的点拨,学生再次阅读的时候,把“和煦”用慢节奏读出了温暖和舒服;把“盛夏”读得较重,音量略高,“深秋”则舒缓、深沉,读出了秋冬深邃。

在上述的教学案例中,教师适时地点拨,不仅让学生有效地品读出语句的感情,还品出了词语所代表的意思,增加了对词语的意境的理解,提高了认识的广度,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通过比较品出词语的准度

在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用语巧妙,堪称经典的课文。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效组织,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巧妙。例如,教学《灰掠鸟》这一课时,文中有一段内容如下:“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其中的“投入”一词写得特别好、特别巧,为了感受该词语的巧妙之处,我指导学生展开比较品读。

师:同学们,大家说说看,如果我把这段话里面的 “投入”改为“飞入”好不好,大家读读看体会下。

(生试读)

生1:老师,我认为还可以,“投入”改为“飞入”同样能表达灰掠鸟的飞的情况。

师:好的,你感受到了投入就是飞。那么还有其他同学有不一样的看法不吗?

生2:老师,我认为“投入”改为“飞入”不准确。飞入一词不能把灰掠鸟迫切想飞入森林的心情表达出来。

生3:这段话的前面一句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已经写到了飞,要是这里还用“飞入”,读起来就没味道了。还是用“投入”更好。

师:同学们,大家都说得很好。在这篇文章中,“投入”一词确实用得很好,很巧妙,就像画龙点睛,使整个句子一下子像有了生命一样,把很多深刻的意思、感情传递给了我们。好的,下面请大家跟我再一起阅读下这段内容,注意要有感情的读。

上述课堂片段,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品读,对“投入”和“飞入”的不同意思进行了对比,体会了文中用语的巧妙。学生通过品读读懂了词语的意思,感受了不同的用语在文中能表达不同的含义,品到了词语的厚度。

三、通过对话理解词语的厚度

语言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得到语言的发展,还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得到深刻的感受。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对话中理解词语,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海伦·凯勒》这篇文章的时候,对文中的“不屈不挠”这个词,我指导学生展开了深入的探究,提高了学生对该词内涵的深入了解。

师:同学们,海伦·凯勒作为一位盲聋之人,却能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让人无比佩服。下面请大家依据文章中的内容去想象一下,感受一下她的自强不息、坚强毅力。

生:对于我们来说,要了解“水”一字非常容易。可是对于盲聋的海伦·凯勒,就有我们无法想象的学习困难。她需要通过手来摸老师的嘴来感觉“水”的发音;为了形成对“水”的感知,需要亲自用手放到水里去感觉,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这种坚强是非一般人能有的。

师:对啊,她的坚强的意志力即——

生:也就是“不屈不挠”。

师:那么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怎么看出海伦·凯勒之“不屈不挠”呢?

生:她要用摸盲文的方法学习文化,有时候为了学习盲文,甚至都把手指头摸破裂,流血了,但是她却从不放弃,勇敢地坚持着。

师:恩,这种坚持也即——

生:是“不屈不挠”。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针对“不屈不挠”这个词,指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学习中通过师生对号,不断深入解读,拨开词语的深层意思,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语言的无穷魅力。

总之,词语是学习的基础,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想学好词语,提高词语的积累是语文课的关键。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品出词语的广度、准度和厚度。

(责编 张亚莎)

上一篇:浅谈探究性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在比较中阅读 在文化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