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手拳”传人彭碧波

时间:2022-10-19 12:19:58

见到“唐手拳”传人彭碧波,第一感觉就是“精悍”:身材并不高大却很挺拔,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彭碧波,1960年代出生于湖北天门的一个武术世家,自幼习练家传的“唐手拳”。18岁时,他在湖北汉阳韩集开办自己的第一家武术馆。1994年移居苏州,同年在苏州水香街上开办了康派武术健身俱乐部。16年来,门下弟子逾三千人。

在武术界,彭碧波有“武林猛禽”的美誉。对于这个称谓,彭碧波笑称可能是自己的功夫很快很怪,朋友们抬爱使然。但对于自己传承的唐手拳功夫,彭碧波则一脸正色的告诉记者,唐手拳就是招法快,招式怪,重于实战。传统武术偏向实战的拳法就是要快,眼明手快才能有胜无败;招式怪,在实战中出招运招不循规蹈矩,手起脚落,出奇制胜。当然,更让武林朋友称道的是彭碧波的硬气功功夫,他曾专门拜师学习硬气功金刚大圣功和内功十三太保功,练就了一副铮铮铁骨,一般人根本奈何不了他。彭碧波说,中华武术博大精深,集文化、历史、哲学、物理、医学于一身,真正实用的武术就是要对付比自己更强大的敌人,达到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效果。他强调,练武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去打人,而是强身健体,倡导人们热爱生命,珍爱健康。

学艺篇

在天门,孩子长大想“跳龙门”,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只有两条路:一是考大学,二是练武术练出名堂。彭碧波告诉记者,他小时候的天门,几乎家家户户都习武。谁如果能开武馆、带徒弟,那是一件非常风光的事情,逢年过节,什么酒啊肉的,徒弟们都争着往师父家里送。彭碧波的家里是开武馆的,其父亲弟兄五个,个个擅长拳脚功夫。在这样的环境下,彭碧波自幼就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幼儿时代打基础,直到7岁彭碧波才开始正规练武。彭碧波祖传的是唐手拳,归于传统武术严门。彭碧波说,湖北天门市自古就是武术之乡,武术氛围很浓。有趣的是,体操世界冠军李小双和李大双的家乡仙桃市,与彭碧波老家仅一河之隔。据说,他们兄弟俩之所以在体操上能有那么大的成就,与小时候学武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不过现在情形已经大不一样了,独生子女多了,孩子都变得娇惯了,吃不起苦了。但即便这样,在那里自小学习武术的孩子数量,也远远高于国内的许多地方。彭碧波很有感触地说:“虽然练武的人不少,但真正练到像我这样功夫的,基本上已经见不到了。现在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诸如上网、电视电影等等。而我小时候基本上没有任何娱乐,整个青少年时光都在练功夫。想练就真本领,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可能的。”

18岁时,彭碧波单枪匹马来到汉阳,开了他的第一家武馆。虽然自己当起了师傅,但他的求学路从未停止过。彭碧波粗略地算了一下,自己办武馆后,前后又拜了不下10个师父。这当中有真有假,还引出了很多笑话。

读小学时,彭碧波的父亲在外做生意带回一本《冰川玉女传》,这是彭碧波头一回接触武侠书籍。书中描写的精彩武打场面,深深地迷住了他,特别是点穴和暗器两大绝技,让彭碧波无比向往。成为一名拥有一身绝技,锄强扶弱的大侠,是彭碧波年少时最大的梦想。当他听说有一位自称是江南八侠之一的师父会使3枚银针齐发的绝活时,立即拎了两瓶五加皮酒(在当时已经是极贵重的礼品)登门拜访,对方也毫不客气把礼品收下。但在看过彭碧波打了一套拳之后,借故手腕有伤匆匆送客。过了两个星期,学艺心切的彭碧波又拎了两瓶五加皮酒上门,对方仍然称身体不舒服,无法演示绝活。直到第三次还是如此,彭碧波猛然清醒了,什么三针齐发,原来都是骗人的。相同的遭遇,彭碧波在求学点穴功的时候也碰到过。彭碧波说:“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点穴,点中穴道人就不动了这是不可能的,不过打穴还是有的,穴位是神经密集的地方,打中它可以更容易把对手制服。”

收徒篇

一招制胜 降服美国徒弟

在彭碧波的康派武术健身俱乐部里,最小的学员只有6岁,而最大的年纪都已上了六旬。有趣的是,彭碧波还收了好几位外国徒弟,其中他很欣赏2004年拜入门下的美国弟子艾瑞克。在学习中国武术之前,艾瑞克在美国学了好几年拳击,感觉自己很能打的他在工作之余还找了一份酒吧保安的兼职。在电视荧幕上见识了中国功夫后,艾瑞克为之惊叹,毅然决定放弃美国的生活,到中国来拜师学艺。来到中国后,艾瑞克在苏州科技大学担任外教,他也走访过一些武术教练,但是觉得他们的拳脚功夫毫无实战效果,后经别人介绍,艾瑞克找到了彭碧波的俱乐部。艾瑞克当时对彭碧波说,自己很想学中国功夫,但是想要自己拜师,必须得拿出真本领证明给他看。彭碧波二话没说答应了艾瑞克的请求,利用对方身高马大,下盘空虚,上去就是一招“剪子腿”,艾瑞克还没看清怎么回事就被放倒了。老外输得心服口服,按照中国学武的传统礼节,下跪行礼,端茶拜师。彭碧波说学武不是为了去打人,真正目的应该是强身健体。空手对棍棒招来老板徒弟

彭碧波收徒的故事一箩筐。一次,一位住在水香街上的老板,吃完饭散步不经意地来到了彭碧波的俱乐部,看着一大堆人正在跟着彭碧波练拳,不禁莞尔。“武术练它有什么用,还不都是些花拳绣腿。”彭碧波听罢停止了练习,抽出举重器材上的一根铁棍递给那位老板,自己则赤手空拳道:“要不我们试试,你拿棍子,随便怎么打都行。”老板来了兴致,似模似样地摆好了架势,只是一眨眼的工夫,他还没明白过来,就已经被放倒在地上了。老板起来后心悦诚服,执意要跟着彭碧波学武功,就这样彭碧波又多了一个弟子。几个月后,这位老板在园区的一块大草坪上与几位朋友一起聊着聊着想到了摔跤,老板就打电话把师父彭碧波请来了。为了让师父在众多朋友面前露一手,这位老板让身材最为魁梧的一位朋友来跟师父过招。虽然对方是园区某中学的体育老师,但毕竟没习过武。彭碧波决定只用一只手,众人以为有一番好戏可看了,可“一、二、三”都没数完,这位高大的朋友就趴在地上了。

在彭碧波的门下,像这样的老板弟子有好几个。由于生意上的关系,他们不可能每天都来,但每周总要抽出一两天过来学几招。更有趣的是,他们不光自己学,还把子女带来一起学。“学武有强身健体的作用,练过武术和没练过武术的身体就是不一样,人走出去精神,气质也好”。彭碧波说,“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平时运动得少,导致脑部动作区域发展特别迟缓,很多孩子在做动作时不协调,笨手笨脚情况并不少见。”如今,康派武术健身俱乐部的少儿武术表演已经成为苏州市大型文体活动上一个常见的节目,反响非常不错。

不取分文 收下贫穷徒弟

彭碧波收徒并非嫌贫爱富,在他的众多徒弟中也有几个不收取分文学费的。“对于这样的徒弟我的要求很高,家境贫寒没有关系,但一定要是练武的好材料,而且人品一定要过关,这样日后才能将唐手拳发扬光大,我做师父的颜面才有光。”

彭碧波印象最深的一名弟子叫韦顺清,他从安徽来苏州打工,拉了好几年运货人力板车。韦顺清的家境非常贫穷,为了供在老家的妹妹读书,他在苏州打工的几年时间,从没住过像样的房子。夏天就住在长桥,到了冬天转移到南环附近的菜场,洗澡就用公共水龙头随便冲冲了事。韦顺清从小就喜欢学武,可是家里太穷,根本不可能有拜师学艺的机会。不过在打工之余,他会经常用木棒敲打四肢,久而久之手腿练得坚硬无比,彭碧波称之为“排打功”。韦顺清的经历感动了彭碧波,答应将他收入门下。而勤奋好学的韦顺清也深得彭碧波的喜爱,成为其得意门生。一年过后,韦顺清应征入伍,非凡的身手连部队专门教擒拿的教练都不是对手。现在,韦顺清成为了连队教功夫的新教头,去年还荣立了三等功。

彭碧波的徒弟在外面都有着不错的口碑。他的一位徒弟,周末和女友逛街遇抢,以一打六与歹徒搏斗,却毫无惧色。第二天,那个徒弟单位里的同事知道这件事后,都跑到康派武术健身俱乐部找彭碧波学武来了。另一个徒弟看见摩的宰客,路见不平,结果遭到多人围攻,凭着一身功夫硬是把对方给打跑了。路边所见之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好小伙见义勇为,打的比《少林寺》电影还精彩。”

上一篇:李小龙的武道与禅道 下一篇:必然所得 深层发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