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近又愈远的“乡村”

时间:2022-10-19 12:08:30

愈近又愈远的“乡村”

在中国文以载道的历史当中,乡村从来都是一个幻境。它提供给文人一个独立于功名仕途之外的另外空间,乡愁和归隐是永恒的主题。可是赵本山却从不提供给观众另外的空间,对他而言,乡村空间是惟一性的,他将一个海市蜃楼一样的乡村置于东北沃野之上,以写实荒诞并存、抒情与冷酷集于一身的奇特面貌在今日的中国存在着。

乡村爱情的故事到今天已经拍摄了4部,几乎保持了完全一致的水准,这当然可以证明创作者与乡村故事之间极为贴近的关系,那些故事如同一粒粒瓜子,源源不断从他裤兜里掏出来,甚至没有哪怕一点可能掏完的迹象。作品当中随处可见从容不迫的节奏,让你不得不相信,只要愿意,这个故事可以永远这样讲下去。还是那几个人,还是那个小村子,还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他们偏偏能讲得那样津津有味,这有点像是种庄稼,春种秋收,寒来暑往,四季交叠之中一年又一年重复着,生活原本如此,他将你纳入到缓缓敲响的节奏当中,慢慢地体味安于现状的乐趣。所有的喜怒全都可以熬进稀粥,所有的哀乐都可以变成酸菜,再悲催的结果也无非是柳荫下的一盘死棋,过路的看客沉溺其中,半晌过去抬眼一看,下棋的人早已走了。这无疑是种难得的境界,看透了那些大喜大悲不再纠结孰是孰非,只是心安理得跟你唠两段家常,他那里尚在不动声色,你这边早就不禁莞尔。在电视荧屏上,你目睹的不是乡村爱情交响曲,是中国乡村智慧和幽默在现而今的最高形态。

可《乡村爱情交响曲》中的乡村又是极不真实的,这个系列拍到第4部,距离现实已经愈发遥远。即便它令你身临其境,手触泥土,如沐田野里的风,闻到炊烟的味道。但有个声音却在告诉我们,这大部分都是假象,尤其是当真正的乡村愈发衰败,愈发冷清,愈发残酷的时候,我们凭什么相信剧中那些精致的浪漫和美好?乡村里还有多少爱情?还有多少年轻人常年生活在那里呢?没有青春的乡村里,爱情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或许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年轻人的心是一片片荒芜干旱的焦土,生活的重压之下,婚姻和爱情被朝不保夕的焦虑环绕着,还有多少心安理得的乡村爱情呢?

赵本山的电视剧,基础仍是“二人转”,不过我们看到舞台化的精髓被生活化的表象有效掩盖。“二人转”是一个男女关系,爱情同样如此,女性人物是被动的因素,但同时又是稳定的因素。所以我们看到在《乡村爱情交响曲》以及其前作《乡村爱情故事》里面,女性人物永远是貌似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实际则完全掌握着情感的方向。男性人物往往是随性而为。不负责任,与之相对应的女人则是理性与母性的完美结合,她们会包容男人的那些可以包容的过错,同时亦会在心中为自己保留几分,这是乡村爱情故事当中最美好的东西。时代变化多端,人心不古,善良难觅。男人的心坏了或许还有救赎之路,但女人的心就一定不能坏,因为女人要为我们养育孩子,她们能够保持善良和高贵的母性,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上一篇:《最爱》压缩掉的不仅是时长 下一篇:做人别太“王海涛”做剧别太痒痒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