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城与空城,两个不同的城市问题

时间:2022-10-18 11:56:06

鬼城与空城,两个不同的城市问题

近几年来,中国的鬼城问题成为国内外许多媒体热衷讨论的话题。然而,有些媒体混淆了空城与鬼城的概念,夸大问题,并制造了不利于新型城镇化的舆论导向。因此,有必要搞清楚鬼城的定义及其与空城的区别,以科学地对待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

从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空城与鬼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和现象。两者的主要区别有三个方面。

首先,鬼城与空城是在城市化不同阶段分别出现的两个有明显区别的现象。所谓“鬼城”(ghost city),是指经历过一段辉煌的发展历史后由于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不及时而陷入了长期衰退的城市。城市与区域的发展都有生命周期,就像生命有机体一样,存在一个由年青到成熟再到老年的阶段性发展规律。鬼城是城市发展到老年阶段出现的问题,这类城市都曾有过辉煌的发展历史,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曾经达到过很高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固化,主导产业竞争力下降,失业问题突出,结果出现大量厂房与办公楼遭弃用、人去楼空、城市破败等现象。在工业化起步较早的国家,都一定程度上存在鬼城。这种城市人口大量外流之后,城市建筑物长期失修,每当刮风之时便噼啪作响,发出类似鬼叫的声音,因而被形象地称为鬼城。由此可见,鬼城不是造出来的,而是城市发展到老年阶段之后没有找到医治“萧条病”良方而出现的一种问题。某些媒体的报道文字和地图明显混淆了鬼城与空城的概念。其所说的鬼城,实际上大部分指的是空城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鬼城。空城(empty city)是指建成后缺乏产业支撑、人气不旺的新城,是处于年青阶段的城市出现的一种问题。一般而言,新城、在建城市初期或建成初期或多或少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这类问题可用四个字概括,即有城无市。也就是说,城市建设景观漂亮且基础设施完善,但没有相应的产业支撑,人口密度很低。应该注意的是,空城根本就不具有真正的鬼城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典型特征,许多媒体没有注意到鬼城与空城的这一本质区别。

其次,鬼城与空城的治理方法与发展前景是不一样的。鬼城是老年期的城市,其出路在于通过转型振兴经济,恢复往日活力;而空城是年青期的城市,其出路在于找到一条适合城市特点的社会经济发展路径。鬼城的基本格局是经过长期历史演变而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路径依赖问题,因而其发展格局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而空城的发展尚未定型,其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根深蒂固的,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改变有城无市现象。鬼城因路径依赖产生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刚性,而空城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就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而言,治理鬼城的难度较大,而解决空城问题相对容易一些。在中国,鬼城是典型的老工业基地,这类城市在国外亦称萧条地区。根据国际经验,这类地区的“萧条病”需要一个痛苦且漫长的治理过程。在治疗“萧条病”的过程中,防止因产业竞争优势丧失而造成的人口大量流失是重中之重。而空城改变面貌的关键在于增强对产业和人口的吸引能力。

最后,鬼城与空城的治理主体的层级有明显区别。鬼城的问题比较严重,因而需要中央政府支持;空城是地方政府造成的,其问题一般在地方政府层面解决。纵观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史,会发现一个基本规律,即目前的鬼城都是曾经为整个国家或大范围区域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区域,但由于竞争优势的丧失,这些城市难以依靠自身力量摆脱萧条困境,中央政府一般会通过萧条区域政策助其重振昔日雄风。空城是新发展地区,有些空城面临的问题是临时性的,有的则是由于地方政府规划不当造成的。一般而言,空城问题不需要提升到中央政府层次来处理。

根据上面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某些媒体对所谓“鬼城”的报道是非常不科学、不负责任的。从城市与区域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的“鬼城”没有那么多。媒体对城镇化过程中的错误做法进行报道与批评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乱用概念,更不能夸大问题,误导民众。

目前,空城问题比较突出,但将空城归为鬼城之列,等于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面临不同问题的城市混为一谈。鬼城与空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现象,混淆二者有可能会误导地方政府的决策,也可能会误导中央政府治理老工业基地的决策。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地方造城运动存在许多问题。而且,随着更多的区域进入发展的老年阶段,会有更多的城市面临跌入鬼城陷阱的可能。正因为如此,中央政府于2014年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这一规划的主要目的是纠正过去城镇化的偏差,引导全国各地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城镇化道路。

如前所述,任何城市与区域都存在生命周期规律。从规律的角度而言,任何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会遇到“老化”问题,但这并不表明任何城市都会陷入萧条的泥潭之中。在即将进入老年阶段之前,城市若能未雨绸缪,就有可能避免陷入鬼城陷阱。空城问题是可以提前预防的,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合理安排城市规模,就可以避免未来出现新的空城。

鬼城问题一般发生在老工业基地和已经进入成熟后期的区域,其患有严重的“萧条病”。根据世界各国治理“萧条病”的经验,萧条区域的发展政策主要有如下几种:改善区域投资环境,鼓励经济中心和发达城市地区分散经济活动,引入跨国公司,发展新兴工业和转岗再培训等。治理鬼城问题需要各级政府通力合作,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区域经济已经步入了与以往不同的一种新常态,即中西部地区会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中坚。从四大战略区域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中西部地区潜力是最大的,是未来挺起中国经济的脊梁。总体而言,中西部地区还处于发展的年青期,其出现问题的城市绝大部分不具有鬼城特点。虽然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新区或新兴城市呈现出了一些空城迹象,但大部分是临时性的,这是由这些城市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的特征所决定的。过分夸大中西部地区的鬼城问题,既不符合实际情况,又会对中西部地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鬼城与空城存在显著区别,错误理解鬼城的含义是不科学的,夸大鬼城问题有哗众取宠之嫌,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夸大鬼城的数量,不仅会误导大众舆论,而且会误导政府决策,对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害无益,甚至会给那些制造中国经济崩溃论者以口实,从而造成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舆论氛围。澄清鬼城与空城的本质区别,并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科学认识鬼城与空城的本质区别及其不同的形成原因,有利于分门别类地制定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问题的政策,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整体发展水平。(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一篇:山地和游牧族群生存状态的自我选择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消费前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