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不记账也可以很懂钱

时间:2022-10-18 11:32:31

从小看的是清朝以前的好书,赏文征明,6岁开始唱京剧,父辈之间谈的都是梅兰芳,11岁开始帮父亲进拍卖行,母亲是标准的“上海小姐”,每天12点起床洗头、做头。在台北知名私立贵族学校“复兴”度过了从幼稚园到高中十四年的学生生涯,一直是班长,以前的同学现在皆是政界要人和上流社会的小孩。这是蔡康永的人生。以前觉得,康永之于娱乐圈,是太复杂太通透,这些天赋浪费了,现在反而释然――就像艺术品有人看、有人爱才有价值。

小时候的蔡康永以为烟灰缸是家里很重要的东西,目之所及,到处都能看到父亲买回来的各种烟灰缸。成年后才知,那时他父亲也不抽烟,只是收藏爱好,别人家里也只得一个就够。他说,父亲是一个公子哥式的人物,平时除了工作专业,还会买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所谓“任性的消遣”,比如画、烟灰缸以及各种装饰品。只是这些父亲眼里的宝贝们,现在并不能恰当的处理,拿家里几十个单价非常昂贵的烟灰缸来说,不会有某个“烟灰缸鉴定协会”跳出来公布它们的价值。“唯一的结局就是流入旧货市场,被一些喜欢的人带走”他说。

单论收藏,他和父亲极像,蔡康永家中收藏也多昂贵又奇怪。只是蔡康永现在正在逐步把自己买的书、画送给身边的友人。现在想要入手一件艺术品,在“自己很喜欢但买回来就再也卖不出去的作品与很有升值空间的作品”之间,他会果断选择后者。

金钱带来的幸福错觉

钱可以带来幸福、带来成就感?两天前,蔡康永和朋友也聊过这件事情。有一些很会赚钱的朋友,他们都认为赚钱比花钱开心。 因为,他们的财富已经多到花不完,疯狂的花一阵子后,竟然觉得没意思。“那些继承了庞大遗产或者买彩券突然中了几十亿的人,按理说应该是世界上最爽的人,可是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满足感,”蔡康永说,“之前看过的一本书叫《不断幸福论》。作者是个德国脑神经学家,他研究大脑欲望反射区。通过侦测脑部发现,对一件商品产生的渴望在脑部的放电位置与得到该商品后的愉悦完全不同,它们是两个部分。”

蔡康永也拿明星作比。他说明星大部分的乐趣来自于群众对他们的肯定,同时也带来财富。可是如果只是在台面下默默地赚钱,他走出场时没有人尖叫,他上网时没有人想跟他搭讪,没有人写信送礼物给他,那么他做不了明星,那不是做明星的乐趣。所以得到别人肯定,做成事情远超过有钱。

名气是明星最重要的资产

“明星的状况很奇怪。名气是我们几乎最重要的资产,为什么明星被偷拍后很烦恼,或者是在公共场所出丑很烦恼。对一般人来讲没什么伤害,挖个鼻孔啊、或者是在路上跌个狗吃屎都没什么。可如果是明星特别是大美女,就会影响形象。这个东西虽然抽象但却是明星最重要的资产。所以,大部分人找我们合伙的时候都是因为名字这个东西,而不是用我的钱。所以我们在衡量的时候,比较多的是在想那件事会不会伤害到你的名字而不是你的钱。伤害到钱对明星来讲还好了,但若伤害到名字我们修补起来会很麻烦”康永说。

金钱“怎么”不是万能的?

采访中其实并未涉及到明星慈善的问题,但在聊到“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个问题时,蔡康永更想问“金钱怎么不是万能的”,他认为这样更能让人们反思如何运用好这些善款。

最近一年,演艺圈慈善风盛行。这当中有做到实处的,也有惹众怒的。出发点是好,但结果却不尽相同。康永的一个观点也许可以引发思考。“很多企业家把钱拿来做慈善,可他们渐渐都会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如果他们并没有用自己管理企业的那种能力来管理慈善事业的话,其实没有办法好好把钱利用起来。所以比尔・盖茨才会发现说恐怕他的管理能力也得发挥在慈善这件事情上。慈善一样是解决问题,跟做企业也一样。光有钱,不够力。还有很多人都想,谁贫穷缺钱,(有钱的)就把钱丢出去就好了。可是,从来就没有把钱丢出去,贫穷就消失不见这样子理想的结果。”

屡屡被劝阻的买件

蔡康永现在在台湾有一处房产,虽然并没有从投资的角度入手该房,但据他说,比起购买时,现在的房价已经涨到非常可观。当初买时,地理位置等各方面都十分合他的心意,非常喜欢,所以买下。他也曾想过在海边买房子,但很多次都被身边的朋友劝阻,他们比蔡康永在买房这件事上更为理性――潮湿、家具膨胀等一系列麻烦会让他望而却步。

据他回想,身边很多朋友在纽约或是伦敦也都有入手小公寓。初买时,大家都只会浪漫的构想自由的旅行,想去哪就住在哪个家。但最后,这些房子的命运就是出租给当地人,完全没了那份浪漫,即使去到当地,也还是入住高级酒店。“如果不能像麦当娜那样,每一处房产都雇有管家照料,没那个财力,最好还是不要考虑这种浪漫”蔡康永奉劝海外置业的再考虑一下。

投资只做股票,记账交给会计师

蔡康永坦言他所有的投资都集中在股票与艺术品上,2010年9月29日,台湾加权指数收盘数比2009年同期上涨9.58%,在全球股市中,股指排名非常靠前。

曾有很多人猜测蔡康永的真正身价,他的一句话可见一斑,“我是一位抗风险指数能力比较强的人”。他说自己是一个即使记了账也不知道如何看账单的人,所有一些大额消费会全权交由会计师团队处理。

之前也聊到他东京留学时的挥霍事件,他曾经尝试过记账。那时在东京大肆消费,其中买的最多花钱最贵的就是书。一些看起来很像艺术品但完全读不懂的日文书也一并购买。这样疯狂的举动,当时还是有些内疚,于是把那些购物收据都一一收好,用夹子夹成一叠,计划回台湾后要反省自己的行为。但回到台湾后,那叠收据也只是被他翻翻就立刻扔进垃圾桶。他想反正也不用再过去日本,还想那么多干嘛?记者也问他对股票、基金、证券或保险最烦哪项时,他只巧妙的说,保险绝对是最后考虑的项目。

家底雄厚再加上专业团队运作,蔡康永对金钱的态度实际上并没那么敏感,但自己感兴趣的投资除外。采访间隙记者请蔡康永作一个心理测验,“婚礼上的果汁”,四个答案中,他选择的半杯。

M:为什么会想到要写些关于艺术品投资的事情?

C:如果既是投资又能让兴趣得到满足当然会开心一点。演艺圈的人跟艺术家一样――做的都是虚无飘渺的事,其实很适合做艺术品投资。讲一个笑话跟画一幅画,都不是不做就会死人的事情,可是却会带来巨大的金钱效应。所以我觉得演艺圈的人特别能够理解艺术品很值钱这件事,面对冷冰冰的数字可能没感觉,可面对一幅很漂亮的画或有震撼力的雕塑就会很有感觉,所以我当时就想写下来,让演艺圈的朋友们看看事实是怎么样的。

M:能谈谈跨界设计这件事吗?

C:这有点像做投资。先看看股票或是基金的历史走向、收益表现,然后再决定具体买哪只产品。这次操刀设计女鞋,我并没有投入资金,还是以名气做投入。女人与高跟鞋之间的那点纠葛,即在穿上的第一秒就知道这鞋好穿与否,这与好看无关。对于设计,各界都默认欧美的权威地位。但是,虚无的设计品,圈内从来就不缺,反而数量渐增。特别是近日纽约时尚周,那些踩着极细高跟的模特儿,在华丽的T台上演一幕幕“脚踩风火轮”的闹剧,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样令人捧腹的视频,有谁真的在意过模特当时的内心起伏?如果是我,心底一定会狠狠骂一下那位设计师。

艺术品也需要“保”值

蔡康永先生愿意把对艺术品的浓厚兴趣写成经验并出版与朋友交流是件美事。但昂贵的艺术品要保护好它们也很重要。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聘请专人计算报价品投保价值与各种报价方式。

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

蔡康永先生虽坦诚自己时一位抗风险指数能力比较强的人。但是风险始终都是存在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单单在金融资产方面的投资如股票、房产、艺术品以及贵金属等方面投资,建议同时关注风险投资。

科学合理避税公益活动

我们建议明星们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合理选择捐赠对象赠。另外台湾也是需要征收遗产税的地区,建议蔡先生通过信托规避遗产税、赠与税。

增加自身保障

蔡先生对于保险的态度虽有所保留,但如果有一天,收入能力下降或是完全停止,那时候要靠什么生活?因此我们建议蔡先生适当的购买定期寿险、人生意外伤害险或重大疾病险,并在定期寿险产品选择上注意合同中的可转换条款,以便在合同到期之前将定期寿险转换成养老保险。

蔡康永

1962年3月1日出生,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作家。爱他的粉丝叫他“不乖小王子”,其祖父曾经营上海自来水公司,父亲蔡天铎是台湾著名的律师,1949年曾是中国最大上海中联轮船公司的老板。康永1990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电视研究所编导制作硕士学位后,返回台湾参加电影制片、主持以及编剧、影评的工作。其中访谈节目《康熙来了》最为成功。蔡康永曾连续4届主持金马奖颁奖典礼,也出版过多本散文著作,包括《痛快日记》、《LA流浪记》和《那些男孩教我的事》等畅销作品。

上一篇:围观财富三千年 下一篇:金牌教练员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