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死人是否应承担责任

时间:2022-10-18 11:16:50

骂死人是否应承担责任

案例一:

去年8月27日上午,市民周女士和女儿在某大型超市购物后,乘免费班车回家。途中,母女两人因为一点琐事与同乘该车的老人乔某发生口角。老人下车后,这对母女不依不饶地追了下来,在老人宣称自己有心脏病的情况下,这对母女依然对老人进行推搡和漫骂。行至一书店门前时,被纠缠不休的老人乔某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周某母女被当场抓获。老人乔某突然倒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其死亡?当地公安局委托法医对乔某进行了尸体解剖。法医鉴定:死者乔某是因外伤、情绪激动、过度活动等因素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突然发作死亡。随后,检察院对周某母女俩涉嫌犯故意伤害罪提起公诉,乔家人也提出了58万元的民事赔偿请求。面对指控,周某母女俩辩称没有伤害乔某,其实是因心脏病复发死亡。经调解,周某家人向乔家赔偿了25万元。最终,法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从轻判处周女士有期徒刑3年,缓期5年执行;判处周女士的女儿有期徒刑3年,缓期3年执行。

说 法:

本案中,母女俩承担巨额民事赔偿责任,与母女俩恶语伤人,最后致人死亡不无关系。根据日常生活常理,一般性的漫骂并不会致人死亡,但本案的特殊性在于对方系心脏病患者。事实上,乔某死亡的直接原因应当是由于心脏病引起,但是母女俩恶语怒骂起了关键性的诱因作用。母女俩在明知对方具有心脏病等危险疾病的情况下,仍然故意刺激乔某,最后致人死亡,具有过失,因此与乔某死亡具有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故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而母女俩承担刑事责任与其触犯刑法有关。在本案中,周某母女二人不仅与乔老汉发生漫骂,还发生了肢体上的推搡。母女俩在得知死者患有心脏病的情况下,应当预见自己的失德行为会造成不良后果,但仍不放弃攻击,最后造成致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法院最后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追究母女二人刑事责任,可以说是罚当其罪。

该案也再次警示世人不要因日常生活琐事大动干戈,致使事件恶化,酿成不良后果。特别是遇到老弱病残之人,更要理性谦让。他们由于体质原因,更容易因情绪过激产生严重后果,而本案就正是这样一个典型。

案例二:

1998年8月6日,44岁的朱凤霞(化名)因为一点生活琐事与邻居20岁的李某发生了争执,朱凤霞用大量污秽不堪的言语厉声辱骂李某,还将李某按倒在地上,用脚踩着李某的头发,并且咬伤了李某的手指,致使李某身上多处软组织挫伤。经群众劝开后,朱凤霞仍然觉得不解气,又当着众多村民的面辱骂李某,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此后,李某开始出现精神恍惚。同年8月13日,经当地精神病医院刑事诉讼医学鉴定委员会鉴定,李某因被辱骂、侮辱导致精神失常。9月的一天,李某服毒自杀。李某家人悲痛欲绝,遂向法院提讼。后法院以侮辱罪判处朱凤霞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并赔偿被害人李某家属经济损失11796元。

说 法:

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实践中,侮辱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暴力行为侮辱,比如强行撕烂被害人衣物使其于大庭广众,使其人格、名誉受到损害;二是言语侮辱,比如以言语对被害人进行嘲笑、挖苦、辱骂;三是文字侮辱,即是以文字、漫画的形式对被害人进行侮辱。

构成侮辱罪,还必须是“情节严重”。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的情形。本案中,朱凤霞的公然侮辱行为不但手段恶劣,而且直接导致了李某自杀的严重后果,显然属于情节严重,已构成侮辱罪。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外,犯侮辱罪,告诉的才处理。这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侮辱罪是自诉案件。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需要受害人向法院,公安机关并不主动立案介入。

若受害人所受到的侮辱尚未达到“情节严重”,不足以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可以依据《民法通则》相关规定,诉请行为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本栏目法律顾问为四川光时律师事务所)

上一篇: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下一篇:钢琴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