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畏风多汗案

时间:2022-10-18 10:19:02

郭某,男,40岁。主诉:头顶畏风汗出1年。病史:1年前因练气功不慎,出现左侧颈部“风池”部凉感,渐往头顶部发展。现头部多汗伴畏风怕冷,尤以白天汗出明显,活动加剧。曾在多家医院诊治,诊断为:自发性多汗症,给予中西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于1月前转到本科针灸治疗。查体:C2~C4棘突及双侧旁开有压痛,左侧风池穴压痛明显并向头顶放射。叩顶试验(一)、臂丛牵拉试验(一)、旋颈试验(一);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舌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数。证属阳气虚、胃气不固。治以壮阳固表、培补肾元。取穴:百会、四神聪、太溪,头顶部向百会方向围刺,施以补法,治疗2周好转不明显,考虑患者年龄及症状发展过程,建议患者做颈部X线片检查,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2~c6钩突变尖,椎体前缘稍许增生,c2左侧椎间孔变窄,诊断为颈椎病,枕大神经受压引发功能失调性多汗症。治疗仍以针灸为主配合手法治疗,增加颈夹脊及风池、天柱,风池针感放射至头顶部。推拿以拿法、揉法为放松手法,拔伸法为主以缓解颈肌紧张,改善局部的微细结构位置关系,减轻压迫。治疗l周后症状消失,又巩固治疗l周痊愈,随访半年未再发病。

按语:颈椎病为颈段椎间盘、椎骨、骨连接的退行性变影响到神经、椎动脉、脊髓等结构时出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本病临床中多以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多见,表现支配区麻木、疼痛及头晕等,而单纯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局限多汗为主要表现较少见,容易和单纯自发性多汗症混淆,而两者治疗偏重点不一样。枕大神经来源为第2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穿过斜方肌腱膜和颈深筋膜,在上项线以上分布于颅顶的皮肤,脊神经(周围神经)都含有躯体神经和内脏(植物)神经,植物神经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本病原发病为颈椎病,影响颈丛而发病,故治疗应把重点放在颈部颈椎病的治疗。依据枕大神经的起始走向及“气至而有效”原理,针感要求向头顶放射,这是针刺取得良效的关键。“汗出于营。司于卫”,汗出不止属卫阳不固,汗液外泄;头为诸阳之会,在头部外泄说明阳虚较重。百会乃是足太阳、足少阳、手少阳和督脉等5条经脉之会穴,具有宁心安神、升阳固脱之功效;取足少阴肾经之太溪意在促使水液输注于膀胱而利尿,使水液排泄有道而达治疗目的。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效果,但需根据病机之不同,辨证选穴,正确运用补泻手法并配以按摩方可奏效。

湖北430079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2004级康复专业 吕双双

福建364000龙岩市博爱医院针灸科

指导:戴荣水

(收稿日期:2006-11-28,王晓红发稿)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膈俞穴注射Vit B1治疗单纯性呃逆 下一篇:穴位埋线加西药治疗儿童广泛性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