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辅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剖宫取胎术中应用的报告

时间:2022-10-18 09:31:05

硬膜外辅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剖宫取胎术中应用的报告

摘 要 目的:为解决硬膜外麻醉在剖宫术中阻滞欠佳时,造成产妇切皮疼痛的身心伤害,增加局麻药后造成血压下降的问题。方法:选择产妇ASAⅠ~Ⅱ级,单胎足月妊娠,胎儿无宫内窘迫征象的剖宫取胎术在硬膜外阻滞欠佳者46例,随即分成两组,A组(n26)切皮前1分钟缓慢静注氯胺酮0.5mg/kg,B组(n20)为对照组。术中均常规面罩给氧3~5L/分。结果:两组生命体征均平稳,取出胎儿均未发生呼吸抑制征象,无明显差异,A组切皮镇痛效果明显,B组产妇疼痛较多。结论:26例剖宫术硬膜外阻滞欠佳者切皮前1分钟缓慢静注氯胺酮0.5mg/kg辅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后,产妇切皮镇痛效果明显,对产妇和胎儿是安全的。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氯胺酮 剖宫术的临床应用

在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取胎术中,由于妊娠引起的腹压增高,增大的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静脉回流不畅,而致硬膜外间隙静脉丛扩张,压力增高,常常会遇到阻滞欠佳的患者。试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0.5mg/kg)辅用于硬膜外阻滞欠佳患者取得满意效果。在对26例硬膜外阻滞欠佳剖宫患者辅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麻醉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产妇ASAⅠ~Ⅱ级,单胎足月妊娠,胎儿无宫内窘迫征象,拟行剖宫取胎术者。经L1~2或L2~3间隙穿刺,均向上置管3~4cm,开放静脉通路,滴入晶体液(如平衡液、林格液等)或胶体液(如706代血浆注射液、贺斯注射液等)从硬膜外导管缓慢注入1.6%利多卡因4ml试验量,5分钟后查无全脊麻征象,生命体征平稳,分别再追加1.6%利多卡因6ml两次,期间间隔时间5分钟,第3次给药后5~10分钟,测麻醉平面及麻醉效果。在2年多的时间里遇到硬膜外麻醉阻滞效果欠佳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26)切皮前1分钟缓慢静注氯胺酮0.5mg/kg,B组(n20)为对照组。术中均常规持续面罩给氧3~5L/分。观察产妇切皮时疼痛情况,同时监测术中RR、HR、BP、SPO2等变化。

结 果

46例生命体征均平稳,两组无明显差异。A组切皮时镇痛效果明显,B组产妇疼痛较多,两组取出胎儿均未发生呼吸抑制征象。经试用后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应用于剖宫取胎术中硬膜外组滞欠佳者,有明显减轻切皮疼痛的效果,且对产妇和胎儿是比较安全的。两组镇痛效果比较,见表1。

讨 论

在剖宫取胎术中硬膜外阻滞欠佳的产妇,切皮疼痛,最易导致产妇心理伤害及影响术后康复。剖宫取胎术中遇到硬膜外组滞欠佳者,以往常用增加局麻药剂量来解决,1.6%利多卡因首次用量到20ml,甚至还更多。这样,切皮疼痛虽可减轻,但往往导致血压剧降,需加速输液和用升压药等处理,待血压回升后方可开始手术。由此给产妇和胎儿生命带来危险因素,而且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局麻药剂量还有可能导致局麻药过量而中毒,因产妇硬膜外间隙静脉丛扩张,间隙变窄,局麻药易扩散,吸收快,用药剂量需比非孕妇减少1/3。

利用氯胺酮的体表镇痛作用,可弥补上述的不足,消除切皮痛,同时对产妇有镇痛催眠作用,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有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氯胺酮是静脉全麻药,其静注作用时间快(平均1分钟),维持时间短(5~15分钟),镇痛作用强,尤其是体表镇痛效果好。亚麻醉剂量0.5mg/kg即有镇痛、镇静、催眠作用,能使半数病人神志消失。此剂量不良反应少,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轻微,不影响产妇术后哺乳和产后休息。经使用0.5mg/kg氯胺酮缓慢静注,26例中均未发生新生儿呼吸抑制,且生命体征比较平稳。

表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例)

注:(P<0.05)。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

2 李仲廉,邓乃封,等.妇产科麻醉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4-116.

上一篇:异丙酚复合微量氯胺酮麻醉用于胃镜介入硬化剂... 下一篇:PPH治疗重度痔病112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