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8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18 09:23:15

炭疽80例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提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玛曲县医院2004年1月~2009年5月诊治的炭疽患者80例,对其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按诊断标准,80例患者均确诊为炭疽。其中皮肤炭疽79例,占98.8%,肺炭疽1例,占1.2%。经治疗79例痊愈,1例死亡。讨论:加强诊治炭疽病的专业培训,对病例做到早确诊早治疗,降低病死率。向群众宣传预防炭疽病的知识和常识,建议畜牧部门加强畜间检疫,并协同做好人畜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关键词 炭疽 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77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烈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现收集玛曲县医院2004年1月~2009年5月诊治的炭疽患者80例,对其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提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5月收治炭疽患者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2~73岁,平均32±16岁;均为藏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发病前均有病、死畜接触史,于接触病、死畜后1~5天发病。

病灶发生在手指、手背、手臂处62例,颈部10例,面部6例,腹部皮肤1例,肺部1例。病灶部位最初出现红色丘疹,2~3天出现水疱,周围组织出现水肿、水疱溃破后逐渐出现出血性坏死,而后形成典型的1~3cm大小的黑色焦痂;病变部位有轻度痒感,有疼痛,伴局部淋巴结肿大。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体温正常者10例;39.0℃~37.5℃ 43例;39.0℃~40℃ 26例;42.0℃ 1例。1例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正常33例,WBC(12.4~29.7)×109/L(N 0.80~0.88)47例,血小板均正常。45例病灶分泌物直接涂片镜检,均可见G+大杆菌(典型的炭疽杆菌)。1例痰涂片见到G+大杆菌。

诊断:根据病畜接触史及典型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79例患者确诊为皮肤炭疽,1例确诊为肺炭疽。

治疗:均予以大剂量青霉素1600万~2400万U/日,其中4例因青霉素过敏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6.0/日,3例换用氧氟沙星注射剂0.4g/日;对于高热、水肿严重及病情较重者加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治疗3~5天;局部皮肤损伤应用常规碘酒、酒精、双氧水消毒,敷以硫酸镁纱布,每日1次换药处置。对于肺炭疽患者同时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肺水肿等治疗。

结 果

经过严格隔离、护理及治疗,79例皮肤炭疽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创口痂皮脱落,创面愈合痊愈,其中住院治疗8~16天治愈者74例,30天治愈者5例,60天治愈者1例。死亡1例,为肺炭疽患者,于住院后12小时死于呼吸功能衰竭。

讨 论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烈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人主要是由接触病畜、误食病畜肉或染菌皮毛而被感染,主要表现为高热、皮肤溃疡及焦痂、周围非压陷性肿胀和毒血症,亦可因侵入途径不同而引起肺炎、肠炎或败血症。本病以皮肤型最为多见,占95%,[1]。本组80例患者,其中皮肤炭疽者79例,占98.8%,肺炭疽1例,占1.2%,与文献结果一致。此病多发生于牧区,夏季多发,若能够及时发现,并早期应用抗生素,死亡率很低,若出现肺、肠、脑膜的急性炭疽感染伴有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病死率极高。本组经过合理治疗,79例皮肤炭疽者均治愈出院,仅1例肺炭疽者死亡,死亡率为1.2%。此病的治疗首选青霉素,本组有7例患者因青霉素过敏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氧氟沙星治疗均达到治愈。说明对于青霉素过敏者,选用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有效的。

玛曲属于甘南州西南部,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纯牧业县,藏族占80%以上。由于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使得玛曲地区为炭疽的多发区,从本组调查资料显示在玛曲炭疽四季均有发病,以夏季居多。因此做好预防工作是控制和减少炭疽发生的重点。其次应加强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此病的认识,意识到其危害性,进而自觉预防此病发生。第三、畜牧部门加强畜间检疫,并协同做好人畜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第四、医护人员应提高对此病的诊治水平,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减少此病的误诊、漏诊,有一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李兰娟,等.炭疽.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68-170.

上一篇:老年急性阑尾炎手术18例分析 下一篇:持续静滴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