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控理念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时间:2022-10-18 09:09:59

论风控理念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作者简介:于漭(1971.11-),男,汉族,辽宁鞍山人。本科,鞍山市国信国有资产经营服务中心主任助理,职称:会计师。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信息化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运用已经成为适应时代的必然需求。然而在建设财务信息化过程中避免不了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在风控理念下建设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已经成为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指出了几点更好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的途径。

关键词:风控理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实现途径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是指建立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利用如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的科技手段,优化并整合财务数据,使会计数据的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务信息化有助于实施会计的集中管理,有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财务信息化提升财务职能,加强财务监督。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与时俱进,努力完善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财务信息化功能最大化。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虽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有了一些进步,但总体来说还尚处在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风险,下面我们通过以下四点风险进行分析:

(一)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经济管理的工作核心是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事业完成的保证是有效的财务管理。财务信息化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的分析、控制、核算等提供更好的服务,然而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会计信息化管理观念落后等原因,导致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主要表现为在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滞后性、在管理方面不如企业规范和细化等。同时,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认为财务信息化是一项收付工作,并不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和要求,这就导致了领导层忽视了财务信息化工作的建设。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战略规划,存在诸多漏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中离不开系统性的规划和指导,然而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都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在推进的过程中由于方式、管理的不同,并没有通过上级部门的统一规划,而是在建设的过程中由单位内部协调完成,导致建设财务信息化平台出现难题。同时,许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中还需要哪些功能还不是很清晰,上级部门也没有通过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监控,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财务信息瞒报、漏报的现象发生。

(三)财务信息化公开度有限,数据信息共享困难。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的特点,在采集、利用、整理以及经济类信息时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涉及到国家和个人的敏感信息是不能公开的。但是,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化的公开程度较低,不仅可以导致信息化透明度较低,而且也不利于单位之间的协调,在数据采集方面也就实现不了资源的共享。

(四)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中,对专业人员有严格的要求,对于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仅要懂得会计、财务管理等理论知识,还要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知识以及能够熟练的对计算机进行操作。然而实际行政事业单位中熟悉财务业务的人员,对信息化掌握的较差,熟练信息化的人员,对财务并不是很了解,复合型人才相对于比较匮乏。长期以来由于财会人员受会计业务的影响,对日益更新的信息化知识并不能及时的吸收,导致满足不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如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普及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尽快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当务之急。

二、若干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和思考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发现,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因此我们要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采取以下几点措施进行完善:

(一)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要想在风控理念下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要正确的认识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存在的风险。事业单位要结合存在的风险,理顺各级各层的管理关系,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流程进行优化。由于财务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须要求单位的各个部门进行协调统一,从全局出发,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具有统一的财务信息化的认识,重视其中存在的风险,对财务信息化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

(二)创建财务信息化的网络平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是要依靠一个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只有通过创建网络平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才能得到更好的完善,因此事业单位要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标准,建立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初步建成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但是尚未形成一个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中,既要考虑到财务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又要考虑到上级管理部门对其的监督。一个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是行政事业单位建设财务信息化的基础,因此事业单位要确保采集财务信息的及时与准确性,这样才能保证输入信息的有用性。行政事业单位要动态的反应财务信息,保证业务信息与系统中的财务信息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三)逐步完善财务信息化制度建设。每项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制度的约束,财务信息化的功能是否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还要取决于各项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因此我们要对财务信息化制度进行完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1)实施岗位责任制,明确信息化系统内部人员的权责,做到专事专管,奖罚分明;(2)关于上机操作的管理制度,这主要包括上机人员的权限、密码的设置、操作程序的制定等;(3)有关会计信息输入的管理规定,要严格按照会计业务的处理规定,保证输入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4)有关计算机网络的维护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的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维护,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性。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对本单位的财务流程进行梳理,逐步完善财务信息化制度。

(四)加强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可以说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在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不仅仅要有扎实的财务基础,还要同时具备计算机软硬件、通讯、网络以及法律、税收等管理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财务信息化建设是要在建立在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为了保证财务信息化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上级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大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上岗能力、后续教育等问题加以重视,并保证实施的力度,例如可以针对信息化健身过程中出现的盲点进行专业性的培训等。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也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知识,努力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的以创新的理念来适应财务信息化的需求。行政事业单位只有拥有支财务素质过硬、创新意识较强的队伍,才能更好的促进财务信息化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信息化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很大的影响,财务信息化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工作的主流。我们要重视在建设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规避风险,消除一切影响财务信息化的不利因素,使财务信息化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得到更好的发挥和运用。

参考文献:

[1]高云会.李艳梅.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4).

[2]王景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8).

[3]夏洪芬.浅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运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3).

上一篇:我国电子银行面临的安全问题分析 下一篇:大专院校“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