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天王、监制、特首 你信哪一个

时间:2022-10-18 08:08:27

接连两天两次访问刘德华,时间虽短,韵味悠长。

第一天见面,摄影记者架机器时,跟华仔大致阐明了采访方向,他坐在两米外的沙发上,悠闲地翘着腿——“问,随便问,没关系的。”

第二天再见,刻意没换衣服,他一进门就做一个夸张的表情——“哇,又是你,你肯定烦死我了吧?”满室工作人员哄堂大笑。

两句话轻松搞定所有人,这让我相信,刘德华确实配得起坊间传说的“完美”一词。不过,外人眼中完美的刘德华,一定有着他自己的不完美。这是代价,或者说是赌注。就像镜头之外,他在生活中是什么样子?答案没人知道,因为每次问起家庭和私生活,刘德华的回答总是“等下私下告诉你”。

你相信哪一个刘德华?

这几年,刘德华多了一个绰号——“特首”,一开始他略忸怩,但是当人人都这么叫,他也慢慢习惯了。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他给新片做宣传,群访之前有记者半开玩笑地问“什么时候去竞选特首?”他笑的更大声“你们都这么说了,我得考虑一下”。

做了二三十年的“华仔”,刘德华没有成为“(发)哥”或“(星)爷”,但和这些江湖座次相比,“特首”一词略带政治色彩,想当“特首”要德高望重、要考虑周全、要身家清白,不信看看三不五时被拉出来示众的梁振英。不过到了刘德华这里,他是最有希望成为华人中的罗纳德·里根或施瓦辛格。

几十年香港电影的沉浮起落,有些名字会让人有激动的感觉,梁朝伟、梁家辉、张曼玉、张国荣……那么熠熠生辉,包括他们的作品都在让我们闪回到那个“最好的时代”,那些灿若星河的流金岁月,仅以表演一项作为标准,刘德华并不能算是最最耀眼的,怎么也要稍稍居于这些人之后,但是显然回头看这三十年他走的路与任何人都不同。

有时候人会做命运的宠儿,但擅长的也就那么一两样,刘德华却全开外挂地证明自己天下无敌,他开公司,陈果、宁浩等一批导演得以受到资助一跃成名,他用自己接各种烂片的演出费偿还了4000万的债务,成就这些导演,他唱歌虽然屡被批评,但是却有着天文数字的销量,说到表演,两座金像影帝、三个金马影帝也算高分通过,对了,他还在准备第二个孩子的降生。

而他也慢慢的习惯把这些比较大而化之。刚出道的时候在无线的“五虎将”里比,后来跟梁家辉比,最久的“宿敌”当然是梁朝伟,比较的最高峰当然是《无间道》系列,虽然金像影帝毫无悬念的输了,但却奉献了可以写入电影史的最精彩双雄戏TOP5。如果说那个时候他还要假装演一下,“我不在乎跟伟仔比较”,那么如今他已经是真的不在乎了。他完全做到规则内变强,直到有力量改变这个规则。如今他出演《盲探》,记者当然会问他,是不是伟仔在《听风者》里演了个盲人,你也要证明一下自己呀?刘德华一脸认真地说“是啊!”然后,这个问题就没有然后了。

关于刘德华还有几个民间传说。首先,他是为数不多的在刚刚出道就与媒体记者搞好关系的人,几十年过去,当年他交好的那些小记者如今都成为香港传媒界的中、高层或大佬,这为他提供了保护,也让他成为为数不多的的道德模范。

其次,他有个跟梁家辉一起跑龙套的著名段子:80年代两个人作为无线艺人训练班里比较突出的学员,得到了在周润发作主角电影里的龙套角色,厚厚一沓剧本,一路翻下去,台词只有三个字“是,龙哥!”。俩人设计了好久,想出了几个比较酷的动作——叼牙签、手插兜、大摇大摆一左一右地出场,却惹毛了导演,“你以为自己是谁呀?拿破仑啊?”

再次,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粉丝杨丽娟,2007年杨丽娟的父亲因无法满足女儿疯狂追星的愿望,在香港尖沙咀绝望蹈海,此事轰动一时,刘德华也面临着巨大压力,一度因抑郁症去求医。但是他还是匿名帮杨丽娟还掉了一部分债,这件事在时隔数月才被跟他相熟的记者披露出来。

这几个刘德华,你相信哪一个?

凭借投资了《疯狂的石头》、《桃姐》等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刘德华挑选电影的眼光受到很高肯定。

做监制赚足口碑

“说我眼光好有点夸大。”

早年刘德华开公司,因为经营不善,最高负债达到4000万。为了偿还债务,他坦诚,“拍了很多大家觉得不好看的电影。”这笔债到1997年左右还完,这之后,重新活下来的公司,扶植了陈果、宁浩等一批导演,包括拍摄《桃姐》的许鞍华。

从这段过往来看,刘德华并不算一个成功的老板。要不是新星导计划和《疯狂的石头》,谁会去关注他的老板或监制头衔?所以,“说我眼光好有点夸大”是句大实话,另一个事实则是,“但我一直在努力”。

记者:这几年感觉你身上的老板味道越来越浓,好像监制身份被越放越大?

刘德华:这是时间慢慢累积下来的结果。我其实从1991年就开始又当老板又当监制了,一路下来我做的工作其实没什么大的改变。可能因为这几年我监制的东西被大家看到,觉得还不错,所以才发现我有很多“新身份”。我有这个身份很久了,只是之前做的不太好。

记者:所以“刘德华眼光真好”这样的评价,其实是媒体的一种夸大?

刘德华:对,有点夸大。确实也不是我的眼光好,是我们公司很多工作人员,他们真的花了很长时间去找一些不同的题材去做。

记者:但你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很多时候也力不从心吧?

刘德华:我觉得你尽心尽力去做就好了。比如那个《寒战》,当时也是找到我的公司,可是投资比较大,我就把它推荐给其他人,然后安乐的老板看到,就非常支持。我虽然没在经济上帮上忙,但我有在幕后帮忙研究剧本,演员怎么表演,后期可以帮上什么忙等等。我希望大家看到我喜欢的电影,而不是说大家去看刘德华演的电影,所以我一直很配合告诉大家,刘德华只是一个客串,但是他非常喜欢这个剧本。

记者:有时候因为力不从心,也会拒绝一些来求帮助的电影吧?这些拒绝掉的作品,会有遗憾吗?

刘德华:有。你比如说阿牛(微博),当年他那部电影也曾经找到我们公司,但那个时间我的钱都投在《桃姐》上了,没帮上忙。后来我就觉得,一些好的演员好的导演,他们有一些作品需要钱,我一个人的能力真的不够。所以我会跟其他同行说,让他们帮帮忙,像内地于冬,对我们《桃姐》的支持就非常大。我觉得,拼了命去付出了,就没什么遗憾。

对香港电影的贡献获肯定

“他们制作时遇到瓶颈,就去我公司聊聊。”

能在翻脸不认人的娱乐圈混得八面玲珑,你可以不是个完人,但一定得心存感激。这就很好理解,为何成为大佬后的成龙,能这么拼命地培植新人、搞慈善。

刘德华的感激更具象、更点对点——回馈香港电影。虽然早已跟着香港导演们北上,但他给《寒战》拉投资、找演员、甚至亲自客串,还一手拉扯《打擂台》、《桃姐》这样的纯正港片。

一个人的努力延续一个工业的寿命,这份奇观,有属于刘德华的一份。

记者:今年金像奖的时候,有一个细节很让我感动。台上很多获奖者,即便他的片子你没有参与,也都会在台上感谢你。你对“香港电影”这四个字的努力和贡献,好像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刘德华:我觉得我已经成为电影工作者群体的朋友了。每次他们碰到剧本上面的瓶颈、或者投资不够,都会到我们公司去聊。他们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投资只有500万,差那么200万,我就说没关系,我们在剧本上调一调,你加两个好的演员,可能你就能拿到这700万,我就帮他们跟一些演员去谈。就是这样一些动作,到他们成功的时候,他们都会对我说谢谢。

我觉得很多人在做这个,可能大部分人没那么幸运,真的有水准的人都跑到我们这边来了而已。我觉得这是群体的力量,谢谢他们,因为香港电影真的需要他们。

记者:这种努力好像也体现在你一贯的表演和工作中。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你是演员界的劳模。

刘德华:这个圈比我努力的人太多了,只是大家没看到,很多人的付出没有回报。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疯狂的石头》里的连晋(微博)?他为了演这片,很努力在练普通话,到现在身材也维持的很好,为了得到继续表演的机会。《建国大业》的时候,我把他拉来跟我一起,我演那个国军的时候,他就在旁边讲两句对白,结果出来把他都剪掉了,我那个时候心里特别不舒服,特别特别不开心。然后就跟自己说,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会再帮他,可是到现在还没有求到一个导演去用他。

记者:现在工作这么密,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

刘德华:时间上面我安排的特别好,我花在工作、家里、朋友的时间,够用,也蛮平均的。我觉得我现在的工作量,还有我面对工作的态度刚刚好,没有过。做演员应该有选择,比如广告是比较容易赚钱,但你如果花很多时间在广告上,对本身工作就不好了。

演艺圈劳模也不会拼命

“安全是第一位,拍动作戏保护一定要做的好。”

大家都只记得刘德华那张不老的脸,但都忘了,他已经是位52岁的“老人”。虽然他并不以动作戏闻名,但持续三十多年的高强度工作,身体的磨损,是种必然。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像成龙大哥那样,用一部《十二生肖》给自己作结。《富春山居图》里,他亲自跳迪拜塔,一招一式的按照武指的设计拍打戏。“安全第一”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但三年前他参加某综艺节目录制时,就已经招供,“因为老拍爆炸戏,现在的听力已经不太行了”。

劳模不好当,尤其是刘德华这样的超级劳模。

记者:《富春山居图》动作戏很频很密,拍戏时有没有受伤?

刘德华:没有,他们的安全做得非常好,然后现在有很多很多新的技术,那保护的各方面也做的非常好,基本上整个拍下来没有很不能掌控的状况。

记者:之前看片花,迪拜塔速降那场戏很刺激,是实拍的吗?

刘德华:一半一半。有在现场跳,但现场跳只有一次,它是一层一层这样高上去的,大概是10层楼,又有一个像阳台那种吐出来的空间。我们是从30多40层跳,拍出来感觉我们往外面跳,但是其实下面有一个阳台。

记者:成龙大哥之前说,《十二生肖》是他最后一部动作片,你有没有想过,以后也少拍这样危险系数比较高的动作片?

刘德华:保护做的好的话,我不会介意。这次《富春》,导演对我们演员的保护做得非常好。其实不管拍什么片,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记者:《富春山居图》的绿幕特效比例很高,这是不是可以相对减弱一些动作戏的危险性?

刘德华:他们经验很丰富,拍动作戏会有钢丝保护,所以都还蛮顺利的。这次的幕后有很多外国人,跟香港的武指比起来,他们的思路更清楚。他们会事先想到整个设计是怎样,然后我们就重点去练那些动作。香港以前就是现场才练,今天练不好,明天再练,练到开拍,但现在也慢慢偏向《富春》这种模式了。

《富春山居图》搭档林志玲(微博)(微信号:chilinglin)

“我陪她研究怎么打人。”

出道三十多年,履历上拍过的电影已经达三位数,你依旧可以质疑刘德华的演技,但无法抹杀他的表演经验。曾经问过刘德华,为什么自己不当导演。他的回答透露着谦逊和自知之明:“我的性格太强硬,当导演一定是个我和剧组工作人员相互难受的过程”。

但这并不影响刘德华在现场的“导演”,已经不止一次在采访中听到他说,“我都会给演员和导演意见,至于听不听,是他们的事。”《富春山居图》里,他也没闲着,尽管在拍戏时一遍遍被林志玲扑倒在没有护垫保护的地上,但刘德华依旧愿意去跟她传授自己的拍戏心得。

比如,怎样揍人和挨打。

记者:跟林志玲合作,有没有传授一些经验给她?

刘德华:很无奈,这个戏在文戏方面能发挥的不是很多,造型和摆POSE的机会更多,她在这方面经验已经非常够了。打的方面,我会告诉她,每场戏的打,应该呈现怎样不同的表情。

记者:哦?打戏的表情也可以不同?

刘德华:当然。你和一个高手打,和你跟一群小喽罗打,表情是肯定要不一样的。包括你被人打,吃痛的表情也是不一样的,成龙的是一种痛法,你林志玲肯定有自己的痛法。我就跟她从这些小地方慢慢研究。

记者:之前林志玲说,有场她扑到你身上的戏,因为力度掌握不好,拍了很多条。你也摔得比较惨。还记得那场戏和当时的心情吗?

刘德华:记得,怎么能不记得(笑)。当时是她穿了很长的裙子,要冲过来把我扑到火海外面,所以她跳过来的时候要很大力。可是她这方面经验不太够,现场时间也比较紧,她力度把握得不是很好,所以我就拼命在那边站稳让她扑。那场戏是第二组拍的,他们比较紧张,没有好好的布置好现场,其实如果我们放了保护垫,那她可以做好很多。

记者:《富春山居图》里,你的角色又是那种360度没死角的形象,这种人物演起来现在是不是已经毫无压力了?

刘德华:这个角色其实并不完美,他有老婆孩子,但碰到林志玲以后,觉得她可怜,也很爱她。但是他已经结婚了,让别人当小三也不愿意,她能飞能打又怎样?他不是情圣,是君子。所以两个人到最后都要做抉择,就会出现一些纠缠。

记者:感觉你剖析的角色关系,比电影里呈现的要丰满许多。

刘德华:没办法,我们打太多了,还要把剧情讲清楚,时间都花在这两个方面了,没时间再去塑造角色了。

记者手记:刘德华,无法解构

始终觉得,写刘德华不适合长篇大论。他的路还很长,长到你不想在这个节点,将他拦腰切断,把一部通史写成蹩脚的断代史。

33年了,对他无论是爱是恨,感情都已经融入血液,文字解构此时很无力,也无用。就像第二次采访他时,他和张含韵(微博)唱着张学友的歌晃进房间,还调皮地冲着我的录音笔很入戏的继续哼唱。他有百般种样子,用哪个词来形容都显得不妥当。

但,他的确是个在碰面之后,三个动作内必能让你觉得心下熨帖的人。

上一篇:黄光裕狱中给国美开秘方 下一篇:银行业是否已处在危机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