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脚束臂”在辅导初学跳绳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8 07:55:46

“压脚束臂”在辅导初学跳绳中的应用

每年9月一年级学生入学,12月就面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跳绳就是其中测试项目之一,跳绳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女生较男生情况好,但是不会跳的和跳的质量不高的现象男女生均有。把这些学生统统归咎于协调性差、悟性不强是极不恰当的。笔者在分析这两类学生动作形成的原因基础上,针对性地确定了“压脚束臂”辅导法,制定辅导步骤,经过1~2周的辅导(只需体育课堂上最后几分钟的辅导),学生可熟练的跳短绳,练习一段时间后则能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或良好标准。

一、跳绳姿势

根据学生摇跳的典型动作姿势归纳以下几种,不一定准确,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提拉式或先跳后摇式:有跳的动作,有(提)摇绳的动作。能够跳过的极少。

2.抡砸式:摇绳使劲向下,动作迅猛,但是不连贯,有低头、身体前弓现象,绳砸落在地上响声较大。即使跳过也只是单个,不能连续多个。

3.团身式:蹦得高,屈体团身,全脚同时落地,落地整个身体下蹲,有的身体不断向前方移动。过与不过均有,不连贯。

4.兜脚式:绳的前端不断地打结绞在一起,时间一长就无法继续跳下去。能够跳过,也比较连贯,但动作缓慢,最后无法跳绳。

二、动作分析

上面列举的几种跳绳动作是由摇绳时机不当或摇绳方法不规范造成的,几种姿势常常是相互交织联系在一起的。下面就各种姿势侧重点做简要分析。

1.提拉式(先跳后摇式)

学生起跳后才摇绳,当绳落到下方时,双手在体侧向上提拉跳绳。此时脚已近落地了,绳还在空中,或是脚落地瞬间,绳也同时落地,学生认为向上提拉就会把绳摇过,其实已经晚了,向上提拉只是加速把绳打在已经落地的双腿上。这种跳绳方式自然很难跳过,学生也就只有等绳子落在地面静止后,再从绳子上面“蹦过”才能进行下一次。

2.抡砸式

双手握绳在体前,摇绳时从体前经下,再从后经肩上过(甚至有的学生的动作是握绳在体前向上提的高高的,然后从体前经下,再从后经肩上过),最后从体前抡下。在抡下瞬间,学生为了加速,自然有一个低头屈体使劲摇绳的动作,第二次摇跳时却是摇的空手,跳绳此时早已经在体前,双手已经无法控制跳绳的姿势了,有的由于使劲过大,跳绳从地上弹起缠绕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并且发出较大声响,从而影响第二次摇绳。另外,常常未采用体侧摇绳,肩关节不能及时调整并转向,所以前一次摇绳与后一次摇绳时两臂动作生硬别扭,必须停下来经过调整后才能继续。这种方式有的学生即使能够跳单个绳,但动作不连贯,不能连续跳多个。

3.团身式

一种情况是学生认为跳得高就容易跳过,因此第一次起跳时,使劲向上跳,同时还收腿配合,使整个身体团起来,落地时整个身体也随之重重地落下,全脚掌触地。还有一种情况比这更糟,就是为了跳过绳,团身向前蹿,这样身体就不断向前方移动,时而听见绳子砸地声,时而听见跺脚声,这两种声音相互交织在一起。若采用体侧摇绳的,可多跳几个,但十分累人;非体侧摇绳的,跳一次后必须经过调整才能重新进行下一次摇跳。这种团身式常常伴有抡砸、提拉动作,甚至可以把团身式定为抡砸式和提拉式的杂糅或升级。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团身但缺乏自然弹性,所以有的学生能够跳过,但很难连贯起来,有的即使使劲地跳,但还是不能跳过。

4.兜脚式

摇绳时,绳和绳把形成一直线方向,双手直直的把绳从后向前舞,就好像是一个网兜努力地把双脚网住。由于绳与绳把没有通过旋转调整方向,前端由于落地摩擦滚动交结,绳就在体前不断缠绕,最终打结,一次一次的打结,到后来,绳子就无法摇动。

三、纠正辅导

学生个人的协调性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跳绳的进度,但不是根本原因。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学生出现上面几种现象,主要来自于摇与跳的先后顺序存在差异以及摇绳姿势两方面。跳绳质量不高与摇跳顺序密不可分,当学生不能顺利跳过时,他们就会试着通过改变身体形态的方式来争取跳过(一次)。所谓“压脚束臂”辅导法,也就是通过压脚改变学生跳与摇的顺序,通过束臂改变学生摇绳方式,使跳绳姿势幅度小、快速、连贯。因此,在辅导学生跳绳前就必须树立先摇后跳、体侧摇绳的观念。

1.提拉式(先跳后摇)辅导方法及步骤

(1)教师站在学生体侧,用脚轻轻压住学生的一只脚。

(2)学生跳时,教师口令“摇”,如采用先跳后摇或是同时摇跳,教师则不松脚,这样学生向上跳不起,就不能做后面的动作。当学生采用先摇绳,并且等绳摇到头上时教师立即松脚,并发出口令“跳”,学生随即做出跳的动作。

刚开始时,教师一定要慢,学生摇绳可以慢点,便于学生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学生只要通过几次这样的有效训练,就能体验先摇后跳的动作要领,再坚持下去就能够连续跳。

(3)完整练习。

2.抡砸式辅导方法及步骤

(1)学生并把握绳于体侧(并把握绳即绳子的两端握在同一只手上)。

(2)教师在学生体后,轻握学生大臂,让小臂和手腕能够自由活动,减少运动幅度,做摇绳动作,但不起跳。

(3)轻握小臂,让手腕能够自由活动,进一步减少运动幅度,做摇绳动作,但不起跳,体验摇绳动作。

(4)完整练习。

3.团身式辅导方法及步骤

(1)压脚,参照提拉式(先跳后摇式)辅导方法。

(2)束臂,参照抡砸式辅导方法。

(3)完整练习。

4.兜脚式辅导方法及步骤

(1)体侧单手并把握绳,使绳与绳把大约形成直角状态,于体侧结合跳跃动作练习。

(2)体侧双手并把握绳,使绳与绳把大约形成直角状态,于体侧结合跳跃动作练习。

(3)完整练习。

上一篇:分层教学有成效 下一篇:设计教育中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