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

时间:2022-10-18 05:37:08

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

艺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方式,同时它还能激发人们的情感交流。美术教育是一种特色的艺术活动,涵盖多种情节。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注重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技巧和创造性思维,现代社会的要求是培养出个体的创造性以及主体性,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重点塑造学生的自由创造力。小学美术创造性创新意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人们的创造力和主体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将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作为首要目标,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特性。美术教育是一种有情节、有形有色的创造性活动,它自身就具备创造性和情感性。美术的教育活动开展,最终是要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水平进行培养,从而不断地激发出学生的潜能。

一、尊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中,他们的思想里还有着或多或少的主观意识,他们将接受到的这个世界上的各种感官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运用大胆的配色,不受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创造出大胆及浓重主观意识的美术作品,这无疑体现了儿童绘画的独特魅力。所以,我们在评价他们的美术作品时,不应该随意的进行批评,要从他们的角度和内心去了解他们绘画时的真实情感,在鉴赏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尽可能详细的描述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针对性地对小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

二、加强对学生的基本功的培养

想要创造出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来,需要创作者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任务时,应该将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们更直观的感受到观察的重要性,不断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在进行创作前,让学生从真实的场景中获取更多的体验和灵感,使其具备充分的创作素材,从而创造出惊人的作品来。例如,在对《淅沥的小雨》一课进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实际去观察下雨时的情境,切身的感受到下雨时自我心境的变化,仔细倾听雨点下落的声音,同时体会到雨中的色彩之美,学生通过不同的感官对下雨的情境进行体会,从而积累更多的创作灵感。

任何的创作都需要一定的绘画基本功底,美术的技能在诸多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创造性的思维构成必须通过精湛的手法表现出来,美术的基本技能为美术作品的创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还应该注重对他们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重视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的环境上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课堂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情感受到不同的熏陶。随着情境的变化,让学生融入到情节中的角色中去,让学生自发的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出他们潜在的创造力。学生们可以通过老师设定的色彩环境,发挥出更多的想象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用多种设备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开拓他们的想象力,不断的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他们快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游戏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同时搜集更多的相关资料,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断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在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的创造力不需要和成人一样,去创造一个社会上没有的新事物,只要是创造出自己在以往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事物都能算是创造力的体现。其实在生活中,许多方面都能够培养出孩子的创造力,如家里的旧杂志、旧报纸、旧电器等,都能够培养出孩子的创造力,给他们施展的机会。

(二)进行示范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粉笔描绘出作品的轮廓,并逐步为学生讲解,如创作一幅“喂小鸟”的作品,教师要明确地为学生讲解绘画的步骤,提示学生在画鸟巢的时候,应该把它放在树杈中间,并且允许学生运用各种颜色进行绘画,在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巡回指导。对于大树的结构而言,在生活中很难见到鸟巢,通常都被浓密的树叶所遮挡了,所以教师应适当地提供真实的照片或作品给学生作为参考,不断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

对于缺乏创造力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喜欢模仿老师或者同学的作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开展:

第一,在对绘画的主体进行选择时,尽量选择贴合生活实际的选题,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也能够获取到更多的素材,使学生产生创作的兴趣。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进行示范绘画时,不应该将整个作品全部展现在学生眼前,而是应该多提供给一些创造性的绘画例子,不断的丰富课堂的内容知识,让美术的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并且不拘一格,尽可能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广泛的创造空间,在色彩的搭配、画面的布局和整体形象的设计中,不应太过于规范和统一,而是让学生们自由发挥,然后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让学生们敢于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展现在绘画当中,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内容。

第三,教师应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发现学生身上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对他们进行及时评价,让学生展现出更多的优点,同时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第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创作时,鼓励学生进行互相探讨、交流。从对方的思维中获取更多新鲜的材料,为自己的作品提供更充分准备。

四、结束语

对于每一个小学生而言,他们自身都有不同的差别,在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对事物的感官和对色彩的敏感度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所以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因人而异的对每个学生进行培养,面对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时常地激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出他们身上潜在的创造能力。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不能够一味地强调美术的专业技能,而是要从学生的作品中理解出学生内心中真正的想法,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样,学生们才有更多的信心和兴趣投入到美术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朱传斌.培养中小学生创造力的中国画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李菊.中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实践与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沈亚威.浅谈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新课程(教师),2010,(12).

[4]林培亮.浅谈室外写生课在美术课中的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7).

上一篇:陈鹤琴“活教育”课程论思想对幼儿园科学教育... 下一篇:浅谈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