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影响

时间:2022-10-18 04:10:07

【摘要】 目的 分析吸烟与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WBC)计数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门诊及住院处自2006年12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吸烟史将其分成吸烟组33例、戒烟组36例及无烟组42例,对患者的血清CRP进行测定,并计数外周血白细胞(WBC)。结果 三组患者间的CRP浓度与WBC计数结果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CRP上升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226, OR=1.21), 即吸烟(包括戒烟者在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CRP上升没有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中CRP浓度与WBC计数表现为正相关关系(r=0.302, P

【关键词】

C-反应蛋白;慢性阻塞性肺病;吸烟;戒烟

作者单位:215341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人民医院内科

慢性阻塞性肺病属于一种由多因素引发的慢性炎症性肺病, 到目前为止仍未弄清该病所涉及的各种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同肺实质破坏以及渐进性气流受限之间有何种关联[1]。已有大量文献资料表明吸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首要危险因素[2]。但仅有数量不多的吸烟者最终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病,而且戒烟后患者的气道炎症仍旧存在并进一步发展。C-反应蛋白(CRP)属于一种急性期蛋白,其在急性期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均出现上升,研究表明CRP与肺功能呈负相关[3]。本文对比分析CRP在吸烟者、戒烟者及非吸烟者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之间变化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及住院处自2006年12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11例,患者年龄在40~92岁之间。根据吸烟史将其分成吸烟组33例、戒烟组36例及无烟组42例。吸烟组患者平均吸烟指数为611,戒烟组患者平均吸烟指数为561,其戒烟时间平均为(5±1.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于2002年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预防与诊治指南》[3]。同时将其他与CRP上升有关的疾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慢性肝病、活动性肺结核、肺外细菌感染、炎症性肠炎、急性脑出血以及结缔组织病等均排除在外。

1.2 收集血标本及处理

全部患者均于门诊治疗或在入院时采集4 ml静脉血。对患者的血清CRP进行测定,并计数外周血白细胞(WBC)。CRP测定使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所用试剂盒购买自上海生工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测定,WBC计数通过本院的血细胞自动计数仪进行计数。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1软件进行分析。对于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并采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对于P

2 结果

吸烟组、戒烟组及无烟组CRP测定结果及WBC计数结果比较情况见表1。三组患者间的CRP浓度与WBC计数结果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CRP上升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226,OR=1.21), 即吸烟(包括戒烟者在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CRP上升没有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中CRP浓度与WBC计数表现为正相关关系(r=0.302, 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种全身的炎症性疾病,其血清中的炎症标志物CRP水平上升是其显著的特点之一。近些年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中CRP质量浓度要明显高于正常人群[4]。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原因。通常将CRP水平上升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的指标之一,但并不能将其作为评价细菌感染的指标。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患者间的CRP浓度与WBC计数结果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CRP上升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226, OR=1.21), 即吸烟(包括戒烟者在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CRP上升没有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中CRP浓度与WBC计数表现为正相关关系(r=0.302, P

参 考 文 献

[1] 张忠鲁,徐立新. COPD的研究现状.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8):1384-138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3] 罗向军,王庆元,郭彩宏. 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意义. 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009.

[4] 卿克勤, 张锐.血沉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意义.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3:2-3.

上一篇:急性大咯血责任血管的DSA造影解剖分析 下一篇:黄栀花口服液辅助治疗手足口病的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