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鲜蜂“掌上便利店”的零售逻辑

时间:2022-10-18 03:39:12

爱鲜蜂“掌上便利店”的零售逻辑

爱鲜蜂与社区便利店的合作是多维度的,一方面给社区便利店日配货品,货品是由多个品类组合,保证商品丰富度,同时除了便利店常规的到店客流消费外, APP为社区便利店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小店额外的订单流水,小店送的货是自己的,利润由店主获得。

基于线上线下的商业模式不再被看好,生鲜行业也是响起一片唱衰声,无论是已经成型的独角兽还是创业者,都在一片阴郁中挣扎甚至夭折。

美团兼并了大众点评后,流言纷纷,滴滴合并了Uber中国,也被质疑。诚然,互联网开放本质决定了互联网企业要比传统线下企业受到更多的曝光和质疑,爱鲜蜂也不能例外,因为与O2O和生鲜都沾边,而似乎受到更多质疑。打开爱鲜蜂APP,“掌上便利店 1小时速达”赫然醒目。

关键最后一公里的最后逻辑

社区电商发展至今,几经迭代,已经和传统电商相辅相成,解决了传统电商存在的诸多硬伤,包括:假货问题、支付问题、售后问题、诚信问题,以及交易方便度、配送及时性等问题,主要体现的是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体验问题。

最后一公里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社区渠道的下沉和渗透,未来社区电商将通过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并以星探的方式,在各个社区深度挖掘一大批优质的闲散劳动力,然后通过组织培训和适度包装后,可以为社区电商提供最后一公里的一揽子服务,包括:以生活用品为核心的活体广告;以“微连锁”形式提供的代收物流配送;以“流动便利店”拓展的电商零售;以假货和诚信评估、无担保支付为核心的信用体系建设服务。

因此,线下最后一公里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成为电商闭环竞争的焦点。

起源于社区电商,有别于社区电商

爱鲜蜂的核心本质是1小时速达的“掌上便利店”,专注于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随意的购物体验。要想扮演好消费者的掌上生活超市的角色,从为C端用户提供服务的角度看,爱鲜蜂提供的30―60分钟即时配送的服务,打通了社区配送最后一公里,而30―60分钟闪送的服务则是通过与社区便利店达成合作,采用众包形式来完成的。

社区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问题,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关于自建物流团队还是采用众包方式配送一直有不同的声音再争论。实际上,任何方式都要看是否适合当下发展的要求。自建物流团队配送的前有社区001、多点,后有前期的闪电购,采用众包配送则是京东到家刚亮相时的主打,也有很多商家慢慢采用了多种配送方式结合的方法。请合作社区便利店完成最后一公里上门配送的服务,一直也是爱鲜蜂被质疑的问题,所以爱鲜蜂说,自己与社区便利店合作不仅仅只是提供配送服务一环,如果没有自身价值在其中,合作便利店只承担跑腿角色赚取配送费,很难让双方合作有更长远的发展。

爱鲜蜂与社区便利店的合作是多维度的,一方面给社区便利店日配货品,货品是由多个品类组合,保证商品丰富度,同时除了便利店常规的到店客流消费外,APP为社区便利店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小店额外的订单流水,小店送的货是自己的,利润由店主获得。在零售逐渐下滑、社区便利店受到其他零售体挤压的情况下,这种合作为传统的社区便利店提高了营收,电商成为一种工具,给便利店带来更好的方式黏住顾客,提高坪效。

电商与新零售

当互联网深入变革社会时,它已经和社会融为一体,互联网下半场已经开启,上半场没机会了。城市里电商的竞争早已是“血海”一片,炒作了多年的双十一也难玩出什么新的花样,巨头也早已攻进农村和海外,哪里还有什么机会?

对于本质,爱鲜蜂“掌上便利店1小时速达”这个定位非常坚定。对爱鲜蜂来说,最大的优势是:既能为便利店提供其他渠道很难提供的“水果+卤味+休闲零食”整盘服务,又能为用户提供线上下单渠道,而且二者可以直接衔接。在这一点上,“新零售”是爱鲜蜂上上下下的认知。

天猫和京东占据了消费者大部分理性消费场景,比如说消费者要买一套衣服,他们会去新零售平台货比三家,仔细比较款式、看看价格、问问好朋友……而爱鲜蜂定位于消费者随意、即时、突发的消费场景,比如说,早上来不及吃早饭,可以在路上下单购买面包、牛奶,到单位正好送到;下午精神困顿想吃东西提神,可以在爱鲜蜂下单买水果、酸奶,跟同事一起分享;晚上家里纸巾不够了,去网上买已经来不及,就可以让爱鲜蜂送上门还可以顺道捎一瓶沐浴露;周末有朋友到访,可以在爱鲜蜂点啤酒、卤味,招待朋友很方便,如果家里有其他的瞬间需要也可以满足。

此外,传统的电商仅仅是把线下店铺搬到了线上,批发市场变成了淘宝,而爱鲜蜂是基于线上线下全面整合资源的一家零售企业,在整个供应链条上,从上游的产品制造到下游的包括用户、商品、营销的全面一体化,而不只是简单地卖货。在新零售时代,爱鲜蜂将以实体门店、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为核心,通过融合线上线下,实现商品、会员、交易、营销等数据的共融互通,不仅将向顾客提供跨渠道、无缝化体验,还可以向上游品牌商提供供销依据,合作店铺同样获得收益。

这一切都有赖于技术的支持和线上和线下资源的融合,而不仅仅是线上和线下流量的互导,也不仅仅局限在线上下单消费、线下提供上门配送。线上和线下两个不同场景的消费营收都是爱鲜蜂这个“便利店”的营收,而在将来线下社区便利店以“一寸近一寸金”的地理位置优势,还能承载起更多的生活服务场景,这一些都是可以想象的。

互联网对商业的改造还在继续,电商已经成为过去式,大卖场也难久矣,便利店这类小型业态得到发展机会,超市更注重生鲜和体验,这些都是新零售改变旧零售的案例,而爱鲜蜂已经踏上了万里长征第一步,虽然变化还在继续。

上一篇:浅谈小农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 下一篇:订单制与车销制,到底孰优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