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地区甘薯茎线虫病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18 02:52:51

摘要 对阜阳地区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明确其发生危害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为当地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病;危害情况;防治措施;安徽阜阳

中图分类号 S432.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134-01

阜阳市甘薯种植面积达2.67万hm2左右,主要集中在颍上县、太和县、界首市、临泉县和颖泉区5个区域。为深入研究甘薯病虫害,为当地甘薯的发展清除病虫害障碍,于2010―2012年连续3年对这几个区域的甘薯病虫害进行田间调查、农户走访和问卷调查,明确当地甘薯主要虫害有蛴螬、甘薯天蛾,病害主要有茎线虫病、黑斑病、根腐病、蔓割病等,其中甘薯茎线虫病是近年来危害该区甘薯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甘薯茎线虫病,俗称糠心病,病原线虫学名Ditylenchus destrutor Thorne,其主要危害薯块,其次是茎蔓[1-2]。薯块受害时薯肉呈条状白色或褐色粉状空隙,内含大量线虫,使薯肉呈干絮状,重量显著减轻,用手弹敲时发出空心声。病薯在收获初时外表不易识别,经贮藏后薯皮变成猪肝色。病原线虫主要靠薯块、薯苗传播,而且可做远距离传播。在田间可由土壤、粪肥、雨水和灌溉水流、人畜和农具携带传播,使用旧苗床育苗也能传播。其活动最适温度为25~30 ℃。喜欢在湿润、通气良好的砂质土壤中活动[3]。

1 阜阳地区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危害情况

阜阳市甘薯茎线虫病主要是由于1996年秋季连阴,导致甘薯在田间无法收获出现坏烂。1997年春部分群众从山东将带有茎线虫病的甘薯引进用作种薯,加之群众盲目串换种苗,使甘薯种植出现这一检疫性病害。对5个示范县区分别进行了甘薯茎线虫病调查,最为严重的是颍上县和太和县,发现感染线虫病的薯块数最高达到收获总量的25%左右,且染病级别较高。在颍上县耿棚镇租用平修专业合作社地块进行了甘薯茎线虫和地下害虫药剂防治试验,发现没有施药的小区薯块感染茎线虫病十分严重,感染的薯块均有糠心和龟裂的现象。前几年颍上县耿棚镇的大徐、崔家湖、十字沟、淮北、潘庄和三十铺的祁园、仁和及盛堂的宋庙、十八铺古店、红建等村发生较重,发病面积占当地甘薯种植面积的50%左右,严重地块春甘薯病株率达90%以上,甚至绝收,轻病田病株率30%~40%,减产在50%以上;夏甘薯发病偏轻,一般病株率5%~10%,减产10%以下。太和县染病地区主要集中在三堂镇和赵庙镇,染病级别为2级,减产20%左右。其他3个县区也有薯块感染线虫病情况,但面积较小,染病级别均低于3级,部分感染线虫病的甘薯茎部发现有染病现象,茎表变黑褐色,茎中间发黑变空,但薯块无太大影响。

近年来,虽然甘薯茎线虫病仍为甘薯的重要病害之一,但较往年发病减轻,其可能与气候因素有关:在甘薯生长前期一直干旱,影响了线虫的活性,限制线虫的蔓延[4-5]。一些感病的植株死去未结薯,干旱结束后甘薯很快封垄进入秧蔓旺盛时期,由于甘薯的自相调节功能较强,少量缺株对其影响较小,之后甘薯抗性增强,随着雨水的增多,线虫发生缓慢,对甘薯的危害减小。2012年大部分甘薯田生长良好,有个别田块茎线虫病发病较严重,主要集中在颍上县和太和县,但较往年染病情况也有所改善和控制,其他3个县区前2年发现有茎线虫病的薯区正在逐年减少和减轻,而且没有新的染病薯区出现。在感病高发区的农户一般为非专业种植大户,种植面积较小,病虫害防控知识较贫乏,没有进行科学的茎线虫病防治措施,一般大型农户和参加专业合作社的农户都具有一定的抗病知识,均会采取不同措施防治茎线虫病和其他病虫害。而发病严重地块大都是重茬地块和栽插时不施药的地块,生茬地未发现病害。

2 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措施

2.1 严禁从疫区调运或引进种薯、薯秧

对疫区要进行综合防治措施,就地消灭此病,防止外运扩大传播[6]。严格实施种薯的检疫工作,外调种薯种苗,不经检验严禁入境,严把种薯(苗)关。选用抗病耐病型良种、脱毒种薯,培育无病害壮苗,选择无病地块育苗。

2.2 选择净化苗床,建好无病种薯(苗)繁育基地

选无病区新建育苗床,推广火炕及酿热物育苗,选用无病种薯或脱毒种薯,并对床土实行药物(用5%茎线灵10 g/m2)处理后排种,并对种薯进行53 ℃温汤浸种,建立采苗圃,在栽插时采用高剪苗。

2.3 调整种植结构,有计划地改种换茬

对仍有线虫危害的地块进行改种,实行轮作倒茬[7]。重病地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改种小麦、玉米、棉花、芝麻等作物,可减轻病害,使发病区线虫没有合适的寄主,逐渐消亡。

2.4 严格施药程序,保障病区全部用药防治

对于发病地区栽种的春、夏甘薯全部使用5%茎线灵颗粒剂15 kg/hm2拌土处理苗穴或红芋宝胶悬剂15 kg/hm2或30%辛硫磷微胶囊剂蘸根(对5倍水后加入泥土,混合成泥浆后再进行蘸根)。

2.5 及时清理病残体,做好虫源基数的灭杀处理

收获时及时剔除染病薯块,病苗和病株残体,集中晒干烧掉或煮熟作饲料。加工染病薯块的废水严格控制排放,以免排放到农田进行二次感染。

3 参考文献

[1] 徐德坤,王琪,张玉东,等.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与防治措施[J].作物杂志,1996(1):30.

[2] 王贺胜,江洪泾,马骥,等.颍上县甘薯茎线虫病发生及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6(12):2665.

[3] 谢逸萍,马代夫,李秀英,等.5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2008(2):66-67.

[4] 漆永红,李秀花,马娟,等.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入甘薯部位以及在植株内的种群动态[J].华北农学报,2008(S1):234-237.

[5] 张渝洁.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病特点及其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5(8):1387-1396.

[6] 张俊苓.防治甘薯线虫病技术要点[J].农业信息探索,1989(4):45.

[7] 王全泗,李洁,潘启民.甘薯茎线虫病的综合防治[J].江苏农业科学,1983(3):30-31.

上一篇:固原市原州区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云的观测及云状对应的编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