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篆刻》课程中融入素质教育之我见

时间:2022-10-18 02:44:14

在《篆刻》课程中融入素质教育之我见

摘要:篆刻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标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认同、民族凝聚的奠基石。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如果断代,就等于一个民族失去了根基,那些传统文化艺术精髓也将消失。目前职业高校因就业的要求,在对文化遗产的教育力量显得有些薄弱,导致学生对文化遗产学习和保护意识不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缺乏亲切感、认同感,人才的匮乏和智力缺失已严重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成为传统篆刻艺术的“瓶颈”。我们可以通过学校――这个文化遗产的传习地,让学生们深刻认识民族文化的巨大作用,感受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起学生自觉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仅靠保护、继承是不够的,还须创新。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的能力,也就很难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假如不加以创新和变革,就慢慢失去生命力,就很难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文化创新的目的是使传统文化持续活力,提升传统文化质量,使之生生不息,世世代代延续。

关键词:传统美术素质教育传承发展

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育,不能靠说教和死记硬背,而是要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和兴趣,使其积极地投入到各种美术实践和美术体验中去,并以此来感受、认知、理解美的含义、内容和意义,然后转化为寻找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学中,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将美术教学建立在受教育者的兴趣基础上,在方向上加以引导,使之不断学习,积累必要的美术知识。

中国的篆刻艺术是中国特色,篆刻艺术是融合书法、金石学、雕塑、平面设计和诗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篆刻艺术被官方、文人延续、发展了几千年,但这些年中国传统文化丢得太多了。

1 青少年文化素养的现状分析

现在中国的城市青少年与纽约的同龄孩子都喜欢看NBA,都穿adidas鞋,都吃麦当劳,都听美国歌星的歌,流氓兔、蜡笔小新迷住了中国的孩子们,齐天大圣孙悟空几乎成为中国动画制作的绝响……现在外来文化正吞食我们民族的根。文化不能搞‘单极世界’,如此发展下去,全世界将被一种主流文化所统一,所有和西方文化不同的文化将被边缘化,社会的原创性和活力将明显倒退,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将换成另一种文明了。现在很多人在谈中国艺术的“国际化状态”的问题,艺术应当国际交流,但不应是艺术的国际化,更不应该是全球化。经济可以一体化,也可以全球化,但文化恰恰是要民族化,恰恰需要个性化、需要风格。艺术的民族性、艺术的个性和风格是艺术的生命,如果把这些都消解了,实际上就是消解了艺术本身。我们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艺术的全盘西化,再就是追求表面,缺乏自我。如果我们都西化,去模仿别人,那么我们怎么去找中国自己的高度呢?

2 在《篆刻》教学中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艺术要有一个定位,一个精神的定位。应该体现出一种素质教育的命题。无论是大学,还是职业学校,既要让学生们通过我们的教育学习到一种传统艺术和技能,更要让他们感受到一种传统文化的精神,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让我们的学生加深对文化厚土的感情。因为中国篆刻艺术是一种物质的形态,它的教育不空洞,在学生动手的实践过程中,在美育中,就可以体会到我们传统文化许多精微之处,尤其处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中,显得更为迫切。因而,在美术教育中加强美术的素质教育这一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篆刻内容不仅丰富,而且通俗易懂,很容易为人理解,更容易被学生感知、认识、掌握。

在职校美术教学中,选用适当的方式有选择、有目的的进行中国美术方面的普及性教育是学习时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不仅具有承传文化的历史意义同时具有广泛而必要的现实意义。新一代学生肩负着承传文明、开拓未来的历史使命。中国篆刻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滋养和延续艺术发展的丰田沃土。通过学习篆刻可以从书法、金石学、雕塑、平面设计和诗词艺术等多角度感受中国文化特色,挖掘篆刻艺术中深刻的本原精神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引导当代学生走出迷茫的审美误区,确立积极向上的审美理想,通过学习篆刻发展的历史,学会遵循艺术发展规律,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感悟积极探索古老的民族艺术样式在现代社会的着落点,寻求传统的手工技艺与现代工艺、现代材料结合的可能性,不仅是对传统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化古为今,继往开来,才能创造出更具民族特色和中国精神的现代艺术。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3 以篆刻促进美育的开展,实践素质教育的过程

在职业学校美术课教学中注重情感的体验,回归美术教育的人文主题,通过职业学校教育,把审美教育吸纳到素质教育中来,传统美术进入课堂,从教育领域开发一部分资源。把篆刻艺术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通过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一些形式把审美教育融入其中。在基础教育当中,我们目前的艺术教育是按西方的模式,也可以说按西方古典艺术教育模式延续的。结合本校的优势资源,可开创性的采用表现材料与表现手法。如特殊的优势资源:泥塑、玉雕、剪纸等。职业学校学生,这种学习方式,可能更有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篆刻这扇门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种了解和认识。而且这种陶冶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开发美术课程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课程资源重新定位和认识,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才能使我们走出“教科书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狭窄天地。对于“根”文化的美术类课程开发与实践,我们应该树立“大美术”的观念,只要是能给孩子们带来美的欣赏、美的感受促使人美的向往的事物(无论是“人”还是“物”,无论是“景”还是“事”。),我们都可以把它开发成适合儿童特点的美术类课程。只有怀着这种思想,我们才能在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4 在篆刻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几点尝试

4.1 注重教育理念创新,在肯定共性的同时注重个性化培养。个性化教育是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强调学生个性的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篆刻课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表现性、多样性和个性化。教师应把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尽可能地激发出来,支持他们的想法和对事物的理解及表现,适当地指导学生的绘画技巧,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当然创造力的激发不但需要好的主体,更需要一个好的环境。

例如,在一次篆刻课上,我给同学们出了一个“不是主题的主题”,让他们通过自己所学的篆刻手法进行创作,具体表现手法不限。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任意提问,教师则从旁指导。课后,我们把篆刻作品展示在校园主干道旁,展览学生的作品,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这次活动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个人情感与个性充分得到释放。

4.2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已经逐步深入课堂,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多媒体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悦耳动听的音乐,在教学中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美术教学应采用多元化教学形式来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为这一宗旨服务。

在《篆刻》教学中,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对学科知识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尤其在进行案例教时,可通过对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对从传统的对知识的“知”转变为学会灵活地“用”。在学习中,经常以课题形式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篆刻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一个专业的人才,除了知识技能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以一种美好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面对未来。

堂课好坏的标准,不应当是这一堂课多热闹,教师讲了多少内容,而主要是看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心理,是否让学生有一种接受感、直观感,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是否能联系上,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

艺术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之上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显示出其勃勃生机。而创新不是盲目的,必须要适合时代的审美趋向。在职业学校美术教学中应体现出这一理念,当历史的车轮滚动到21世纪的今天,科技日新月异,社会蒸蒸日上,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教学生学习中国篆刻艺术,不仅让学生了解、学习、欣赏它,还要引领学生如何把它和现代生活相结合,利用现代观念和现代技术,去发展和创新。使中国篆刻艺术这一中国瑰宝永放光辉。

参考文献:

[1]潘鲁生.民艺学论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2]李振宏.历史文化论丛.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合理安排高职院校电工实训课内容 下一篇: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问题教学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