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玩伴危机”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10-18 02:31:16

小学生“玩伴危机”的成因及对策

喜欢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小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特点。小学生的交往与成人不同,他们的交往是以玩为基础的交往,所以,小学生的伙伴就是玩伴。他们在一起玩的时间多了,玩的时间长了,就会形成比较固定的玩伴。由于性格的原因和兴趣爱好的不同,在玩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不同的玩伴圈。但由于种种原因,少数小学生出现了玩伴危机,他们的玩伴越来越少,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小学生玩伴危机的成因及影响

小学生的玩伴多数是在家里和学校,在家里有家里的玩伴,到学校有学校的玩伴,所以他们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不会寂寞。但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现在有的学生的玩伴少了,有的学生几乎没有玩伴。在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几乎没有玩伴;在学校里,他们也很少有机会玩,玩的时间少了,玩伴也就越来越少。

1.小学生玩伴危机的成因。小学生出现玩伴危机的原因很多,从家庭结构来看,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平时接触的就是父母和爷爷奶奶。从居住环境来看,由于住宿条件的改变,许多学生由原来的平房院落搬进了楼房,孩子的交往机会大大减少。农村由于家长多数外出打工,许多孩子跟随父母外出上学,原来的玩伴也就失去了。据我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一项调查发现,城市的近一半儿童没有玩伴,农村学生的玩伴也越来越少。有一个农村小学的三年级只有一个班级,一班也只有12个人,还是分散在两个自然村。这些学生回家后没有同龄人玩,到学校由于学生太少,也几乎没有玩伴,显得非常的孤独和寂寞。孩子玩的天性受到了很大的束缚。

2.小学生玩伴危机对成长的影响。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应该在玩中学会交往和成长。没有了玩伴,他们就不能去从事各种玩的游戏,就不能很好地利用玩来培养乐观健康的性格。玩伴危机影响着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再精彩的动画片也填补不了孩子的孤独与寂寞。他们渴望有自己同龄的伙伴,他们渴望在愉快的儿童游戏中度过业余的时光。小学生玩伴的危机对儿童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将起到负面影响。在长期和成人的交往中,加快了孩子的成人化。长期的孤独与寂寞,会形成小学生的冷漠和孤独的性格。小学生玩伴的减少与危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心理的形成都是很不利的。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天真,也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二、小学生玩伴危机的应对策略

现代社会的小学生的玩伴危机是客观的现实,在不能改变现实的条件下,要帮助小学生克服玩伴危机的局限,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快乐、健康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就要从实际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玩的环境。

1.引导学生学会和同龄人交往。小学生的玩伴危机,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由于个体性格、爱好的不同,小学生不愿意和自己性格不同的学生交往,认为和他们玩不到一起。小学生交往的特点,决定了玩伴的局限性。要帮助小学走出玩伴危机,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与同龄人交往,学会与同性的伙伴交往,也要学会与异性同龄人的交往。通过引导学生扩大交往范围,走出玩伴的危机。

2.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学校和家长应该不断地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让小学生结识更多的玩伴。现代社会小学生的玩伴危机,从数量上看是由于失去了部分玩伴造成的,只是相对减少,实际上,主要的原因是交往范围的减少。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会与同龄人的交往去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去增加小学的玩伴。如帮助学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去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特别是班级和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学生都特别喜欢参加,在这些活动中,可以让学生结识更多的朋友,找到新的玩伴。

3.学会与父母沟通。小学生虽然愿意与同伴交往,但并不排斥与父母的沟通,加强小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可以减少孩子的寂寞与孤独。在家中,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想要什么。有的家长总以为给孩子创造一个很好的物质环境,就可以教育好孩子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孩子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物质生活环境,但也需要有一个愉快的玩的环境,有许多兴趣相投的玩伴。家长要弥补小学生玩伴的不足,就要学会与孩子的互动,与孩子一起玩。如和孩子一起做游戏,陪孩子看动画片,让孩子感到快乐。

另外,老师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伙伴,也是学生的主要玩伴,老师要利用各种活动与学生多交流、多接触。学会与学生的互动与游戏,让老师成为学生的友好玩伴。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班庄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老教师要发挥引领和传帮带的作用 下一篇:佛山车检黑幕:持干股的“公安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