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朱自清散文的柔美风格

时间:2022-10-18 02:25:26

试析朱自清散文的柔美风格

摘 要:朱自清散文主要表现出一种柔美风格,从美学意义上讲,这种柔美和优美略有不同,柔美更倾向于轻快、温柔。朱自清的散文的柔美风格可以通过文中对少女的描摹、语句词语的运用和作者的情感特点三个方面的分析而得出。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柔美风格

中图分类号:I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014-02

朱自清是现代文学的散文大师,他的很多散文作品都为大众所熟知,尤其是他的写景、叙事、抒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朱自清散文的美是大家所公认的,从美学的角度讲,美有很多种形态,朱自清的散文属于哪一种呢美呢?大多数人认为是优美。我们认为,从美学的角度讲,朱自清散文的美是一种柔美,柔美和优美是有不同的,下面,我们首先对优美和柔美进行辨析,然后再分析朱自清散文柔美风格在文中的表现。

一、优美与柔美辨析

“优美”是西方美学范畴,最早由古希腊文化所培育出来。“古希腊的这种单练、静穆、和谐的美,就是人们常说的优美。”优美的特点是完整、单纯、绝对的和谐,“它的审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优美的外在表现形式看,表现为细小、轻柔、单纯、和谐;从审美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看,表现为平衡统一、静态;从给人的审美感受看,优美表现为心旷神怡的愉悦之情。”这是优美的三个审美特征,也是判断一种美是否为优美的标准和条件。与优美相对的美学范畴是崇高,崇高和优美往往放在一起来讲。在中国美学中,有一对和崇高与优美相类似的范畴,就是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也叫壮美与柔美。严格来说,中国美学中的壮美与柔美,和西方美学中的崇高与优美是有区别的,表现在:“它们的文化背景不同,在西方美学中,优美的源头是希腊文化,崇高的源头是希伯莱文化和基督教文化,这决定了它们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在中国美学中,壮美与柔美这种美的分类则源于《易传》,《易传》的《系辞传》认为,宇宙万物生存与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两种对立因素的相互作用,这两种对立因素,就是阴和阳,也就是柔和刚。在《易传》的这个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美学把美区分成两大基本类型: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或者叫壮美与优美。……所以,在中国美学中的优美(柔美),并不具有西方美学的优美那种‘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柔美的文化内涵是与阳刚相融合统一的阴柔,从文化内涵的不同表现出美的状态的不同,优美在高贵、单纯、静穆中体现出一种纯洁与明朗,而柔美在刚柔相济的关系中侧重于轻快与温柔,往往带有淡淡的忧思与感伤。一个是纯洁而明朗,一个是淡淡的温柔,这就是优美和柔美最主要的区别。当然,优美和柔美的相同点是很多的,除了刚才说的区别之外,优美和柔美的其它部分近乎相同,所以很多人把优美和柔美等同起来。柔美不同于优美的物质在于其“柔”,即阴柔、温柔,往往带有一丝淡淡的忧思与感伤意味。我们认为朱自清散文的美是柔美,就是因为在他的散文中除了具有优美一般的风格特点外,还存在有阴柔感伤的意味,这些意味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来。

二、朱自清散文柔美风格表现的分析

(一)对美少女的描摹表现出柔美意味

朱自清擅长描写少女,在他的笔下,少女的姣好容颜和绰约风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表现出了少女特有的柔美韵味。他有一篇《女人》的散文专门讨论女人,作者假借白水之口品评女人,其实“白水”就是“自清”,就是他自己的观点。文中说,白水是个喜欢女人的人,他所追寻和发见的女人是艺术的女人,艺术的女人便是有着美的颜色和轮廓和动作的女人,便是她的容貌,身材,姿态,使我们看了感到“自己圆满”的女人,他所说的只是处女。文中还说:“我们之看女人,是欢喜而决不是恋爱,我以为艺术的女人第一是好的温柔的空气;使人如听着箫管的悠扬,如嗅着玫瑰花的芬芳,如躺着在天鹅绒的厚毯上。她是如水的密,如烟的轻,笼罩着我们;我们怎么不欢喜赞叹呢?这是由她的动作而来的;她的一举步,一伸腰,一掠鬓,一转眼,一低头,乃至衣袂的微扬,裙幅的轻舞,都如蜜的流,风的微漾;我们怎能不欢喜赞叹呢?”。散文《阿河》讲述的是少女阿河的故事,文中这样描述阿河:“她有一套和云霞比美,水月争灵的曲线,织成大大的一张迷惑的网!而那两颊的曲线,尤其甜蜜可人。她两颊是白中透着微红,润泽如玉。她的皮肤,嫩得可以掐出水来;我很想去掐她一下呀!她的眼睛像一双小燕子,老是在滟滟的春水上打着圈儿。她的笑最使我记住,像一朵花漂浮在我的脑海里。我不是说过,她的小圆脸像正开的桃花么?那么,她的微笑的时候,便是盛开的时候了;花房里充满了蜜,真如要流出来的样子。”这些对少女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勾画出了少女的柔美风韵,表现出浓郁的柔美意味。

作者在文章中还善于拿少女和事物景物作比喻,间接描摹出了少女的柔美。比如在《温州的踪迹》中,作者写道:“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枝欹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在《绿》中,作者写道:“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又如在《荷塘月色》中,作者写道:“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些用少女的比喻恰到好处,传神地描绘出了事物景物的优美风姿,同时也间接地体现了柔美的意味。

(二)散文的语句词语中透露出轻柔的意味

朱自清的散用又叠词,《荷塘月色》中用了26个叠词,如“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亭亭的的裙”,“缕缕清香”,“脉脉的流水”,“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等。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叠词用的更多,如:“疏疏的栏干”,“黯黯的水波”,“缕缕的明漪”,“漾漾的柔波”,“淡淡的月”,“清清的水影”,“薄薄的夜”,“习习的清风”等,用叠词多达72处。这些叠词的运用,在增强语言节奏感和韵律美的同时,也表现出细小轻柔的韵味。另外,朱自清散文词句用“了”字结尾的句子很多,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中用“了”字结尾的句子有67句之多,比如:“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一缕清凉了”,“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等等。这些用“了”字结尾的句子,使语气变得轻柔,情思变得轻盈,表现出了轻柔的意味。

(三)作者的情感表现出轻柔感伤的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以情感真挚而见长,在他的许多散文如《背影》、《给亡妇》中流露出的情感感人至深。朱自清情感的特点是在纯净中略带淡淡的轻柔感伤,比如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文末作者说:“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点出了作者略带忧郁的情感思绪,同是游秦淮河,俞平伯的同名游记文章中显露出的情感就和作者截然不同。又如在《荷塘月色》中,作者在开头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作者因何事心绪不宁不得而知,但是作者情感中表现出的淡淡的忧思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在《背影》与《给亡妇》中,除了真挚感人的情感抒发,这种淡淡的忧思从字里行间也可以感受出来。应该说,作者的情感是细腻的,真挚的,纯净的,轻柔中带有一丝淡淡的感伤。

以上分析可以说明,朱自清散文表现的美是一种柔美风格,这种柔美在写景散文中,呈现出的是一幅幅美妙动人的优美画卷;体现在叙事散文中,呈现出的是一帧帧感人至深的动人场景。总之,在朱自清的笔下,这种柔美化为美景和情思,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温柔、恬静而又带有淡淡忧思的美感享受。

参考文献:

[1]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22.

[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29.

[3]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37-338.

[4]朱自清.朱自清精品集[M].哈尔滨: 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12-48.

上一篇:高考数学必做创新题 下一篇:新世纪以来职场小说内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