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解放”理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8 02:06:49

“六大解放”理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和《民主教育》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之能谈;解放学生的双眼,使之能看;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学生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下面我就谈谈陶行知“六大解放”之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之能想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任何地理现象的产生、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必然性,而这个“理”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和分析,这种填鸭式、灌输式、缺乏学生思考和探索过程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是无效的。教师应尽可能地把动脑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究、归纳、总结,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在地理教学时,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头脑风暴”、“想一想”、“议一议”、“练一练”等环节,设计问题时要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层层分析。如:我在七年级下册《日本》这一课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我眼中的日本”,然后让每个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再布置学生看“日本地图”、“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思考通过这些图片可以获取哪些知识。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分析出日本的领土组成、位置、地形、城市、海岸线曲折等一些基础的知识。接着让学生议一议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岛国、海岸线曲折、多山的地形对日本有什么影响,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震减灾,等等。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是练一练,让学生在Flas上选择正确的逃生方式,在空白的日本地图上掌握日本的四大岛屿、地形、城市等一些基础知识。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学,学生自己通过分析、思考得出的结论,比教师直接讲出来的结论要容易记住,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二、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之能谈

我在杂志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所谓的老师就是一群喜欢自言自语的人所从事之职业,老师是不会关心学生的感受的。”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我听公开课,若课堂上学生能侃侃而谈、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使这节课存在瑕疵,我也会认为这堂课是成功的;凡是沉闷无声、学生不会讲的课堂,哪怕教师讲得再到位,分析得再透彻,我也认为这堂课是失败的。后者,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只是观众,没有学生语言的表达,哪来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所以,在地理课堂上,我充分利用语言这种最直接、最便捷的交流方式,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让学生的嘴动起来。学生能讲,会讲,并非一日之功,是要常常“修炼”的,在地理教学时,教师一要注意等一等,切不可为了赶进度,过于急躁,看学生答不出,就替学生回答,否则学生的口就很难动起来。二要注意说一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多设计让学生说一说的环节,如我在上人教版七下《美国》这一课时,先在课前休息时间播放自己制作的Flash,伴随着悠扬英文歌曲的是一些与美国相关的图片,包括建筑、风俗、城市、NBA球星、奥巴马、自然风光等。一上课,我就设计了“七嘴八舌说美国”这一环节,我问学生:“谈谈你所知道与美国相关的事情。”学生七嘴八舌地讲着,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这个“说一说”的环节,往往是用在学生比较熟悉或是比较容易的知识点上,太难了,学生很难说,在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冷场。三要注意议一议。对于学生难理解的地理知识,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学生先在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全班交流,这样的地理课堂,既有师生的对话,又有生生的对话,学生的口比较自由,长此以往,学生的“嘴上功夫”一定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解放学生的双眼,使之能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解放学生的双眼,让学生从繁重的考试中解脱出来。在课堂上,书上的基础知识、地图、图片,要让学生自己看,在课后,更要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如在讲到《自然资源》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在教室内找一找有哪些自然资源。在讲到中国交通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本地的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状况等。地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可以说,每一节地理课的教学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要让学生把地理学习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注意观察,观察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是学好地理、用好地理的必要条件。

四、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之能干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课堂记录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地理课上,基础的知识,要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课外补充的知识点,要让学生记一记;地图上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标一标;重要地名,要让学生在空白的地图上填一填……让学生的手充分动起来。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写、标、记、填,还应充分发挥地理学的优势,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拼一拼,画一画。如七年级学生学完经纬网后,可以让学生利用乒乓球、铅丝、塑料泡沫、圆规等材料和仪器制作一个地球仪,比一比谁做得更好。八年级学生学完中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时,可以让学生买中国行政区的拼图来一次拼图比赛。七年级分析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后,让学生画一画世界地图的简图,然后填上相关地名。学生通过写、记、标、填、做、拼、画,能培养动手能力,脑、手、眼联合起来,发挥更好的功效。

五、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

地理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教学时,大可不必拘泥于书本,要让学生的知识超越书本,面向大自然,面向社会。一是可以多让学生讲讲地理小故事,如极光、奇岛面面观、百慕大三角之谜、袖珍国等有趣的地理故事,都可以在课上讲一讲。二是可以说说与地理相关的时事要闻,如在讲天气和气候时,可以引用2011年冬季欧洲天气极端恶劣,冻死200多人;在天气预报中冬季常听到寒潮警报,夏季常听到台风警报,是怎么回事?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起来也就更感兴趣。三是要让学生走向社会,查一查相关的地理知识,如商场里有哪些日本的电器?有哪些品牌?学生家乡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情况怎样?思考应如何治理,和学生一起分析本地的自然经济概况,讨论应如何发展本地的经济,等等。尽管不少知识书上没有,但这样的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身在课堂,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社会,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大有益处。

六、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地理是一门非中考学科,教师可以自由支配课堂和课余时间,可以有更多、更自由发挥的余地。如在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时,我给学生一个“google地球”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自由地查找世界各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在“世界水日”、“地球日”时,布置学生制作地理小报;让学生搜集整理自己感兴趣的地理故事,课上给学生5分钟交流的时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整理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让学生学习自己渴望、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

评价一节地理课,就是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解放学生的脑、口、眼、手,有没有给学生拓展知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解放了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上来,这样的地理课堂就是高效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才干的地理课堂。是受学生喜爱的地理课堂,是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地理课堂,让我们一起努力,营造“六大解放”的地理课堂。

上一篇:任务教学法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