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2-10-18 11:23:24

探讨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现代建筑设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建筑设计不仅要体现它的美观,也要实用。这就要求设计师掌握专业知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满足现代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建筑。

关键词:现代建筑;建筑设计;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特征

1、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具有反思性

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不同于重复性思维和习惯思维,它会对已有的建筑理论和实践进行反思额批判,从而找到灵感和突破口。建筑设计的反思一是对现实的反思,现在我们国家的建筑设计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作为设计人员应该对这种差距进行反思,而不是一味的将国外的一些建筑观念和设计方法运用到国内建筑实践中,从这些反思中找到设计的方向。反思性还要对自己的创作思想进行反思。一些建筑设计师经过多年的设计实践,会形成自己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产生思维定势。设计时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设计的作品重复严重,缺乏创新性,因此作为设计人员应该经常经常反思自己的创作,对自己既定的知识和创作思想、创作方法保持审视和批判的姿态。

2、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具有超越性

超越性是指建筑设计师通过对以往知识、经验、思维的超越,对原有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设计。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超越性主要是以比较熟悉的对象作为基础,因而要追求超越首先就必须对设计的主体熟悉,并且还需要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进行大量广泛的练习,为日后设计中的超越奠定基础。超越并不是完全摒弃旧的观念、旧的技术,也不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要对传统进行批判的继承。实际上,现代建筑发掘和继承了传统建筑中艺术观念、构图原则等一切比较优秀的因素。并且很多传统建筑中的艺术形式通过重新的组合,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现代建筑中。

3、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具有实践性

在建筑设计中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设计活动本身都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因而实践性也是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一大特征,并且在创新思维中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建筑设计创新思维能力源于实践。人的思维活动、意识能力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在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的思维要不断的创新,也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并且,建筑创新能力还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提高。在人类思维能力产生以后,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丰富而进步。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给了设计人员广阔的思维空间,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需要解决的思维难题。建筑设计就是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的,如果离开了实践,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

二、现代设计在具体应用中的创新动力和源泉

创造性的思维与解析式逻辑思维的重要区别在于创造思维的发轫、产生是一个囊括创造主体多种基本智力因素的集发过程,如逻辑判断、分析推理、记忆潜能、创新素质等一系列能力。因为建筑创作与纯科学技术范畴存在着差别,感知和理性、形象和概念相融合的领悟过程,是决定设计作品的多元创造的一个重要机制。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是提高建筑构思创意水平的重要途径。设计创作所要求的典型的创造思维方式,包括动力因素、灵感与顿悟能力以及想象力。

1、创新心理动力因素

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所谓创造心理动力因素是指创作者自我意识的投入和参与。创造的动机,例如情感、求知欲及追求超越的意志品质,是构成创造活动的重要基础要素。艺术创造没有激情与真实的情感难以创造出好作品。创造动力的形成,还包括兴趣、理想、信念、恒心、独立性等多种心理因素,即具备开放的心理境态和勇于开拓的精神素质。孟子就认为,一个人要想大有作为,就必须首先通过刻苦的训练培育优良心理品质。启动创造动机,是确保创作过程中创造思维产生的重要因素。

2、灵感与顿悟能力

设计创作是一种智力集合过程和形象思维比较突出的创造活动。富于想象的发现,常带有综合的直觉思维色彩,可称之为设计灵感。设计灵感即为一种醒悟和豁然贯通,顿悟的思想闪现与跳跃。培育设计灵感包括从生活深处经验和体验来获取感性动力资源;对各种人文知识与经验的累积及潜思维的培育,促成各知识层次的融汇贯通及触类旁通;中国传统艺术所谓“师造化”,即为获得鲜活而有生气的构思设计,转向自然去探索人类创造及美的根源。直觉思维的开发有益于新事物的探索与发现。

3、想象力训练

想象是凭借潜隐的理性和直觉感知对事物进行大胆的猜测与联想,提出假说,将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中的图像进行新组合形成富于创新的科学成果,是设计创造的重要核心。想象力的拓展,取决于激发想象的各种外部条件,同时取决于设计者对想象在设计创造中的积极认同。想象与猜断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应排除不合理的主观臆想成分。想象力是艺术的一种直觉能力。想象力的开拓有助于创造出新艺术形象,其特征类似于捕获事物本质的设计灵感过程。培养设计创作中的想象能力,包括对问题的理解力,观察、捕捉事物本质和细部洞察力的培养和训练;各种相关知识的积累;以及对有助于想象力及构思创作能力培养的各类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与掌握。

三、现代建筑设计新思维

1、提高其在塑造民族文化和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建筑设计产品是经久耐用的产品,艺术因素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建筑师的创作作品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内容。建筑设计创作的这一实质性特点,应该获得全社会的认同与反响。在很大程度上,设计师设计创作的动力激情来自于广大公众对建筑艺术活动的一种积极认可。在我国应当引进和有效组织各类建筑文化交流活动,建筑创作理应得到和其他艺术门类相同的重视程度。

2、引进和创新

建筑艺术是社会的艺术,其艺术特点、风格及式样的变化均代表着对特定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相应的历史继承。也就是说,设计艺术是历史的范畴,它的本质在于不断地创造和革新。要用开放的心态来博览古今,汲取古今中外积累的建筑创作经验与科技成就,从把建筑作为艺术的高度出产具备新品质、反映新观念的设计创作,繁荣新时期设计艺术创作。

3、建筑设计融合于城市设计

众所周知,建筑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外部空间环境与场所不仅赋予建筑创作构思的某种特质,而且.包容着建筑形式、空间因素所不能揭示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即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及和谐的逻辑规律。尊重环境的整体性、多样性,是创造整体艺术形象,表现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因素;更能反映出建筑设计艺术的本体特征,以及对城市文脉、环境文理的尊重和认同。

4、人文精神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建筑创作不是孤立的,是人们心理认知以及美学意象的转换和映照。建筑艺术形象应具有充实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市政建筑、公司建筑这些迅速增长的新建筑所具有的意义是异乎寻常的,联系着一种公众精神,聚合力和新城市所承载的首创精神;是新的人文景观、心理认知与归属感的凝聚点,体现着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与象征性的表现,市民自豪感相结合的新的美学意象。应通过这些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予以反映;

5、数字化技术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

数字化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储存和处理技术,而且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国内外的研究者指出并预测了数字化技术对人类的生存方式已经造成和将要发生的变化。一些新锐的建筑师已在探索用电脑手段扩展设计能力,特别是在空间和形体的方面,数字化时代所创造的高科技生存环境,虚拟的和现实的建筑和城市的共存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娟娟.建筑设计创作理念的内容与实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0.

[2]李刚,薛飞.浅谈工民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应用的重点及难点[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01 ,3.

[3]张国强.论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J].湖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9):

上一篇:沧县人民政府礼堂会议业务外包研究 下一篇:价值工程在土建施工方案选择中的应用